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第三节得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学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1.【教学重点】仿写中的联想、想象、创新。【教学重点】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内容与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教学设想】讲解六时,训练四时【时安排】六时第五时:第三节得体【考点要求】得体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的上下,如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的变化会引起用词不当、转述不清等现象,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要学会思考: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既要考查说话者自己的地位、身份、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所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学类语体色彩、实用体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恰当运用书面语和口语,是社会上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能力,当面陈述与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请人转述,不仅叙述角度变换了,做答时还要考虑到随着叙述角度的变换引起的其他因素的变化。谦辞和敬辞的正确应用也是考查的重要项目,注重日常交际中谦辞敬辞的运用。复习时要牢记某些表谦称的词和表敬称的词,平时交际中也应注意正确表达。对语言运用得体的考查,主要以主观改错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偶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如
1994年第9题。预计今后仍将以主观改错题考查为主。【方法与技巧】一、适合上下;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如:“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清贫》)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贬义词。《语天地》1996年第1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有这样的句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不但不寻贤让位,反而溜须拍马屁走后门,送礼请客拉关系,且凭这一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这句话用了“胸无城府”这一成语,可惜含义理解错误。《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二版)释“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的谋算”。“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由此可知,“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而上面的句子是说,这部分人没有化水平,没有本事,当属贬义。看,若将其改为“胸无点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上下。上下,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一个词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这上下有密切联系。例如:①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阿累《一面》)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鲁迅《故乡》)例①要表达“疲惫”“疲乏”的意思,和下的“一团棉花”配合,使用“困软”最合适。例②最后一个分句使用被动句式,是受上影响,承上省略主语,使全句语意连贯,语气顺畅。二、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说“我们班全体同学要求自己都很严格,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和“我们班连×××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基本事实可能完全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前者适用于表扬,后者则有指责味道。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要,采用恰当说法。否则就不得体。又比如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是反映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选用了许多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词语和句式。第一段就很典型: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接着,又下命令似的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夏衍《包身工》)这一段一方面写包身工,他们“睡在拥挤的工房里”,“天还没亮”就“被”人像牛马一样“吆喝”着起床。被动句式及“吆喝”的选用,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写带工老板,他们则是“大声地呼喊”,“下命令似的高叫”,而且喊叫的都是一些命令式的短句。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同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带工老板的凶残、狠毒。三、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个小朋友读过老作家冰心不少,很敬重她。有一次见到她,这个小朋友问:“冰心奶奶,您今年几岁了?”“几岁”是问小孩子的话,用问小孩子的话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奶奶,不得体。如果说成“您多大年纪了”,就比较得体了。鲁迅写时很注意这个方面,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转述别人的话时,就直接称“刘和珍”,自己叙述时则称“刘和珍君”,表现了对她的敬重。又如:④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开的。(夏衍《包身工》原稿)⑤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申请了经费,同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良和常务副院长周曾铨俩教授。例④“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包身工生病躺着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暂时的休息,根本谈不上调养;因此,定稿时作者改成“休息”,适应叙述的对象,很得体。例⑤把情况反映给领导,说“告诉”是不得体的,应该是“汇报”。四、适应场合,巧妙用语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与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的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场合,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所谓“到什么上唱什么歌”,所谓"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如;有这样一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雅,您的先生也很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太太一愣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明是同的,中国的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此外,还要利用特定的场合,学会”因境设辞”。曾经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年春天,他去拜访一位久未见面的老同学。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学打开门,看见是他,高兴地说:“嗬,老朋友,你给我们带了温暖的阳光!”这句话借助时令天气,一语双关地表达了对客人到的喜悦和欢迎之情,可谓恰到好处。又如: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
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曹禺《雷雨》)周萍是鲁侍萍的儿子,但是在那个场合母却不能认子,因此虽然情之所至她几次险些吐出真情,但都恰到好处地及时转到了别处。转折的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了她的另一个儿子被打的具体情境。五、把握语体,用语准确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体式。分别起,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公事务语体、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公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又如: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六、要学会面陈和转述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如:1999年月28日《光明日报》2版简讯《韬奋书店在京开业》中的一句话在转述时称代失误:“据该店经理介绍,每日平均售书数千元左右,本店除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代邮、代送、批发等项业务,兼办作家签名售书业务,每逢节日书店将实行书价优惠。”据《现代汉语词典》:“该”作指示词讲时,“指上说过的人或事物”;“本”则有“自己方面的”这一义项。因此,句中的“该店”是用简讯作者的口吻,“本店”则应是书店经理的口吻。又在为“经理介绍”后用的是逗号,且以后的话语没有引号标示,这就表明后面的话语应是简讯作者对经理的话的转述,该用简讯作者的口吻,即该用“该店”而不该用“本店”。如果不改动“本店”一词,就应该用引号把经理的话标示出,而不用转述的口吻。但标号在口语中是难以“读”出的,所以此句最好还是以转述的口吻,将“本店”改为“该店”,或者干脆删去“本店”二字。第六时:第三节得
体一:例题分析点拨1、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1)不变原意;(2)人物、人称表达准确;(3)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事。小王说:。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组把这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答案】A.小王说:“珊珊,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到语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B.小王说:“郭老师,小李说今天上午不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解析】此题要求把同一内容对不同对象在不同时间进行转述。首先,我们要把握内容。内容有三点:(1)请小王转告郭老师;(2)明天上午小李不去语组找郭老师;(3)并请问一下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然后我们要把握时间:一是当天下午,一是第二天一早。当天下午,转告内容的时间可不变,第二天一早,转告内容的时间就要提前一天。我们还要把握受话对象:一是老师的女儿,一是老师本人。同时,我们还要把握语体色彩。与原话比,A句小李的代词由“我”变为“他”,“郭老师”变为“你妈妈”,根据对象变换称谓代词,但内容不变。由于是当天,时间不变。符合口语,用“请”表尊敬。
B句由于是第二天转告,时间由原的“明天上午”变为“今天上午”,“后天晚上”变为“明天晚上’;由于在“语组”,“语组”在对话环境中省去;加称呼,用“您”,表尊敬,语言得体,内容未变。2、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说明具盒(铅笔盒)。目的(l):为找回自己的具盒。目的(2):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的这种具盒。【答案】目的(1)应包括具盒的质地(材料)、形状。色彩(图案)以及具盒内的物品(其中前三项必须说明)。目的(2)应包括具盒的质量、用途、外观、价格四项。【解析】上题两种目的很不相同,必须做出“有所不同”的说明。“为找回自己的具盒”,最重要的是要说明“自己的具盒”不同于他人具盒的独有特征或标记,语言要朴实真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具盒,则应侧重说明自己具盒的性能、用途方法的优点以及造型、色彩、图案的美观,或运用形象说明的方法,语言应具有描述性。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注意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怎样说,不该怎样说。这告诉我们要有意识加强实用性字的写作训练。此类题不完全是语言组合的问题,还涉及考生的知识、阅历、修养等问题。要做到得体必须注意增长知识,增进阅历,提高修养,必须具有学以致用的观念二:堂训练3、
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一段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自a从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本市各界d对赈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到了灾区。【答案】[e][f][h][i]【解析】该题考察的就是运用口语的能力,恰当运用口语与书面语,是社会语言交际的一项重要能力。口语是表达的一种方式,用口语表达意思,作用听觉,因此,必须“通俗”“一听就明白”。辨析口语运用正误,就要辨析听后是否会产生歧义,听后是否感到不解或者费解,以及是否通俗、流畅。广播稿只有用口语表达形式写下才能让人听明白,而上面提供的材料是用书面语形式写成的,人们可以看明白,但要念出给人听,就会使人误解。该题中“震灾”与“赈灾”同音异义,用口语表达时必须修改,以免产生误解。“逾”是书面词语,不通俗。“100万元之巨”也是书面化词语,不通俗,不符合广播稿要求。另外,广播中不能使用书面语才能用的括号加注释说明的表述方法。
4、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年高考第30题)金馆长: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周华月18日【答案】①“光临”改为“到(去)”②“决定”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③“磋商”“商量(商议、商定)”【解析】结合具体的语境,“光临”“决定”“磋商”三个词语用得就不得体。“光临”为敬辞,只能用于说话双方的对方。“决定”用在这里非常不礼貌,有劳人家,说话应该客气。“磋商”是“反复商量,仔细讨论”之意,用在这里不合适。、下面是协议书的一些条款,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条款是(B)①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否则,由终止方负责对方的全部经济损失。②甲方投资装修的房屋将作为不动产,在期限满时移交乙方,不包括室内设备。③甲方向乙方提供的钢瓶1000只,分三次供完,乙方在甲方贷到全付款。④此协议自1996年1月l日起至1999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3年。期满后,如无其他特殊原因,协议继续有效。⑤由甲方提供周转资金人民币2万元整。A.①②③B.①③④.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①③④【解析】上题①句“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语意不明,应改为“甲乙任何一方不得单独终止协议”。③句中“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也不明确,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还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这有明显分歧,容易产生纠纷。④句中“有效期”分明是4年,却写成3年;期满后协议能否生效,那是“后话”,可以不写;句中“如无其他特殊原因”句意含混。②⑤句表达准确。严密、无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B。三:知识迁移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答案】(1)在学生的心中,粉笔已经不是一支笔,而是一个象征,一个知识凝聚力的象征;黑板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书写板,而是师生交流情感,交流知识的乐园!(2)在人们的思想里,阿Q已经不是一个学形象,而是一个象征、愚昧、不觉悟的象征;阿Q也不是一个普通的词语,而是“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解析】这是选自中的一个句子,原句特点是先否定后肯定并列关系的复句,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它是一个开放型的题目,这类题近几年高考都考,分数还有加大趋势。我们认为这一类比做对几道选择题的难度要大,也最能看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是个好题型。后作业讲评(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