蜜蜂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从小生活贫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初中教数学。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垒筑峰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1、准确地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是怎样得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这一结论的。教学目标
学习第一自然段:a.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呢?b.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这个试验?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能体现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2、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3、讨论: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说出理由。4、朗读“这时候……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么想?
1、开始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2、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他们用了多长时间?在回来的路上,还干了什么?3、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你觉得爸爸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1、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长时间?3、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深入理解两次飞回来的蜜蜂有什么不同?2、当作者介绍到“十七只……回到了家”时,他的口气怎么样?心情怎样呢?从中可以看出“我”对蜜蜂怎样呢?4、想一想:如果你是第一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途中会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人类也能懂得蜜蜂的语言吗? 生物学家卡尔·冯·弗里施对蜜蜂的语言进行了研究。他要求自己的助手把一个蜂蜜盘放在附近的某个地方,自己则守在蜂窝的旁边。很快,有一只蜜蜂发现了蜂蜜盘,飞回蜂窝,开始用它的舞蹈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的发现。科学家认真仔细地观察着,并做了大量的记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科学家终于懂得了蜜蜂各种舞蹈形式的意义,将蜜蜂的舞蹈语言解码了。研究证明,蜜蜂的舞蹈语言对食物距离的描述,甚至能够准确到米呢。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课堂作业说出“我”做试验的过程。“我”先(),放在(),在它们身上(),叫(),自己带着它们(),然后把它们(),观察(),最后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