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中华正韵:汉语普通话语音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二中华正韵:汉语普通话语音

ID:1064916

大小:790.81 KB

页数:73页

时间:2022-04-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华正韵:汉语普通话语音 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普通话的意义。2.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帮助自己学习普通话。3.分析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造成误读的原因,避免常用字字音的误读。 专题导读我国民族众多,语言多样,语言不同妨碍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沟通和来往,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所以有必要推行全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知音”才更知心。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但是普通话的语音并不等同于北京话,二者在儿化韵和轻音音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学习普通话,要注意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以便更好地掌握普通话。 专题二高考信息链接知能优化演练课外延伸阅读文本解读探究 文本解读探究1.什么是普通话?【提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文本探究 2.为什么要讲普通话?【提示】在我们国家,汉族人口众多,居住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不同地方的汉族人说着不同的汉语方言。除了汉族之外,我们国家还有55个民族。那就是民族众多,语言多样。从云南、广西到内蒙古、吉林,从东北到西北,许多民族混合居住在一起,语言不通妨碍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沟通和往来,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也不利于各民族自身的发展。 3.只就语音而论,汉语普通话突出地表现为哪三个方面的特点?【提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特点:音节结构简单,组合系统性强,声调是音节的不可缺少的成分。(1)音节结构简单。首先表现为,元音是一般汉语音节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而且一个音节内部最多可以连续出现三个元音。 其次,辅音主要出现在音节中元音的前面,只有少数辅音才可以出现在元音的后面,而且不论辅音出现在元音前面还是后面都只能有一个。再者,汉语每一个音节都必须有一个声调。(2)组合系统性强。①汉语传统语音学习惯于把音节分为声、韵、调三部分。这种三分法能很好地反映汉语音节结构简单的特点,也反映出汉语语音组合的系统性特点。 ②声母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音节开头没有辅音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③韵母可划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对于韵母表,从竖行看,可以分为四类,也可以合称为“四呼”。从横行看,可以分为三组:零尾韵、元音尾韵、鼻尾韵。汉语普通话韵母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儿化现象。(3)声调是音节的不可缺少的成分。 声调指汉语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除了轻声之外,普通话有4个声调。4.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之间严谨的规律表现在哪里?掌握这一规律有什么意义?【提示】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之间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律。如ɡ、k、h只能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组合成音节,而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组合成音节。j、q、x则与之相反,它们只能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组合,而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组合。利用这些规律,可以帮助纠正方言,正确发音。 5.不同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有什么困难?纠正自己发音的关键是什么?【提示】汉语各方言的语音分歧很大,这是各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困难所在,但是汉语各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结构又是一致的,这样学习普通话的发音,关键是找到自己方言区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结构图解 高考信息链接《考试大纲》对本考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常见题型为客观选择题,要求找出读音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的一项,或者给出某一个字的读音(一般是多音字、同音字),再从后面所给词语中选出与该字读音相同的一项,也有直接标出某个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读音,要求考生判断正误的形式。考点链接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音考查题呈现下列特点:1.考查内容:字音测试内容集中存在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方面,例如2011山东字音题全部是多音字;也涉及异读字、难读字,例如2011全国卷“饕餮大餐(tiè)”,2011湖南卷“阆苑(lànɡ)”,但以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为重点。.. 2.考查形式:试题的设问形式多样,从2011年全国课标区试卷看,有选全都正确的一组,如2011全国卷、江西卷、天津卷等;有选每对读音都不相同或相同的一组,如2011山东卷、广东卷、安徽卷;有选注音有错误的一组,如2011浙江卷。. 典例剖析例1 【解析】对多音字的辨析,可以从该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辨析字的意义确定字的读音。各项读音分别是:A项,bànɡ/pánɡ,fú/fó,páo;B.shi/chí,wō/wō,tiáo/diào;C项,zhā/zhā,qīn/qìnɡ,liǎnɡ/liǎ;D项,fǔ/pú,bei/bì,jiànɡ/qiǎnɡ。【答案】D 例2 【解析】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因其与其他字词组成的词语的词性不同,须选取不同的读音,因此依据词性为多音字定音,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以上各项中,A项,“着”应读zhuó,“更”应读ɡēnɡ;B项,“校”应读“jiào”;C项,“鲜”应读“xiǎn”。【答案】D 例3 【解析】A项中的“溯”,B项中的“莘”属于形声字。许多考生对如何辨析形声字的读音颇感困惑。对此,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着眼声旁,斟酌辨析。例如,“毗邻”的“毗”,不读bǐ,而应读pí;“酵母”的“酵”,不读xiào,而应读jiào。(2)推敲韵母是否准确。例如,“并行不悖”的“悖”,不读bó,而应读bèi;“按捺不住”的“捺”,不读nài,而应读nà。 (3)自制卡片,强化记忆。对容易读错的形声字,考生可以将其记在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常翻常读,便可以记牢固了。例如,“锲而不舍”的“锲”很容易被误读为qì,“长吁短叹”的“吁”很容易被误读为yū。题目中,A项“溯”读sù。B项“载”读“zài”。“莘”读“shēn”,C项“殷”读“yān”,“刹”读chà。【答案】D 例4 【解析】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如“秕”、“匕”、“鄙”、“妣”、“笔”、“彼”等,就是同音字。依据同音字字形字义的不同,而读音相同,可分为三种:(1)音同形异字,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的字,如“法治”和“法制”容易产生错觉或混淆。(2)音同形似字,即读音相同形状相似的字,如“松弛”的“弛”和“奔驰”的“驰”。 (3)音同义近字,虽数量不多,但最易混淆,如“水蒸气”极易误为“水蒸汽”。例4各项中,B项都计作shì。A项,棘、极、集读作jí,际读jì;C项,钦读qīn,倾、青、轻读qīnɡ;D项,溺、逆、匿读nì,丽读lì。【答案】B 例5 【解析】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与其不同的字义紧密相连的。据此,考生依照字义识记字音,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A项,jué;dǐ;zài。B项,ké/qiào;ǎi;qiè。C项,hé;lǚ;chèn/chēnɡ。D项,mó;ténɡ/juàn;ɡū。【答案】A 例6 【解析】形近字常常由于字形近似而导致误读,但它又恰恰是高考字音题考查的热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难点所在。A项中“歼”、“忏”,B项中“膝”、“漆”,D项中“挠”、“娆”属形近字。各项分别读作A项xié,jiān/chàn,xù/chù;B项huò/hè,xī/qī,zài/zài;C项qiè/què,bàn,xǐnɡ/shěnɡ;D项chǔ/zhù,náo/ráo,zhuàn/chuán。【答案】D 技巧点拨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查的是识记,是一种识别和记忆能力。因此,除了偶尔用到排除法外,很少有什么特别的技巧,认认真真地识记有关字词的读音是最重要的。我们掌握语音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识记范围。绝大部分出自2500个常用字,极少部分出自次常用字1000个。识记时要特别关注《容易读错的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词语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常见、常用的一些词语。 2.筛选记忆。对易读错的字词,在其下面用铅笔画线,记忆后再重筛选,再记忆筛选,直到最后记完。还可以建立易读错的词库。注意上面讲到的几种易读错的情况。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碰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千万不可放过,也不要想当然地去读。 3.以常见的多音多义字、形近字、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形声字的读音作为考查重点。如“畜”,作为名词表示物的意义(畜力、牲畜、家畜)时,读“chù”;表示动作意义时(畜养、畜牧)读“xù”;“聒噪”的“聒”与“恬”形似,但它读“ɡuō”,不读“tián”。“租赁”的“赁”,声旁是“任”,但“赁”不读“rèn”而读“lìn”。音随义移,“气喘吁吁”的“吁”读“xū”,“呼吁”的“吁”才读“yù”。上述内容,都是常见易错的。 4.根据语境选择正确读音。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时,它都有不同的读音,解题时可结合具体的字词组合来确定读音。如可通过分析词语结构理解词义辨析字音。如“无色无臭”是并列短语,其中“臭”与“色”对应,那么“臭”就不是指“臭气”,而是指“气味”了,读“xiù”。 另外,注意区别文白。有些汉字在书面词语中又有另一个读音,即“读书音”,常出现在合成词中;同时这些字在口头词语中又有另一个读音,常出现在单音词中,称为“口语音”。通常说这些字有“文”“白”两种读音。如:露(lù,“文”)骨、抛头露面,露(lòu,“白”)了脸、露马脚。 也要注意一般词语与词语的区别,专用词语包括专业用语、古姓氏、人名、地名、官职等。如“巷”一般读“xiànɡ”(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ɡ”了,在实际生活中成为有生命力,使用频率高的“新词语”。 5.考查的难度有所降低。表现在题型上从选择由字形、字音和字义综合考查、任意组合考查到单一的语音考查,再到由选正确项改为选择错误项,减少了辨音的干扰;语言材料涉及因方言不同而造成不同时,多选择多音字、易读错的字;设题的错误项重点在声母和韵母。 6.重点突破难读字的字音。平时阅读时不放过不知道读音的难读字,包括一些成语中的字音。如:龋(qǔ)齿,运蹇(jiǎn)时乖等。7.要重视积累。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功夫要用在平时。(1)经常查字典,不放过读音不准的字。(2)在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中纠正误读字。 (3)自觉增强正音意识,时时留意身边的误读字,建立误读字档案。(4)整理归纳。平时把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整理归纳在一起,对照记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对归纳出来的四类易读错的字音,可采用如下识记方法:1.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 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以示区别,因此要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读音。例如:“发”有fā、fà两个音。读fà时,只有一个意义,即头发。所以,发胶、发型、发廊、另人发指、间不容发中的“发”,因为都当“头发”讲,所以其读音相同,都读“fà”。不当“头发”讲的“发”则读fā,如发挥,发展,出发等。又如“参与”的“与”,意为“参加”,它就不读“yǔ”而读“yù”。再如“押解”的“解”,意为“押送”,它就不读“jiě”而读“jiè”;“禅让”的“禅”应读“shàn”;“薄荷”中的“薄”应读“bò”,“簿册”中的“簿”应读“bù”。 2.形声字——谨防声旁误导。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大约有3/4的形声字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所以形声字并不能都根据声旁来推断读音。如“畸形”的“畸”。它就不读声旁“奇(qí)”而读“jī”;“蜕变”的“蜕”,它不读声旁的“兑(duì)”而读“tuì”。而且有一些形声字的读音和声旁的读音简直相去万里,如“箴”不读“jiān”,而读“zhēn”;“滇”读“diān”;“莅临”的“莅”,不读“wèi”,读“lì”;“诣”不读“zhǐ“,读“yì”。 3.形似字——看清细微差别。形似字错读,大都因为没有看清它们的细微差别。例如:“袂与决”“掣与擎”“庇与屁”“砭与泛”“灸与炙”等。4.方言字——矫正地区缺陷。我国人口众多,方言比较复杂,共有七大主要方言区,我们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标准读音来矫正自己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如“姊妹”的“姊”(zǐ),北方的考生就容易读成方言“jiě”。 知识储备一、字音考查的几种类型1.形声字80%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但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不能用声旁来类推其读音。这一类的错读有三种情况:(1)声旁的声母变化了。例如:“刹那”的“刹”读chà,不读shā;“纤维”的“纤”读xiān,不读qiān;“分泌”的“泌”读mì,不读bì;“冯谖”的“谖”读xuān,不读yuán;“恪守”的“恪”读kè,不读ɡè。 (2)声旁的韵母变化了。例如:“仓颉”的“颉”读jié,不读jí;“马厩”的“厩”读jiù,不读jì;“抨击”的“抨”读pēnɡ,不读pínɡ;“砧板”的“砧”读zhēn,不读zhān;“丝缕”的“缕”读lǚ,不读lǒu;“咯血”的“咯”读kǎ,不读kè。(3)声旁中的声母、韵母全变了。例如:“泥淖”的“淖”读nào,不读zhuó;“山岚”的“岚”读lán,不读fēnɡ;“回溯”的“溯”读sù,不读shuò;“摄取”的“摄”读shè,不读niè。在每年的高考题设中常常涉及形声字,因此要留心记忆。 3.多音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的字是多音字。它分为两类:(1)多音同义字有些字在不同的词里,词义虽无多大变化,但读音却迥异。例如:“臂”,在“胳臂”一词中读bei,在“臂膀”一词中读bì,而意思却是相同的。这种情况还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上。例如:“剥”,口语中读bāo,如“剥玉米、剥花生”;书面语、合成词中读bō,如“剥削、剥夺”。 (2)多音多义字有些字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一般遵循“音随义定”的规律。例如:“和”,在“和平”中读hé,在“随和”中读he,在“和牌”中读hú,在“和泥”中读huó,在“和稀泥”中读huò。4.形似字形似字因其外形的相似,容易使人误认为读音也一样。如“鸩”与“鸠”,前者读zhèn,后者读jiū;“狙”与“阻”,前者读jū,后者读zǔ;“奸”与“讦”,前者读jiān,后者读jié。对于形似字的识记,要明辨其细微差别,然后以形定音,以义定音。 5.异读字原属多音的字在国家颁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之后,有一个统一的字音;若再读旧音或仍作多音字对待,就会出现错误。例如:“从”,过去在“从容不迫”中读cōnɡ,在“从长计议”中读cónɡ,现在已统读为cónɡ。 另外,有些读音因在生活中已约定俗成,或改换了读音,或个别增加了读音。前者如“咆哮”的“哮”读xiào,“驯服”的“驯”读xùn,“装帧”的“帧”读zhēn,“汲水”的“汲”读jí;后者如“荨麻”的“荨”,原先只读qián,现在既读qián,又读xún。 6.方言字我国疆域辽阔,方言甚多,许多方言与普通话读音有很大的差别。方言误读主要有两类:一是前后鼻音与卷舌不卷舌的错位,如把“结束”的“束”误读为sù等;一是声调误读,如“乘客”在有的地方误读为“乘(chènɡ)客”等。7.易误读字根据导致误读的因素,可把这类字主要概括为两类: (1)语音演变导致的用汉字记录的汉语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历史悠久,语音变化是必然的。例如:成语“乳臭未干”中的“臭”读xiù,“图穷匕见”中的“见”读xiàn,还保留着古音,在其他大多数语言环境中则只能读作chòu和jiàn。至于形声字,形旁表义,尚可遵循;声旁表声,却不可一概而论了。例如:“分泌”的“泌”读mì不读bì;“抨击”的“抨”读pēnɡ不读pínɡ;“摄取”的“摄”读shè不读niè。 (2)生活习惯造成的为了有利于社会交往,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考的社会功能,每年都在读音题中对由于生活习惯造成的误读字有所涉及。例如:“解剖(pōu)”易误读为“解剖(pāo)”,“拎(līn)起”易误读为“拎(līnɡ)起”,“麻痹(bì)”易误读为“麻痹(pì)”。 二、错误点设置类型1.音误。如“瞠(chēnɡ)目结舌”误读为“瞠(tánɡ)目结舌”,“债券(quàn)”误读为“债券(juàn)”,“庇(bì)护”误读为“庇(pì)护”,“瑕瑜互见(jiàn)”误读为“瑕瑜互见(xiàn)”,“同仇敌忾(kài)”误读为“同仇敌忾(qì)”等。 2.调误。如“中(zhònɡ)肯”误读为“中(zhōnɡ)肯”,“肖(xiào)像”误读为“肖(xiāo)像”,“宁(nìnɡ)肯”误读为“宁(nínɡ)肯”,“泥(nì)古”误读为“泥(ní)古”,“徇(xùn)私”误读为“徇(xún)私”,“三年五载(zǎi)”误读为“三年五载(zài)”,“寡廉鲜(xiǎn)耻”误读为“寡廉鲜(xiān)耻”等。 3.音、调全误。如“媲(pì)美”误读为“媲(bǐ)美,“糟粕(pò)”误读为“糟粕(bó)”,“缫(sāo)丝”误读为“缫(cháo)丝”,“汗涔涔(cén)”误读为“汗涔涔(jīn)”,“刚愎(bì)自用”误读为“刚愎(fù)自用”,“怙恶不悛(quān)”误读为“怙恶不悛(jùn)”,“囤(tún)积居奇”误读为“囤(dùn)积居奇”等。 三、字音备考策略正确识记汉字读音,虽然只是考查记忆能力,但也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的问题,正确识记汉字读音,也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方法得当,可以提高记忆、答题的效果。为此我们应认真备考,现列举以下备考措施。 1.据词义辨多音字一般来说,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如“与会”的“与”,指“参加、加入”义时,读yù,其他义时读yǔ;“熨帖”的“熨”表示“妥帖”义时,读作yù,表示用“烙铁或熨斗烫平”义时,就读yùn,又如“力能扛鼎”中的“扛”,指“用两手举”义时,读ɡānɡ,指“用肩膀承担物体”义时,读作kánɡ。可见词义不同,读音也相应不同。 2.据词性辨多音字词性不一样,读音也会不一样。如“处理”中的“处”字,作名词时,读作chù,作动词时,读作chǔ,如“处理”;“纤夫”和“纤尘不染”、“来日方长”和“拔苗助长”、“强求”和“牵强”,均可以根据词性加以判别。类似的还有“创”“丧”“传”等多音字。 3.据语体色彩辨多音字在不同的场合,有的字是书面语,有的是口语,故读音也有所不同。如“露”字的读音,在书面语中读为lù,如“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等;在口语“露脸、露相、露马脚”等词语中读作lòu。另外如“给”,口语读作ɡěi,书面语读作jǐ;“薄”字,在书面语中多读为bó,譬如“薄弱、单薄、日薄西山”等,而在口语中多读为báo,譬如“衣服穿得薄,被子盖得太薄”等。 4.据单用或合成词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作单用时是一个读音,作合成词时是另一个读音。如“剥”“削”,当“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bō,作一个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bāo;“削”,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xuē,作一个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xiāo。这类词还有“薄”“逮”等。 5.归纳法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可以通过归纳法,将其串起来方便记忆,如“当”读dānɡ音时,有“门当户对”“首当其冲”“螳臂当车”“锐不可当”“独当一面”;“量”读liànɡ音时,有“量体裁衣”“量入为出”“量才录用”“度德量力”等。6.依据人姓、地名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作地名和姓用时,读音是有所不同的。如“单”,作人姓、地名时,读作shàn,如姓单、单县(地名,在山东),还有单(chán)于(古代匈奴的君主)。类似的字还有“任”“蠡”“燕”等。 7.据语境辨多音字有些字因其读音太多而考生一时无法掌握。其实,只要把它们放入一个特定的语境当中,辨别记忆就容易多了。例如“宿”字,可设计这样的语境:他们俩有宿(sù)仇以后却要在一起共事,刘将军作为一名宿(sù)将,为此一宿(xiǔ)没睡着,只好起来数天上的星宿(xiù)。 “差”字:他在出差(chāi)途中看到许多差(chā)可告慰或差(chā)强人意的现象,城郊发展已不差(chà)多少了,仅就住房来说,以往那参差(cī)不齐的农舍,已大都变成拔地而起的楼房了。“载”字:那是个十年八载(zǎi)也忘不了的载(zài)歌载(zài)舞的夜晚,我和他在网上下载(zài)了许多有用的资料。 如果碰到词性都相同的多音字,借助语境去辨别是最好的办法。如“澄清”可以是形容词,形容水的清亮;也可以是动词,是搞清楚、弄明确或让液体的浑浊物沉下去的意思。说“冤假错案一定要澄清”时,就要读chénɡ;说“把水澄清了再喝”时,就要读作dènɡ。“矫情”为动词,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义时,“矫”就读作jiáo音;指“故意违反常情,表示高超或与众不同”义时,“矫”就读作jiǎo音。类似的还有“大夫”中的“大”、“难兄难弟”中的“难”、“累累”等字的读音。 8.据多少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往往有一种读音比较少见,考生可以运用多少法,即记少不记多法。如“弄”字,跟“街道、小巷”义项有关的,读作lònɡ,其余均读作nònɡ;“别扭”中的“别”字,跟“过不去”义项有关的,读作biè,其余均读作bié;“盛”字,跟“把东西装进容器,容纳”义项有关时,均读作chénɡ,其余均读作shènɡ。 9.据是否音译和专业词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是音译过来的,如2005年全国卷Ⅱ第1题D项“卡片”中的“卡”,类似的英语译音还有:卡通、卡车、卡宾枪、卡介苗,故读作kǎ;“巷”如果和采矿有关的,就要读作hànɡ,如“巷道”。类似的还有“吐蕃”的“蕃”等。 课外延伸阅读普通话与方言应该和谐共存中 隐自从国家正式定义并大力推广“普通话”以来,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便常常“擦枪走火”。近来北京方言申遗一事,更是引起了又一轮的普通话与方言之争。有人讲,推广普通话利于国家统一和发展,没错,我们支持。也有人说,方言体现地域特色,是多元文化的根基,也没错,我们照样鼓掌。其实,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并非不能“兼容”,也远没到你死我活的境地,普及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也不是威胁普通话地位的洪水猛兽。 其实,普通话就好比餐桌上的大餐正菜,各地方言无异于种类繁多的特色小吃。烤乳猪、熏全羊固然美味,吃吃担担面,品品豌豆黄,尝尝杀猪菜,嚼嚼蜜叉烧,这未必就不是一种享受。在各地英才云集的公共场合,自然要说普通话,以便大家交流和沟通,可赶上老乡聚会、亲友言欢,还满嘴“新闻联播”腔岂不是统一了语言,却淡薄了乡情?各地的地方戏等民间文艺哪一个不是民族艺术奇葩,又有哪一个不是靠当地方言来表现其无穷的艺术力?咱们总不能把全国各地的地 方艺术全部统一成用普通话表演的话剧吧?举个简单的例子,赵本山大叔如果说话跟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似的,恐怕要少了不少“粉丝”吧。各地的百姓说几句方言,天塌不了,地陷不了,全社会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跌落不了,何必大惊小怪呢?有人担心人们说方言影响普通话的推广,真是杞人忧天。说方言的人就学不会普通话吗?咱中国人全民学英语,也没见谁忘记了汉语怎么说,汉字怎么写。难道同流同种的方言反倒比外语更能伤害汉语普通话了?所以,有人拿方言演个小品说个相声大伙别紧张,有人用方言拍个电影搞个连续剧您也别郁闷,普通话死不了! 中国人讲究个爱家、爱乡、爱国,因为咱们都是中国人,所以有义务学习和推广普通话,但别忘记,同时咱也是从自己的家庭和家乡走出来的,几句乡音那是故乡的味道,足以让远方的游子清泪沾襟。普通话固然是国家统一和发展的象征,方言又何尝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代表?每一种方言的存在都代表着一种深厚的人文特质,每一种方言的发展背后都是一段历史,每一种方言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传奇。我们不反对普通话占据主导地位,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各种方言完全可以成为普通话的有益补充。 世界上的大国不只咱中国一个,在美利坚,也没听说标准音要消灭方言,在英吉利,也没见全国都操“伦敦音”,可英语照样成为最强势的语言席卷全球。所以,忙着为普通话和方言之间那虚无缥缈的矛盾吵架的人们,不妨理智一点,哪怕考个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书,或者参与到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的热潮中,也算为中文走向世界作点贡献。都说中国人好内斗,难道咱的语言也要“内耗”吗? 如今都讲究和谐社会了,普通话和方言也应该好好地寻求和谐而存,谋求共同发展。一面是普通话和方言打得你死我活,呈兄弟阋于墙的局面,一面是汉语海外热国内冷,全民盲目学英语之势导致国人中文水平退化,我想这种现象才是每个炎黄子孙最不想看到的。都别闹了,为中文之崛起而努力吧! 【赏评】本文语言亦庄亦谐,作者将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并存关系讲述得具体、生动、形象。从“其实,普通话就好比餐桌上的大餐正菜,各地方言无异于种类繁多的特色小吃。烤乳猪、熏全羊固然美味,吃吃担担面,品品豌豆黄,尝尝杀猪菜,嚼嚼蜜叉烧,这未必就不是一种享受”等形象性的描述中,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