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守法”与“变法”》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了解辨识常见病句的类型,使学生了解依据特定语境判断真假病句的道理,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减少甚至杜绝作文中出现病句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专题教学,初步了解语法的规范和语言创新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遵守语法规范和用语法手段进行语言创新的自觉性、能动性,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用好母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学重点:能够辨识常见病句的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一病句让学生辨析二、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自习“病句与佳句”,2、课堂讨论:(1)、什么是语境?举例说明什么是社会语境、场景语境和篇章语境。(2)、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真正的病句?(3)、一个句子的“语境”是怎样影响对句子是否病句的判断的?请举例说明哪些情况下的所谓“病句”不是真正的病句?提示:(1)所谓语境就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 所谓特定语境包括社会语境、场景语境和篇章语境三个层次。 例子见课本。
(2)依据语境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病句,主要可以从社会语境是否允许,特定上下文是否允许,特定语法规律是否允许及是否具有特定的修辞功能等方面考虑。(3)一个句子虽然不合语法、逻辑,但是适合特定环境、语境,则不是病句而是佳句;但如果不合语法、逻辑,或者合乎语法而不合乎逻辑,也不适合特定环境、语境,就是真病句。举例略。三、布置作业认真研习“资料链接”,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略)二、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自习“资料链接”,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从而学会辨识常见病句,并通过梳理,掌握规律。提示: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实词使用不当,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歧义多解(二)通过实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病句修改过程中,依然要强调语境意识,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套用讲法规则。1、实词使用不当多媒体展示(1)大老王拿着一叠照片,一张张指给郑关长和欧阳明月看:“在这些残缺者中,还没有发现特别值得嫌疑的对象。”(2)既然发生了意外,你就应该改变行动。(3)我坐在我爹的身边,我爹指着我说:“大伙另选一个吧,小菊那丫头,办事毛手毛脚的,我有点不放心。”提示:例1是名词误作动词用。“值得”后面要求配上一个动词,而“嫌疑”是名词,可改为动词“怀疑”。例2动词“改变”要求带名词性宾语,“行动”是动词,不合要求,可改为“改变行动计划”。例3“那”表示远指,“这”表示近指,小菊明明坐在爹的身边,爹怎么能说“那丫头”
呢?理应说“这丫头”。2、虚词使用不当(1)修改这篇文章,除了充实一些内容之外,还要把文字推敲。(2)在我们检查过几条马路上,卫生工作都搞得很好。提示:例1,把字句的要求之一,是动词前面或后面必须有一些别的词语,而“推敲”却是一个“光杆动词”。例2在“几条”前面要添一个“的”。3、成分残缺跟成分残缺相反,成分多余也是一种语病。如: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不得不对您的稿件略加删改一些。提示:宾语“一些”是多余的。因为“略加删改”已经包含了“一些”的意思。4、搭配不当例:青蟹的第四对步足扁平似浆,所以游泳的本领很拿手。提示:名词“本领”与形容词“拿手”不能搭配。5、结构混乱例: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提示:句中表领属性的定语“新出土”应放在时间短语“2900年前”的前面。6、不合逻辑例: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了相关提示。提示:“避免”和“不”是双重否定,全句意思成了肯定,应改为“怎样才能让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受侵害”。7、歧义多解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提示:动词“批评”的施动方向不确定,是别人批评他发表的文章,还是发表的文章批评别人。8、语序不当例: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日凌晨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送入预定轨道。提示:应改为“用‘长征三号’火箭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略)
三、布置作业。完成“积累与应用”第一二题。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提问常见的病句类型二、讲解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过程略(投影参考答案)三、发现与创新1、提问:在你的语言环境中,比如歌词,有属于“假病句,真佳句”的句子吗?如有发现,请举例说明。学生自由发言:2、提问:分析自己习作中出现的病句,看看有没有可以依据语境,将之改成“假病句,真佳句”的。学生自由发言:四、指导学生完成“积累与应用”第三四题。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实词使用不当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病句的类型结构混乱不合逻辑歧义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