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标点符号的运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七标点符号的运用

ID:1065954

大小:786 KB

页数:106页

时间:2022-04-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标点符号的运用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在写作中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2.了解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及修辞上的效果。3.了解写作中数字运用方面的常见错误,学会规范地运用数字。 专题导读人们说话,是不可能一口气说下去,中间需要停顿。书面语言,阅读时,也不可能一口气读下去;书写时,总得一句一句地写,一层意思一层意思地表达。书面语言中的停顿,就是用标点符号来表示的。标点是书面语里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和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表示语音停顿、显示语法关系、标志特殊用语、帮助区别语意、表示特定感情和语气的作用。因此,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是阅读和写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标点符号之于文章虽属小节,却绝对大意不得。 专题七高考信息链接知能优化演练课外延伸阅读文本解读探究 文本解读探究1.为什么同样一个带有疑问词的句子,有的用问号,有的用句号?【提示】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或是疑问形式,但已作了大句子的成分,并没有提出问题,也不需要回答,就整个大句子来看还是陈述的结构和语气,句末就不能用问号。文本探究 反之,就要用问号。譬如“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一句中虽然有疑问词“谁”,但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所以句中“?”应为“,”。因此遇到句子需要分清陈述语气与疑问语气。 2.问号的应用需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提示】几个问句连续追问时,每个问句后面都要用问号。选择问句如果有统一全句的语气,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如果并列的几项需要强调,也可每项之后都用问号。有的句子虽是陈述结构,也无疑问词,但只要提出疑问,要人回答,就是疑问句,句末要用问号。相反,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或是疑问形式,但已作了大句子的成分,并没提出问题,也不需要回答,就整个大句子来看还是陈述结构和语气,句末就不能用问号。 3.顿号的应用需注意哪些问题?【提示】两个词语并列,一般用连词,也可用顿号。如果三个以上词语并列,前面用顿号,后一个用连词;也可都用顿号。如果并列词语间不是一个层次,可按不同层次分别用连词或顿号,以使层次清晰。如果有三个层次的并列词语,其间一般是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第三层用连词。有些并列词语本身结构简单、关系密切,经常连用,说话时中间没有停顿,就不必用顿号。相邻数字连用,如表概数时其间不用顿号,表略语时则需要顿号。 4.当引用别人的语句时,什么时候不需要用冒号?【提示】当引用句子时如果不是引用原话,或虽是引用原话,但已作为自己文句的成分时不能用冒号。譬如“我这位朋友平素和人甚少交往,他虽然住在闹市区,倒也称得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了”一句中,冒号使用属于多余。 5.标点有哪些表情达意的修辞作用?【提示】丰富文章内容,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强调重点,体现含蓄寓意,描绘多种情态,传达强烈感情,创造修辞效果。 结构图解 高考信息链接与本专题内容对接的是2011年《考试说明》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1.考查重点:近几年高考,重点考查十六种标点符号中的问号、顿号、分号、逗号、冒号、书名号、括号、引号以及破折号,考查点均为标点使用的易混处。考点链接 2.考查题型:①选择题,要求辨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2011年江西卷;②修改题、填空题,要求修改应用短文中存在的标点、语法、词语及句意表述上的错误,如2011年福建卷;③表述题,要求指出因标点符号位置不同而导致的表意差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该考点作如下预测:1.考查题型。近年标点考查以客观单项选择题为主,但主观题已渗入试卷中。给一段文字让考生加标点的题目已多次出现,与文言文语段结合考查也不鲜见;标点符号改错题应引起考生的广泛关注。 2.考查方式。以综合考查为主,综合的方式有:句号、分号、逗号、顿号的分级使用问题;括号、冒号与破折号的区别问题;引号、括号与其他点号的综合运用问题等。也可能与其他考点一起在语言表达题中出现。3.考查范围。重点考查常见的七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和四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点号与标号常常综合考查。 典例剖析例1(2011年高考江西卷)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解析】在并列复句中,各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但A项中分句间层次单一,所以将两个分号改为逗号;在B项中,省略号和等等都表示列举的省略,两者只能取其一;C项问号改为逗号,“你”后的句号改为问号。倒装问句,问号在句末。【答案】D 例2A.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这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活终究归于平淡。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会,那么,你——可能“病”了! 【解析】在B项中,因为“素食则气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引文独立,所以“读书则口不浊”后面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内。【答案】B 例3(201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3)文中③~⑥处的标号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答:第________处(只填序号),改为________。 【解析】本题涉及字形、关联词语运用、标点运用三处考点。①没有难度;②处可从前后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判断填一转折连词“然而”或“但是”;④不是疑问的语气,故改为逗号。【答案】(1)屏(2)然而(但是)(3)第④处改为逗号 (201年高考重庆卷)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例4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解析】A项,“一个迷字”中“迷”应加引号。B项,第一句没有疑问语气,应将问号改为逗号。D项,第二处破折号应改为逗号,且把书名号改为引号,课程名不能加书名号。【答案】C 技巧点拨高考标点符号常考的误用类型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面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准确把握标点符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层次,抓住文章主要内容,领会有关语句的深层含意。因此,标点符号曾一度不作要求,而2004年开始又列入考试范围。 在16种标点符号中,重点考查“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四种句内点号以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五种标号。考查标点符号的题型,在语文试卷中是选择题,在文科附加卷中会和文言文断句结合在一起。不论用什么形式考,本质上都是重在考查对语句内容、结构和语气的正确把握和切分。为了方便考生准确复习,下面结合高考卷或模拟测试题对十种标点符号易误的地方给以归纳解析。 一、顿号误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解析:句中的“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解析: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解析:“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解析:“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解析: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中的顿号也应改为逗号。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解析: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解析:连词“以及”已经含有并列意思,前面的顿号应该删除。 二、逗号误用1.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解析:“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2.在说话人话语结束后误用逗号: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解析: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道”(说、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3.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解析:完整的直接引用(句号在引号内)前应该用冒号。 4.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解析:“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意思的,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三、分号误用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解析:“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应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解析: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四、冒号误用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解析:应将冒号去掉。 2.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解析: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应用逗号。 3.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解析: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应删去冒号。 4.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解析:“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而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五、问号误用1.非疑问句用问号: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解析: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才用。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该句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解析: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3.倒装句之间误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解析: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是一个句子,因而只能有一个句末标点,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并且句末标点只能用于句末。改法: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用问号。另外,感叹号、句号的使用也存在这一错误,如:多美啊!济南的冬天。此句中的叹号应改为逗号,句号改为叹号。 【特别提醒】反问的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六、省略号误用与“等”并用: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解析: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七、破折号误用1.与“即”“就是”等词并用: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解析: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和“即”“就是”等意思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2.少用了破折号: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解析:“秦山第二核电厂”是解释前面的,且属于句子的有机构成部分(否则用括号),其前面应加“——”,去掉引号。 八、书名号误用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解析: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 九、括号误用1.非注释语误用括号: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解析: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不是在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将括号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2.括号位置错误:①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②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解析: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放置其后,如①句的括号应后移至句号前;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后面,②句的括号应放到句号后。 十、引号误用1.滥用引号: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一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解析: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中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一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引号。 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不清: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解析: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它是说话人用的语气词。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应改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4.引语末尾标点位置错误:①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②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解析: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引语末尾不用其他标点。故①②句恰好用反。 【特别注意】引语末尾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的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 标点符号的各种用法标点符号使用的难度是与所表达的内容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的。高考关于标点符号的测试,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标点符号十六种,其中重点难点有以下十种。一、顿号顿号是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以下情况不用顿号:知识储备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例如:①他有三十六、七岁了。②七、八十斤重的东西压在身上,每走一步,他都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六”“七”表示零数的概况,“七”“八”表示整数的概况,其间均不能用顿号。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例如: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是极短的并列关系,仅凭读音自然停顿便可区别,故不用顿号。“德”等五个方面虽看似极短,但它是“德育”等的缩略,应用顿号。 3.较长的并列成分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三个“这……”都是并列关系,但稍长,故不应用顿号而应改用逗号。4.多个并列词语之间习惯上前面用顿号,后面一处用“和”(若“和”后还需要用连词,一般先用“及”,再用“以及”)。例如:义理、考据和辞章及相互关系是古人早就重视的问题。主语是几个短的并列成分,前用顿号,后用“和”,再用“及”是符合习惯用法的。 5.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例如:祖国啊,您伟大,富强!“伟大”、“富强”间本可用顿号,但为了突出、强调,则应改为逗号。6.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例如: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和”前的顿号不应该使用,应去掉。 7.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例如: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向孔繁森学习!”用了叹号,引号后不应再用顿号,也不能再用其他点号。 8.并列成分较少时不用顿号,也可不用其他点号。例如:①我们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②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即参加诊断、治疗。例①中两个动词间不用顿号也能自然显示其并列关系,不应用顿号,也不用别的点号;例②“参加”的宾语只有两个并列成分,不用顿号也不用别的点号也能自然显示其并列关系,故应去掉。 二、分号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例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2.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也用分号。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转折关系) 这个句子中的分号如果改用逗号便不易分辨前后两层意思,如果改用句号,又会把前后连贯的意思割断,所以用分号。使用分号应注意三点:(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例如: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多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在第一层,分句间不可用分号。例如:学校管理不善,学生经常迟到;自行车乱放;教室门窗损害严重。(第一层在“不善”处) 三、冒号冒号是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2.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例如: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3.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例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4.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例如:……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5.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例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注意:(1)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如: ①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老师反映:这一两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自理能力低,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冒号所管的内容为“这……等问题”,没有管到句终,且只作主语,所以应将冒号改为“的”。)②……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③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2)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例如:当学术委员宣布:张一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终,故应将冒号去掉。)(3)下文和提示语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例如: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锋。(冒号前后没有提示与被提示的关系,应将冒号去掉。) (4)“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的,不能用冒号;放在连续的话语中间不能用冒号,只能用逗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例如:①毛泽东说过,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②“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③“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四、问号问号是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运用问号应注意以下问题:1.用在特指问句中,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例如:①可爱的,我将拿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②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例如:①这是临比赛前的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呢?②对于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3.主语和谓语倒置的问句,问号应放在句末,谓语后只能用逗号。例如:①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②你就去么,小栓的爹? 4.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例如:①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②你来一下好不好?5.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例如:①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②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五、句号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完了之后的停顿。例如: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②请把门关上。③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下课了。无论长短,只要是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如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有的独词句、无主句(如例④)表示陈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六、引号引号是表示文中引用或其有某些特殊意义的标号。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直接引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例如: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表示特殊意义。例如: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温雅得和闺女一般。(“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3.表特殊称谓。例如:老根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4.表强调突出。例如:从某种意义来说,“说”就是做。5.表讽刺、否定。例如: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6.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例如:“十一”“一二·九”等。7.表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使用引号应注意:(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例如:(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4)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5)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来,不照原样引述,则不用引号应用逗号。例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七、破折号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①“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②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4.表示语音的延长。例如: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例如:鲁侍萍:亲戚?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6.表示总结上文。例如: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 7.用在副标题前。例如:火刑——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8.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破折号中表示注释的用法,容易和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相混淆,可从两个角度区别:一是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二是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否则句子表意不完整。 八、括号括号是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运用括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内括号是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若括号内内容是词语不用点号,是句子不用句末点号(若是问号、感叹号可保留); 如要在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后。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号后;括号内若是句子,后括号前应保留句号等点号,若是几个句子则加几处句末符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例如:①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句内括号) ②各国人民间的和平万岁!(长时间的鼓掌)打倒战争挑拨者!(全场起立。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转为欢呼。)(句外括号)2.括号里还有括号时,外面用小括号,里面用方括号。3.朗读时,括号内的内容一般不应读出,以便更为连贯。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破折号的作用比括号更为广泛。 九、省略号省略号是标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一是引文,二是重复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沉默。例如:何为:不行!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2.表语言中断。例如: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音突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3.表语言断断续续。例如: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例如: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表明语意未尽。例如:“可恶!然而……”四叔说。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不可滥用省略号。一是省略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的不能用。(2)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所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十、书名号1.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例如:《红楼梦》《孔乙己》《人民日报》《中国语文》《红楼梦》是书名,《孔乙己》是篇名,《人民日报》是报纸名称,《中国语文》是刊物名称。2.书名号的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边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发刊词》 课外延伸阅读标点符号趣谈文学大师郭沫若十分重视文章标点,他曾多次强调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吗?”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标点符号还能够传递信息和感情。据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不见回音,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信中只写了一个问号:“?—雨果。”很快他就收到回信。信上只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室”。不久,轰动文坛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之间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 19世纪德国有个著名作家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编辑时,曾收到一个青年作家寄来的几首拙劣的诗,并附一信:“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请您用时自己填吧。”冯达诺很快给那个青年退了稿,并附信说:“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些标点来,诗由我自己来填好了。”还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它们都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轻视标点符号。 【赏评】由于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意思也会发生变化。真可谓褒贬正误只缘标点异。本文举文学大师郭沫若的教导、历史逸闻趣事以及文学创作等几个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小节不可随便,对标点符号千万不要轻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