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语段之提取关键词
学习目标:1、了解提取关键词类压缩语段的常见题型;2、掌握提取关键词类压缩语段的答题方法;3、注意“提取”和“概括”的区别。
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这一概念在撰写正规论文时经常涉及,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简单一点说,就是能反映文本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短语。
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此文段从表达方式考虑是?讲了哪几层意思?
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关键词: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关键词:我国收藏的古籍残损情况严重,亟待修复,但古籍修复人才严重不足。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3、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此文段从表达方式考虑是?研究的对象是?方法结论是?
3、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聚乳酸;合成;新进展;复合应用
以上两道试题从要求上看都是都是对文本整体内容的概括,我们将之称为“整体压缩”,这种整体压缩类的提取关键词题目怎样作答?小结1:①整体压缩往往先概括中心意思,然后再找出能涵盖中心意思的相应词语。②注意语段的表达方式。记叙类文字往往对象和事件是主要信息,说明类文字要注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议论类语段要注意表观点的句子。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和前面两道题目的题干要求相比,这个题目有何不同?怎样作答?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第一阶段: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第二阶段: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第三阶段: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1)吸碳;(2)“略施魔法”(或“催化”);(3)光合作用。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神马都是浮云”这句网络语流行原因的三个关键性词语。(3分)“神马都是浮云”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浮云”一词出自《论语》,后来指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事物。这句流行语看起来“很调侃”,又是当下人们的某种精神写照,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还透着点儿超然和豁达。哪些内容和“原因”相关?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神马都是浮云”这句网络语流行原因的三个关键性词语。(3分)“神马都是浮云”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浮云”一词出自《论语》,后来指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事物。这句流行语看起来“很调侃”,又是当下人们的某种精神写照,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还透着点儿超然和豁达。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神马都是浮云”这句网络语流行原因的三个关键性词语。(3分)“神马都是浮云”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浮云”一词出自《论语》,后来指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事物。这句流行语看起来“很调侃”,又是当下人们的某种精神写照,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还透着点儿超然和豁达。谐音;(很)调侃;精神写照
以上两道试题从要求上看都是都是对文本指定范围内容的概括,我们将之称为“定向压缩”,这种定向压缩类的提取关键词题目怎样作答?小结2:③定向压缩要找准答题区域,删除次要信息。④一般需要对语段进行分层,注意标点符号,注意表示层次关系的词语。⑤压缩“过程类”要注意关注动词或动词类短语(动宾类、主谓类等等),多个关键词间要有一定的顺序。
5.1、阅读下面这段话,找出达尔文的研究、成书过程的四个关键词语。(4分)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了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充为结论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5.2、阅读上面这段话,概括出达尔文的研究、成书过程的四个关键词语。(4分)搜集;思考;写出;扩充搜集事实;思考问题;写出笔记;扩充成纲要
看了上面两个不同的答案,你看出了什么?小结3:⑥注意“提取(找出)”和“概括”的区别。“提取(找出)”等要求只需筛选出原文的词语作答,而“概括”往往需要在筛选的基础之上进行整合、归纳,有时还需要用自己的话作答。
“关键词”类压缩语段作答提示:1、看清题干要求。(整体压缩还是定向压缩;提取还是概括)2、注意表达方式。(以记叙、说明为主;记叙类文字要注意对象和事件,说明类文字要注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议论类语段要注意表观点的句子)3、注意分层。(关注标点符号,关注关联词)4、答案得出后要看看自己所写的关键词能否体现语段或层次的中心意思。
巩固练习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舍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书法;意象;体味;神髓(美)
7、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或短语)(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8、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历史上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海区特点(地形水深);地质构造;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