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三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

ID:1064924

大小:499 KB

页数:64页

时间:2022-04-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 学习目标1.了解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的关系,理解汉字规范化的重要意义。2.了解汉字的构成,了解错别字的成因和纠正方法,从而增强纠正错别字的自觉性和自信心。3.进一步探究汉字的文化底蕴,将汉字文化发扬光大。 专题导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记录汉语使用的文字是汉字。汉字是我们国家的通用文字,是联合国的工作文字之一。她的规范使用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汉字规范化,是中华民族强盛的标志。强化民族意识,是推进汉字规范化教育的最佳途径。 汉字形体多样,笔画复杂,稍不留意就会写成错别字。有时是笔画写错,有时是同音字混用,有时是形近字互换。日常生活中错别字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本课探讨了汉字的造字法以及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 专题三高考信息链接知能优化演练课外延伸阅读文本解读探究 文本解读探究1.什么是汉字规范化?汉字规范化有什么意义?【提示】所谓汉字规范化,是指汉字的应用要符合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而规定的各项标准。汉字的应用必须以1955年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65年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标准。文本探究 汉字规范化是中华民族强盛的标志:规范化的汉字是尊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展现。2.汉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变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提示】原因:(1)政策观念淡薄:认为写错别字不违法。(2)虚荣心理驱使:经济利益影响忽略汉字所代表的民族意识。(3)传媒误导:传媒的失范现象对社会整体的辐射效应加剧了社会整体用字的不规范。 途径:改变人的主观思想,形成规范化使用汉字的思想意识。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异体字,不生造字。3.为什么说坚持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国家主权行为的表现,是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征? 【提示】汉字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崇尚汉字并早已形成了光荣传统。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它在为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服务的过程中,已经注入了民族个性,成为民族的财富和标志。只有强大的民族才有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可言,亡国奴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权利有时候都要被剥夺。日本侵略中国的东三省,强迫沦陷区人民学习日语,写日文;德国侵略法国时,强迫占领区人民学习德语,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4.怎样理解“强化民族意识是推进汉字规范化教育的最佳途径”?【提示】就其本质属性来说,汉字是传播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就其形式和发展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和灿烂文化的凝聚;就其作用与功能来说,作为书面语言的载体,汉字又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交际工具。因此,若想促使汉字规范化工作走出当前的徘徊局面,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国人的民族意识。 5.请举例说明汉字的造字法。【提示】(1)象形:就是画出所要表达的物体,字形仿照物体的形状。有的像事物的整体轮廓,如“禾、舟”等字;有的像事物的特征部分,如“牛”字像牛角上弯,“羊”字像羊角下弯;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如“车”字上面的装饰。象形字是独体字,无论笔画多少都是一个字,不能再加以分解。 (2)指事:就是看了可以大体认识这个字所指代的事物,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意义所在。指事字包括三类:一类是独体指事,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如“上”、“下”等字;另一类是加体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所加符号不能独立成字。如“刃”、“末”等字;还有一类是变体指事,用增减笔画来表现词义,如“木”的一半为“片”,指事字也是独体字,如果加以分解。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不能独立成字,而是纯粹的符号。 (3)会意:就是比合二字或数字,会合它们的意义以成新义。会意字的特点有:用象形的方法达到表意的目的。如“林”、“从”、“休”、“受”等。(4)形声:就是选取表示事物意义的字作为意符,选取表示事物声音的字作为声符,意符、声符合在一起。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90%。常见结构有以下6种: ①左形右声——江、河、梧、桐、慢②右形左声——颈、攻、期、胡③上形下声——管、草、晨、琶④下形上声——毙、膏、恭、架⑤外形内声——囿、阁、闺、园⑥内形外声——闻、闷、问、辨 6.你认为汉字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提示】汉字的优点:①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汉字是汉语语素的载体;②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其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③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④现代汉语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的一致性,使汉字在记录汉语时,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 汉字的缺点:①汉字不是完美的文字体系:汉字难写、难记、难认,难以掌握;②汉字是造成汉语方言分歧、口语与书面语脱节的根源;③汉字不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学习和交流。 结构图解 高考信息链接尊重和善待汉字这一专题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辨识字形,考查内容主要是别字,考查对象主要是“三常字”,即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特别是常混字。从近年高考来看,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呈现如下规律:考点链接 1.考查形式灵活。从近几年考查形式看,主要设置客观单选题,辨析字形正误;有时单考字形,有时结合字音考查;有时对二字、三字、熟语等进行辨析,有时也以句子为语言材料辨识句中错别字。2.题干要求多样。常见的题干要求形式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有错别字的一组”“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为了增强考查的客观性、公平性,题干一般采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如2011年山东、江西、天津、湖北、浙江等卷。 3.考查范围明确。《考试大纲》中“现代”二字明确说明不考古汉语中的通假字、异体字等特殊字形,而是以3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为主,考查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一般不会超出此范围。如超出此范围,一般也是课本上出现的字形。 4.考查重点稳定。一般不考错字,只考音同(近)致误、形近致误的常见别字,具体说主要考查词语(包括熟语)中音同形异字、音同义近字、形似音异字、形似音同字,在2011年高考中,山东卷“发贴子”应为“发帖子”,“眼花瞭乱”应为“眼花缭乱”,天津卷“恢谐”应为“诙谐”,“搏弈”应为“博弈”等等。 典例剖析例1(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签署 发贴子 雍容华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端详 螺丝钉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惊诧 震慑力 眼花瞭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延袭 扫描仪 不屈不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解析】A项,“发贴子”的“贴”应写作“帖”;C项,“眼花瞭乱”的“瞭”应写作“缭”;D项,“延袭”的“延”应写作“沿”。【答案】B 例2(2011年高考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渲染 侯补 霎时 不落言筌B.端详 肄业 坐镇 怨天尤人C.国萃 吞噬 神采 要言不烦D.蛊惑 钟磬 亲睐 惹是生非【解析】A项“侯”应为“候”,C项“萃”应为“粹”,D项“亲”应为“青”。【答案】B 例3(2011年高考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松弛协奏曲融会贯通B.扫描恢谐天然气振耳欲聋C.搏弈巨擘殊不知毋庸质疑D.竞标临摹吓马威门庭若市【解析】B项,“恢”应为“诙”,“振”应为“震”;C项,“搏”应为“博”,“质”应为“置”。D项,“吓”应为“下”。“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人显示的威力。【答案】A 例4(2011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平添 骁勇 秣马厉兵 路遥知马力B.描摹 肖像 白璧微瑕 信誊值千金C.披览 缕析 远见灼识 细嚼出滋味D.迁徙 熏淘 不翼而飞 海阔凭鱼跃 【解析】B项,“信誊值千金”应为“信誉值千金”;C项,“远见灼识”应为“远见卓识”;D项,“熏淘”应为“熏陶”。【答案】A 例5(2011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B.货款金额为叁拾肄万元,月底结算。/兹收订金伍百元,余款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粘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解析】A项,“闲熟”应写作“娴熟”;B项“订金”应写作“定金”;C项“粘地”应为“沾地”。【答案】D 例6(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咳不容缓 沧海桑田 【解析】B项,“胜卷在握”的“卷”应为“券”;C项,“相形见拙”的“拙”应为“绌”;D项,“咳不容缓”的“咳”应为“刻”。【答案】A 技巧点拨辨析字形的规律和方法1.借助“以义定形”“和盘托出”是正确的,不应该是“合盘托出”,因为“合起盘子托出”讲不通,“和盘托出”的“和”有“连带”的意思,这就讲通了。明确字义,是辨识别字的根本方法。有些成语中的错字,有时看似很正确,这都是因为不明确字义而望文生义造成的。如: 其一,抓住形旁辨析。汉字中的绝大多数字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形体相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于形旁,抓住形旁进行分析,就能区别它们的含义,进而辨清它们的形体。如“燥”“躁”二字,前者形旁是“火”,组成词语就有“干燥”“燥热”等;后者形旁是“足”,组成词语就有“急躁“躁动”等。辨清了形旁的意义,就不会将“焦躁”写成“焦燥”了。 其二,结合语境辨析。汉字具有独立性,单独一个汉字无所谓正误,但跟别的汉字组合成词语有了具体的使用环境时,正误的区别就表现出来了。例如,“青”和“清”本身都没有错,组成词语“青山绿水”和“山清水秀”时也没有错,但若写成“清山绿水”和“山青水秀”时就错了。因为“青”是一种颜色,跟“绿”对应,所以“青山绿水”不能写成“清山绿水”;“清”跟“秀”同义,都表示美丽,所以“山清水秀”不能写成“山青水秀”。这种词义的差别和书写的正误,是由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的。 2.借助“字形分析”例如“凋敝”,如果用“蔽”,草字头,表示草很多,遮盖住了,和“凋”就不搭配,因为“凋”表示草木花叶脱落,所以应该用“凋敝”。 3.借助“以音定形”例如“随声附和”的读音应为“suíshēnɡfùhè”,如果能够正确掌握读音,就可以据音定字。“气慨”中的“慨”,如果感到一时拿不定主意。可以把“慨”这个字分离出来,读kǎi,由此可知“气慨”是错的,应改为“气概”。再举一个例子,“渲泄”,根据“渲”的音调为四声,可推知“渲泄”的写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从来不读“xuànxiè,而读“xuān”,推知应为“宣泄”。 4.借助“邻里相推”例如“融会(汇)贯通”,如果拿不定主意“融”是否正确,可以和“通”组成“通融”,可知“融”是对的。如果拿不定主意是“汇”还是“会”,可以前后看看“融”“贯”“通”都是“通”的意思,由此可知应选“会”而不选“汇”。再举一个例子,“金碧(壁、璧)辉煌”,用“壁”字无法说通,因为我们知道“金碧辉煌”不是“金色的墙壁十分辉煌”的意思。“璧”字就更说不通了。“璧”是一种玉,“金碧辉煌”当然不是“金色的玉十分辉煌”的意思。“金色”与“碧色”搭配,正好是原意,由此选定“金碧辉煌”。 5.借助“重新组词”例如“响彻云霄(宵)”,可以通过组词来判断:“元宵”“宵夜”等等都和“晚上”有关系,可知不应取“宵”而应取“霄”,写作“响彻云霄”。再举一个例子,“精兵简(减)政”,如果一时拿不定主意用“简”还是用“减”,那么可以用“简”字重新组词,组成“简化”“简约”“简单”“简要”;再用“减”字重新组词,组成“减少”“减价”“减弱”等等。由此可知,用“减”说不通,应选“简”而不选“减”。 6.借助“语法分析”例如“象样”,两个词素之间是动宾关系,由此可知“象”应该改为动词“像”。词语的组合,有一定的语法关系。如“掂量”与“惦记”,“掂”与“惦”不能互换。“惦”的部首“忄”是“挂念”的意思,“惦”与“量”无法组合在一起。再如“仗义执言”与“仗义直言”,“仗义”是动宾结构,“执言”与之相配,结构相同;而“直言”是偏正结构,与“仗义”结构不同,不能搭配。除了明确上述别字的类型及辨识字形 的方法外,更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将容易写错的字归在一起,便于正确认读和识记。如“渎、犊、赎、黩、椟、牍”组成词语“渎职、牛犊、赎罪、穷兵黩武、买椟还珠、连篇累牍”,从形旁的角度就容易分辨。又如“稗、捭、禆”组成词语“稗官野史、纵横捭阖、大有禆益”,就可以从形旁的角度推断出:稗(一种杂草)、捭(两手分开)、禆(补益)。养成分门别类整理、区分别字和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努力向社会学习汉字,自觉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汉字,把功夫用在平时。另外,请你再阅读下面的方法小结,看看是否还能在做题规律上受些启发 1.划分结构法给词语划分结构,能够从这个词的比较小的语言环境中了解要考查的意义,从而推知其字形是否正确。如“纷至沓来”这个成语,其内部结构是并列关系,“至”和“来”意思接近,“纷”和“沓”的意思也应该是接近的,“纷”的意思是“多,杂乱”,那么“沓”就不能写作“踏”,因为“踏”没有这个意思,而“沓”是“多而重复”的意思,可组词为“杂沓”。 2.来源结合法大部分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所以在把握这类词语的形态时,就要结合其最初的来源和典故,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如“子虚乌有”“逢人说项”“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乌有”指一个人,即成语故事中的“乌有先生”,所以“乌”就不能随意地写作“无”;“项”指的是“项斯”这个人,也不能写作“象”;“班”指的是“鲁班”,也不能写作“搬”;“墨”指的是“墨子”,也不能写作“默”。 3.结合语境法对于义近、音近或形近的字,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才能准确而有效地确定使用哪一个字。如“工力”和“功力”,在表示“功夫和力量”时,两个词写哪个都行;但若表示“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人力”时就只能用“工力”;而当“功效”讲时,就必须用“功力”。在辨别字形的试题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4.综合分析法上面谈到的解答字形题的几种方法,不是必须单一使用的,有时必须结合多种方法才能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如“丰功伟绩”的“绩”极容易写作“迹”,这两个字属于音同形异字,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解决。 知识储备高考字形考查重点分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要求考生能正确识记、书写汉字,辨析用字的正误。所考范围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公布的常用字、次常用字为主。从近几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情况来看,重点有以下几类:1.同音字。读音相同的一组字叫同音字。同音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音同形异字,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的字。例如:“法治”与“法制”,“废话”与“费话”,“富有”与“赋有”,“贡品”与“供品”,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时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如把“部署”写成“步署”,把“殴打”写成“欧打”……同音字的误识、误用是做题时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应予以重视。 (2)音同形似字,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的字。如“大篷车”的“篷”字与“一蓬乱草”的“蓬”字是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的易用错的两个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赔偿”的“偿”与“品尝”的“尝”,都是属于这类情况。辨析这些字,要多在字义上下工夫。(3)音同义近字。这类字数量不是很多,但在判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如“销毁”误以为“消毁”等。 2.形似字。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类字叫形似字。如“萃”“粹”“瘁”,“崇”“祟”,“骄”“娇”等,都是形似字,运用时必须细心辨别。一般地说,形似字可以分成以下两种情况:(1)形近音异字。如“粟”与“栗”,“盲”与“肓”,“炙”与“灸”等,这类字都因形状十分相似,容易误记,因而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2)形近音同字。这类字和上面所提到的音同形似字情况相似,与其他几种情况相比,区分难度较大。如“蔽”“弊”“敝”“馈”“溃”“篑”“聩”,这两组字声旁相同,字形相近,做题时应十分细心,否则容易误选。除以上因素造成的别字外,另有一类为错字,即因增减笔画、错用偏旁、变化部件、任意简化而导致错用的字。这些字虽因其自身的原因一般不会出现在试题中,但考生由于平时记忆有误,造成习惯误写,在主观题作答的过程中写错就不足为怪了。 3.某些易混淆的成语。有些成语,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但字形不同,意义也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它判定为别字。如“发奋图强”与“发愤图强”,“奋”为“振奋”之意,而“愤”为“激愤”之意,二者不可等同。还有些成语,它们的字形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改动。如“山清水秀”的“清”,有不少人会望文生义,误以为是“青山绿水”的“青”。 课外延伸阅读书法与中国文化孙 鹤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书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实用的局限而成为一门艺术,是由汉字的构成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载体等因素决定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这简单而抽象的线条如何会有如此大的艺术力呢?毛笔的使用是首要因素。汉字史上,起源最久远的成字工具是契刀和毛笔,但使用时间最长的书 写工具是毛笔。与甲骨刻辞同时出现的殷商甲骨书辞即为明证。当契刻文字退出历史舞台后,毛笔的制作工艺和书写功能却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毛笔的特性是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当然,此“软”指弹性而言,非软弱之意。随着遣毫之时的提、按、顿、挫、疾、徐、迅、缓,产生出极尽变化的线条造型,分割出大小兼存的块面,营造出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另外,为中国书法所采用的书写载体,也规定着它能够具备艺术感 染力的特性。汉字的书写载体历经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等多种变迁,韧性强、质柔软的安徽宣州纸最终成为理想的书写载体,笔墨挥洒其上,交融渗化、黑白浓淡之间情趣并出。可以说书法艺术丰富的表现力与这种书写材料的应用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书法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之独响,并且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 意义上的平衡。笔画间的映带之势,顾盼之姿,在注重个体存在的同时,兼顾补充其他的功用。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均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的章法也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可见,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一字一行,小大参错,牝牡相衔,彼此渲染。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 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康有为、梁启超的书法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既有雄强浑穆之气象,又有意态潇洒之奇逸,刚中带柔。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老子》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淮南子》云:“有生于无,实出于虚。”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宋克草书《杜甫〈壮游诗〉》、董其昌草书《白居易〈琵琶行〉》、《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比比皆是。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 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拙朴的甲骨文和端严的金文,给我们描绘了商周先民卜问上苍“此受又佑”时的虔诚神态和镌刻“子子孙孙永保用”时的郑重神情;中正匀衡的秦刻石,给我们表明了四海之内初统于一时,始皇经营秦帝国的良苦用心。即使是从某个汉字的书写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民族文化的内涵。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赏评】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中国书法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之独响,并且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原因有二:从客观上,与中国书法书写材料——毛笔和宣纸的应用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从主观上看,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成一体。中国书法艺术中蕴涵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