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初中语文第一册【教学目的】1、了解鲁迅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教学方法】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3、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鲁迅简介现代文学家、思想家。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立志学医,希望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1918年初,鲁迅参加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置身于当时的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旧礼教和旧文学的伟大斗争的前列。同年5月,他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接着,鲁迅还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十几篇小说。鲁迅是择取中国文化遗产优秀成分和采用外国良规加以融合发展,创造现代小说的杰出代表,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课文分析这是一篇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从题目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些什么?“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全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课文分析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在雪地上捕鸟的?“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的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可见,童年的“我”对捕鸟十分感兴趣。是谁教“我”捕鸟的?闰土的父亲。
课文分析写百草园的生活,除了“我”、润土的父亲外,还有谁?家里的女长工妈妈。她给“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美女蛇的故事。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
课文分析百草园在哪?“我”如何看待?“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它是“我”的乐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确凿只是一些野草”这是承认的看法,加上“似乎”表达的是“我”这个儿童的看法,是对成人看法的一种否定。它与其后的“但”字相呼应。
课文分析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作者根据景物的特点和人观察的规律,用了两个“不必说”和一个“单是”。连词的作用是什么?它和下文的关系是什么?把诸多的景物连在一起,将“春、夏、秋”三季中百草园的各种动、植物都描绘下来。先写整体的绚丽多彩,后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每个层次条理顺序也很讲究。
课文分析两个“不必说”在写法上有何特点?(1)不必说,写的是静物,莱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由低到高。(2)不必说写的是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由高到低。作者详写的是哪些景物?写“单是”的内容。先写动物,后写植物,而且还写了儿童“我”的活动。
课文分析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在“我”眼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用“不必说”“单是……就……”句式表达高度赞美之意。这用拟人的手法,“低唱”“弹琴”流露出“我”对它们的喜爱之情等等,都让我们感受到“我”对百草园的热爱。
课文分析“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学科:语文制作单位:乐清市大荆一中制作者:干方来2002年7月17日
未选择择的路路通向远方的路不能同时涉足叹息荒草萋萋的路更诱人更美丽选择象征: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