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后吕家初中初一语文集体备课授课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心发言人孙浩令时间3.25参加人员初一、二全体语文教师:孙浩令、滕绍合、梁绍蕾、刘俊敏地点办公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能力目标: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情感目标: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突破措施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个人主体品味感悟。运用“说”、“读”、“演”、“解”,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多角度地阅读课文,拓展思维空间,质疑法与讨论法相结合解决难点。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口头交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课后复习习惯3、课文背诵习惯4、作业习惯5、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6、上课作笔记习惯7、个性化朗读朗读,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语句。8、引导学生深入读书,讨论、分析、归纳,再辅以教师的讲解,共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学方法1、师生及生生互动讨论。2、问题引导、点拨法。3、观察、探究、合作、探究、归纳法。4、引导自学法。5、讲解法。6、问题意识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班班通。课堂类型新授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划分段落,归纳美女蛇故事的作用。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在上课前,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对鲁迅的认识。8
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正字音: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ài缠络chán竹筛shāi觅食mi,寻找渊博yuānbó鼎沸dǐngfèi绣像xiù锡箔bó鉴赏jiànshǎng脑髓suǐ盔甲kuī蝉蜕chántuì秕谷bǐ锡箔xībó倜傥tìtǎng人迹罕至(稀少)人声鼎沸(水开)拗过去ǎo,用力弯曲敛liǎn,放.攒cuán,凑在一块高枕而卧wò,睡三、研讨课文:分析(如何写景)1、从标题分析写作内容及顺序: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据此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一层(1):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二层(2):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三层(3—6):写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四层(7—8):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第二部分(9—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一层(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书屋和先生。三层(12—16)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21—24):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2、找出两段生活的过渡段,划分结构。学生学习课下注释,了解有关作者,进行补充。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学生掌握注音,释词。学生听读课文,标识段落与生字词。学生识记生字词,在课本上补充。齐读两遍加深印象。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划分段落层次,理解文章结构。8
——第9段“我不知道……”承上启下,全文分为两部分。3、朗读第一段,找出关键句。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4、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5、朗读美女蛇一段,学生复述,分析作用。四、作业:1、熟读第二段。2、有关美女蛇的传说的写法和作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旧课,分析课文。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根据教师提示回答质疑、讨论回答问题。一生朗读第二段,其他进行分析。学生齐读本段,仔细体会写景的妙处。学生朗读、复述故事,分析作用。学生朗读、复述故事,分析作用。8
一、指名朗读第二段,提问写景方法。二、继续分析课文:(如何叙事)1、冬季百草园的特点,“比较的无味”该怎么理解?——“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有雪则好玩,尤其是捕鸟,相对其它三季,乐趣少些,但还是有的。2、有哪些趣味?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人迹罕至,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费字不多,写出儿童爱玩心理。3、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对比闰土父亲的描写,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4、过渡段作用:——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加点词不可删,否则由猜测变成肯定,不符合文章原意。总结: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求知的性格特点。三、分析第二部分:三味书屋的生活。1、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陈旧、呆板、冷清,与百草园的勃勃生机形成对比。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学生朗读,进行回答。指名学生朗读,提示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划出动词,分析作用。反复朗读,体会动词的作用。学生朗读第九段,说明过渡段的作用。8
学习生活: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四、作业: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什么关系?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巩固课文内容。一、复习冬天的百草园:二、分析(如何写人):1、分析对先生外貌的描写——写出我对先生的敬意,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教育方法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3、课外延伸: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学生快速跳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读书生活的枯燥无味的?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回答。学生跳读课文,分析理解作者是如何对先生进行描绘的。引导学生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观看投影出示的故事。8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把这些情况和课文作个比照,思考下边几个问题。1)鲁迅少年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2)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呢?3)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4)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个“早”字联想到什么?——鲁迅还是一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他只是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不满而已。4、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选2)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2)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三、揣摩•运用: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四、总结本文写作特点:1、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思考问题,讨论。学生分析文章中心。学生仿写。学生在读书笔记上进行写作。8
2、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插叙“怪哉”虫的传说,后写读书生活(读书、习字、对课),写溜到后园里玩耍,再写师生朗读,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作者就是这样,把一幅幅生活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第一段,以回忆的口吻,简洁概括介绍百草园的位置、规模、名称、变迁、景观,特别点出“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么,“乐”在何处呢?带出下文。第二段写乐在夏季。第三段,由“长的草”不去,因为相传有“赤练蛇”,为下段写美女蛇搭了“桥”。第四、五段正好写乐在关于美女蛇的奇妙传说。这传说写完,第六段稍加议论,作为前面的收束。第七段,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一句起步。关键是“比较”二字,跟谁比呢?显然,是跟刚刚写完的夏天的百草园比。于是第七、八段写雪地捕鸟之乐。一直到第九段将被送进书塾而无限留恋地告别百草园一虫一鸟,一草一木,几行动人的抒情,完成转而记叙三味书屋生活的过渡。五、作业:用几段话写出你的小学和中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边观看投影出示的内容,边跟随教师理清文章基本内容与写作特色。学生研讨探究,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选取自《朝花夕拾》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按空间转移顺序一、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乐园"的乐趣)不必说(碧绿)菜畦(光滑)石井栏——静景低春季整体概貌(略写){(高大)皂荚树(紫红)桑椹也不必说鸣蝉(长吟)(肥胖)黄蜂(伏)——动景高夏季(轻捷)叫天子(直窜)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动景高秋季分写局部(详写){单是……就蜈蚣、斑蝥(喷烟)木莲果实(莲房般)静景低何首乌根(拥肿)8
覆盆子(小珊瑚珠)(又酸又甜)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冬季神秘色彩:美女蛇的故事(联想)——热爱自由快乐生活,热爱大自然二、三味书屋的生活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状物:抓住特点,符合儿童心理,多角度写景,融情入景状物有序条理分明叙事:准确、生动、简洁写人:客观、带有感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