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并善待汉字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与本专题有关的考点及命题的特点。2、掌握错别字的主要类型。3、学会辨析错别字的方法,认识几种辨析错别字方法的规律。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第二个考点。能力层级A。汉字字形这一考点从1992年至今每年必考。本考点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书写汉字,包括不写错字、别字,不写繁体字、非规范的简化字。一、考点释要
二、命题特点1.题干要求为选出没有错别字的,或只有一个/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或在句子中判断有无错别字。2.考查取材为国家语委I988年3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为主,高中1-6册词语表,初高中课下注释,也适当涉及散见于课文中的字音。
3.选字总数一般为16个。其中既有双音词,又有短语或成语,还可出现在句子中。4.所选词语均为常用词语,且其中有易误写的字,错误字形均为别字,没有错字(电脑字库中没有错字)。
三、别字的主要类型1.形近字而成别字。如把“如火如荼”中的“荼”与“茶”相混;把“病如膏肓”中的“肓”与“盲”相混;“暴戾恣睢”别为“暴戾恣骓”;把“寒暄”(2004年天津卷)误写成“寒喧”;把“诬陷”的“陷”误写成“谄媚”的“谄”。2.因音相同或音近而成别字。如把“滥竽充数”中的“竽”与“芋”相混,把“阴谋诡计”中的“诡”与“鬼”相混;“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等。由于读音相同,极易张冠李戴。
3.因形与义音都相近而写成别字。这类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如“籍”与“藉”、“励”与“厉”、“水气”(应为“水汽”)、计日成功(“成”应为“程”)、出奇致胜(“致”应为“制”)、闲情逸志(致)就极具迷惑性。4.随意简化字致误。如“褒贬时敝”、“面面具到”、“书写了草”;“蓝天白云”的“蓝”别为“兰”;“入不敷出”的“敷”别为“付”。5.义近而致误。如“巧装打扮”、“歪风斜气”、“出奇致胜”;如“溶解”与“熔解”,“熔化”“融化”“溶化”的混用。把“清澈见底”的“澈”别为“彻”;把“浪费金钱”的“费”别为“废”;
有一部分词语写法不止一种,都算正确。如“详实”同“翔实”、“攀缘”同“攀援”、“弘扬”同“宏扬”、“可望而不可即”同“可望而不可及”、“词不达意”同“辞不达意”等,虽未设置错误——也不可能设置错误,但其干扰性特别大,如果考生只知此而不知彼反而容易选错)。如“流言蜚语”(2004全国)、“翔实”、“词不达意”(1999全国)、“盘跚”、“消魂”等分别是“流言飞语”、“详实”、“辞不达意”、“蹒跚”、“销魂”的另一写法,忽视这点,就会误判。
近年来高考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题眼多设在同音字上,如“接”与“截”、“骛”与“鹜”、“穿”与“川”,为此,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与积累。纵观近年来对正确识记汉字字形的考查,下面两种错误类型是考查的重点:⑴音同音近导致写错。例如:一愁莫展(“愁”应为“筹”)、仗义直言(“直”为“执”)、惹事生非(“事”应为“是”)、甘败下风(“败”应为“拜”)。⑵形近致错。例如:草管人命(“管”应为“菅”)、针贬时弊(“贬”应为“砭”)、挺而走险(“挺”应为“铤”)、相形见拙(“拙”应为“绌”)。
四、辨析错别字的方法1、记准字形,以辨细微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多一笔少一笔,甚至笔画的长短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幻”—“幼”、“未”—“末”、“己”—“已”—“巳”、“戌”—“戍”—“戊”。对此学习是应注意比较,区别并把握其细微之处,进而记住字形。必要时可进行归纳比较,如:赢—嬴—羸、辨—辩—辫、鹜—骛、侯一候、裨一稗、膺—赝,等等。
2、读准字音,以音辨形汉字中字形相近的字较多,但因其读音不同,意义也有别,因此在学习中应准确掌握,读准字音,根据字音来分辨其字形。如“辍学”的“辍”与“缀”音,“掂量”的“掂”与“惦”音,“肄业”的“肄”与“肆”音,“迁徙”的“徙”与“徒”音,“杳无音信”的“杳”与“沓”音。“赝品”的“赝”(yàn)与“义愤填膺”的“膺”(yīng),其字形相近,但读音、意义差距较大。再如:炙—灸、折—拆(chāi)—析—柝(tuò)、栗—粟、崇—祟等,都要读准字音,根据其字音来分辨其字形。
常见错误例析:(1)“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住他们的声母来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领”、“铃”、“玲”、“岭”、“龄”、“冷”、“邻”等;其他声母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2)有些字可以抓住“韵母”来记忆,如“舀”(yao)“臽”(xian)两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写“舀”:“稻”、“蹈”、“滔”、“韬”等;凡韵母是“ian”的,都写“臽”:“陷”、“馅”、“焰”等。
3、理解字义,以意辨形汉字是表意文字,准确把握字义,是正确辨别字形的关键。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就是说,要根据字义、词语的意思来辨别书写的正误。比如“国藉”的“藉”是“籍”的误写,“籍”有“书籍、籍贯、原籍、党籍”等,“籍”古代书写常用竹简,而“藉”只有“垫、借”的意思;“插科打浑”是“诨”的误写,“诨”是“戏谑”、“开玩笑”的意思,跟言语有关,显然不解用表示水污浊的“浑”。“寒喧”是“暄”的误写,“暄”指跟太阳有关。又如“惦量”的“惦”是“掂”的误写。惦,有“记挂”的意思;而“掂”,是用手托着东西估轻重的意思。
“赡养”的“赡”(从“贝”,与钱财有关,意思是供给人财物)、“瞻仰”的“瞻”(从目,与看有关)。再如:“势不两立”的“势”是指情势。“功亏一篑”的“篑”是盛土的筐。馈(从食)—溃(从水)—愦(从心,糊涂混乱)—聩(从耳,聋,成语有“振聋发聩”);怡(从心,快乐,愉快,成语有“心旷神怡”)—贻(从贝,赠送、遗留)—饴(从食,饴糖,成语有“甘之如饴”);度(时间)—渡(从水,从这一岸边到另一岸边,或载运过河);敝(破旧,敝帚自珍)—蔽(从草,遮盖,挡住)—弊(弊端),以及“端—惴—揣—湍”等等,这些,都可要根据字义、词语的意思来辨别书写的正误。
4、借助语境,辨别字形任何语言都有语境,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高考字形的考查,总会设置一定语境,或词语、或句子,因此需要仔细揣摩,凭借语境,抓住关键字,达到辨别字形的目的。如:“针砭时弊”的“砭”,常常误写为“贬”,如果借助成语构成的语境,“针砭”是指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自然会想到为“砭”;“首屈一指”中的“首”,应结合该词语的本义“屈指计数时总是先屈大拇指”,故应用“首”表示“首先”。
“化妆”与“化装”,前者意为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而后者意义为“假扮、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装为夫妻”中就只能用后者。又如:贯穿—贯串、中止—终止、违反—违犯、统帅—统率、一起—一齐、推托—推脱、交待—交代……这些词语,都要借助语境去辨别字形的正误。
5、分析结构,以助辨形有些词语,通过分析词语的结构形式,可以理解字(语素或词)的意义,进而辨形。如“纷至”和“沓来”的并列,“至”与“来”意思相近,“沓”与“纷”也是意思相近,表示“多”,如果将“沓”写成“踏”,就可看出写得不正确。“壁立”,偏正式结构,“壁”修饰“立”,意思是“像墙壁一样直立陡峭”,故不能写成“璧”。“怨天尤人”,并列结构,“尤”与“怨”的意思相近,意思“埋怨、责备”,故不能写成“犹”。再如“人情事故”的“事”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惹事生非”的“事”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没有“事”“非”对应的)。
“嘻笑怒骂”的“嘻”应改为“嬉”,我们可看出“笑”“怒”“骂”均为动词,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前边不应该是可作叹词或象声词的“嘻”,而应该是可作动词的“嬉”。“仗义直言”的“直”应该为“执”,这个成语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唉声叹气”的“唉”也绝不能写为“哀”。
6、联想比较,逻辑推断不少字,如果孤立地去记,确实是难。但如将形似的或意思相关的词联系起来举一反三,则可以触类旁通。如:“戊、戌、戍、戎、戒”,可以如此联想比较:横戌点戍戊中空,划个十字就念戎,两竖一横猪八戒;“掇、缀、辍、啜”,可以如此联想比较:用手拾掇屋子,用线连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嘴啜泣伤心的日子。另如“相、象、像”,“钓、钧、钩”,“竣、峻、悛”,“己、已、巳”,等等,都可以如此比较推断。
有些字,只要结合生活常识就可以推知其正误。如,“不径而走”,指没有脚却走了,那么“径”肯定就是“胫”的误写;“鸠占雀巢”,“鸠”那么大,麻雀的巢岂能装下它?岂能承载它?可见,“雀”是“鹊”的误写;同样,“欢呼鹊跃”,是形容人高兴得一跳一跳的,谁看见喜鹊一跳一跳的?而麻雀一跳一跳确实是常见的,可见,“鹊”是“雀”的误写;“迫不急待”,“迫”是“急迫”,既然“急迫”,又怎么“不急”(等待)?岂非矛盾?可用此法辨别的还有:“跚跚来迟”(姗姗:缓慢,女子走路如此)、“立杆见影”(竿:竹竿插稳很容易,而木杆不易,做同一目的事,谁不愿用容易的办法?)等等。
当然,任何方法技巧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与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一样,要想在考场上游刃有余,还须靠平时的积累,非下一番硬功不可。至于题目解答,可正确运用排除法。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选项,可以跳过自己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汉字字形,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当然,排除法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最根本的途径是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能够全面准确地辨识常用汉字的字形。
1.以下情况均使用汉字数字A.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一”。B.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 如:正月初六;丙寅年十月十五日。C.不表示科学计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字可用汉字。 如:一个人;三本书;读了几遍。数字使用的两种情况:
D.作为词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 如:一律;三叶虫;"一二·九"运动;相差十万八千里。E.邻近两个数并列连用,表示概数。 如:二三米;七八十种;十之八九。F.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 如:几千年;几十万分之一;约三十名;一千多件。G.竖排的(除非要用阿拉伯数字外)均用汉字。
H.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它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它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示例1:“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一·一七”批示(1月17日)“一一·一○”案件(11月10日)示例2: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二○”声明“九一三”事件
2.以下情况应使用阿拉伯数字A.公历的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如:公元前8世纪;公元440年;1996年10月1日;4时20分。 注意:年份不能缩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年”或“90年”;1946一1986,不能写成1946一86。B.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纪年应用阿拉伯数字。 如:民国18年;昭和20年。
C.计数与计量(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如:22次特别列车;8341部队;1/6;4.5倍。D.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与版本一致外)用阿拉伯数字; 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会1958年第1版,第493页。
解题指导1、以义为纲,据义别形。2、多用排除法。3、不能望文生义。4、注意汉字的通用。
[练习1]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中流抵柱飞扬拔扈民生凋敞精神焕散张驰有度工程峻工抵→砥拔→跋敞→敝焕→涣驰→弛峻→竣
[练习2]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世外桃园不可诗议残无人道搬门弄斧墨守陈规纠纠武夫园→源诗→思残→惨搬→班陈→成纠纠→赳赳
[练习3]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明辩是非言简意垓规规距距豪迈气慨龙盘虎据滥芋充数辩→辨垓→赅距距→矩矩慨→概据→踞芋→竽
[练习4]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褒贬时敝面面具到书写了草混肴乾坤史无前列免强答应敝→弊具→俱了→潦肴→淆列→例免→勉
[练习5]改正下列各短语中的错别字巧装打扮一口同声前倨后躬梳装穿戴歪风斜气出奇致胜巧→乔一→异躬→恭装→妆斜→邪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