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一、【考纲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等级评分标准:内容主题语言文体结构得分一类卷内容充实立意新颖行文流畅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巧妙61—70二类卷内容较充实主题明确语句通顺较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合理48—60三类卷内容尚充实立意较明确语句基本通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38—50四类卷内容空乏立意不明病句错别字较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不完整37分以下二、复习指导思想1、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2、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我们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本套路与审题训练,力图通过训练让学生作文达到第二类。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三、具体实施方案①、着重审题能力(分记叙文和议论文)和写作基本套路的训练。②、着重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训练,具体分为:①深刻透彻。②生动形象③有文采④创新。莫畏浮云遮望眼-------符合题意清人崔学古在《学海津梁》一书中讲过:“作文须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这“理会题旨”就是讲的写作要“符合题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审题就是认真审读、揣摩命题者提供的作文材料(文字、图画等)、写作提示和要求以及标题等。(不一定每道作文题同时具有这几个部分)近几年,高考作文,专转本作文,成人高考作文都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但这并不是说审题不重要。事实上,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吃了审题的亏。第二周作文训练材料作文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一、材料作文(这里单指“话题作文”出现以前常见的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形式)。(一)、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②多角度原则。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③明限制原则。材料作文的限制性非常强,要明确写作要求。有时提供的是进行再创造的材料,如缩写和改写;有时提供的是写读后感的材料;有时提供的是可作比较或类比的材料等等。一定要按要求作文不能南辕北辙。此外,拟题与否,字数多少,写何种体裁等限制条件,都要一一看清。又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④倾向性原则。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二)、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1、一种是文字材料。(事实性材料、理论性材料、比喻性材料)A、对于事实性材料,则要事实性材料的主旨;B、对于理论性材料,就要抓住关键的词句。C、对于比喻性材料,就要深入领会其寓意。2.漫画作文。提供漫画的作文,一般按以下四步审题:①先看清画面内容;②再看画中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画题;③找画面与画题相统一的内涵,因为画题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④看与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有联系,找准写作角度。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谈如何快速审准题意,是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下面就具体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快速审题的。材料一: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材料二:洛伦兹的悲哀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审题办法:找关键词句法。学生一般能很快找出关键词句“不容置疑”、“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似乎矛盾的关键词语包含材料的主旨: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材料三: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空间不宽水域狭窄井里原结鲤鱼↓
藏鱼不多捞鱼因果鲫鱼↓米虾↓空白追溯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学生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材料四:古希腊神话中安泰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地神盖姬是他的母亲,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有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从大地汲取力量,因而能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不幸的是,安泰的奥秘被一个名叫赤赤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弄到空中探求失去了大地——安泰被扼死母亲的力量源泉(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学生很快明白了材料的主旨:英雄离不开祖国,儿女离不开母亲。材料五: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这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千里马”与“老黄牛”的态度,如果将材料中的动物联系到人类社会,学生自然容易找出材料的主旨:对人不能求全责备。材料六: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材料七:题目: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审题方法:领会寓意。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材料八: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A.独立思考类:1.正面概括:2.反面概括:B.亲自实践类:C.小马的妈妈类:参考答案:A、.独立思考类:正面: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2.正确的行为导向来源于独立思考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反面:.人云亦云,自陷困境。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攀附的角色3.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4.盲从没有出路B、亲自实践类1.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2.个人的经验是有局限的3.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4.先试者可以为后来者探明道路5.不能一朝被水淹,处处见水怕C、小马的妈妈1.启发比训诫好2.真正的爱护是热情指点,多加鼓励多则材料的审题材料作文,有时是一题多材。材料多,寓意广,提炼中心时必须顾及各则材料中的“共性”,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离题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然后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由表及里,深入底蕴,提炼出各则材料共同的中心。如下面三则材料:1.夜莺正唱得欢的时候,一只鹫猛扑下来,说道:“鸣叫得这样悦耳动听的鸟儿,吃起来味道一定好极了。”2.听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同友人一起登楼观江景。友人问:“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3.有些青年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就心灰意冷,消极埋怨;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动辄说道:“我算看透了。”初看三个材料各自独立,没有什么共同之处,难以用一个中心统摄三个材料;但细细想来,异中也有相同的地方:鹫的猜想凭主观臆断,和尚为名利障目、武断下结论,有些青年更是思想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三个材料的“共性”是思想方法片面。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往往容易找到“共性”,因为哲学是最概括的。有些材料表面上是对立的,但都统一在一个共同的话题之中,找到统一点,也就找到了聚合点,议论的中心就可确立了。如: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材料“1”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材料“2”说明人可以不被环境影响。两则材料虽然对立,但都统一在“人与环境”这个话题之上,“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两则材料的中心。对于多则材料,关键是要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即“共性”
的东西,综合考虑,这样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但最佳结合点未必就是立意,议论的角度可结合论题的现实意义去考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针对性强,有时代气息,也会有一定的深度。四、训练题题目1: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2)字数不少于700字。题目2: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请以“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1)注意景、情、理的结合;(2)700字左右;(3)不要用诗歌形式。题目3:思考下面一组警句,概括一个观点,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常困于所溺。(《伶官传序》)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谏太宗十思疏》)6.一天天的满足着,一天天的堕落着(鲁迅)7.他们收割的,正是他们种下的(恩格斯)题目4:清末封疆大使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总怕工匠偷工减料,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说: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在长沙城造了不知多少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经常的事。左宗棠听了,不觉满面羞愧,叹息而去。题目5:联系两则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议论文。1.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巴豆性最泻。明朝的李时珍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而且可以治疗慢性腹泻,只有大剂量才会造成腹泻。2.夹竹桃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原产东印度。此花开放时间长,花色鲜艳夺目,且容易成活。过去,我们许多公园和庭院中种有此花,繁花满树,煞是好看。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叶、茎、花都有毒性,花的香味闻多了也会使人头痛。题目6:美国福特公司有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工程师们会诊了三个月,没有结果。最后只得请权威斯坦因梅次诊断。他调查研究、反复计算后,用粉笔在电机某处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的线圈减少十六圈。”照办后果然运行正常。公司询问要多少酬劳,他说一万美元。有人嫉妒说:“这是勒索。”斯坦因梅次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了一个说明:“画一条线一美圆,知道在什么地方画线九千九百九十九元。”根据材料写一篇评述文章。题目1:首先要把这则寓言的信息进行整合。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可见微小而不停止的功击力量惊人,因为“小”,人们通常重视程度不够,而一旦意识到问题出现,回天业已无力。社会和人生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道理吗?如此,核心观点也就提炼出来了。题目2:作文中要紧紧抓住“触景生情”四个字。“景”是指宇宙无穷,五彩斑斓的夜空,可用描写的方式想像,而“情”是文章的主调,假若一味写景是不行的。“情”是什么?就是材料给你的四个字“人生有限”,要紧紧抓住这四个字进一步想像,由天上想到人间,再想像到具体的人,他们是在“人生有限”的时间内,超越自我,战胜自我,不让时间浪费,不让人生虚度,执著追求的。此文可以写成散文,可以选取典型人物来说明“人生苦短”,“不让年华付水流”的思想观点。题目4:1.应该给子孙留下些什么2.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3.教育儿孙自立自强4.“造屋”不如“树人”第三周作文训练话题作文审题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一样讲究“题意”,“题意”是隐含在话题与话题材料中的一种“限”制,旨在求得应试的公正、公平,所以审请话题作文“题意”尤为重要。话题作正经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完善,试题结构己逐步定型为四大板块――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语以及要求语。审准题意就是对以上四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准确地理解文题所蕴含的含义。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般来说,“材料语”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现象,或虚拟一个情景,或进述一个故事,或描绘一幅画面等。意在吸引考生注意,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提示语”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补充介绍,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扩充思维,引发联想想像。“话题语”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写作范围”。因此对话题对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一环。“要求语”是关于“三自”的说明,以及作文字数等的要求。怎样才能正确、准确地分析题意呢?首先我们应弄清话题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找审题对策。〈一〉、单一话题与多头话题(关系型)。A、单一话题所谓单一话题就是话题语中只有一个概念。审题对策:<判明范围>话题作文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条件、意义、有明确的,也有暗含的,弄清它所给的论题及限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2001年高考作文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范围内,但不少考生将上述要求抛置脑后。如《我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大谈自已怎样经受失败而不气馁的故事。这样就超出了话题范围,认为沾上文题或有这类字限即可,错误理解了“话题本意”。我们首先把目光锁评议定在单一话题“诚信”上,因为它规定了作文的内容范围。那么什么是“诚信”呢?应为“诚实、守信”,只能视为把握了部分内涵,但如果将“诚”理解为“诚恳、忠诚”,把“信”理解为“自信、相信、信任”等都属于理解有误,或者有的由“诚信”游离开去,大谈良知,大谈“做人道理”,则完全偏离了写作话题范围。其次,再看寓言材料,作者的感情色彩的思想倾向明显,让考生认识到“诚信”在某些人心中处于“首舍”的地位,从而引出主旨“诚信”不可抛。从这个角度说,这道题回旋的余地比较小,只能在肯定诚信,维护诚信上做文章而不能超出这条道德底线。如立意“成信不如奸伪吃香”那么审题立意就跑题了。B、多头话题。所谓多头话题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题,它包括相对、相容、相加、相并等几种关系的话题。1、相对话题: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2、相加话题: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也有可能几个要素间互为条件。“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个命题就是条件关系,可以这样立意: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正在伐树。弟子问为什么那颗长得很歪的树不伐?答;伐了无用。至暮,投宿一老友处,友人欲杀鹅相待,家仆问杀哪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树有用而被伐,无用而被保全性命,鹅因不成器而被杀之,成器而得以延留。倘若伐木工要专寻特型树呢?那么直树反而不中意。鹅主人若是喜静而怕噪呢?当下砧板伺候的,只怕是会报警的鹅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总之,条件不同,环境不同,结局也就不同。请以“环境、条件与结局”为话题,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为内容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3、相容话题: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就可以这样立意: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又如:梵文《百喻经》里有个故事,说一个愚人要住三层楼,南昌不让匠人造底下两层。钱钟书先生曾引用这个故事,说明学术研究不能一味追求那种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但在文学世界里,空中楼阁又确乎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高一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就叫做《我的空中楼阁》。请以上面的话题为范围,自所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写剧本和诗歌。4、相并话题是话题有许多个,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只须就其中一个或两个作为话题即可福建200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选择下面所列的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审题对策<辨明关系>例1、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而要准确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就需考生在平常多体悟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如能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等。并最终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审题,深刻立意。例2:雪山是江河的源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命是力量的源泉,怀疑是创造的源泉……你找到了生活中的源泉吗?请以“源泉”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题自拟。读完这则话题作文材料语、话题语、不难发现这篇作文话题“源泉”还蕴含着一个道理就是:源与流的关系,雪山是源,那么江河是流;生活是源,艺术是流;生命是源,力量是流;怀疑是源,创造是流。所以我们审题时阐明源与流的关系:“清流”必须要有活源,有活源才能生“清流”。“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正如“流”与“源”
的关系,有生活才能创造好的作品,好的文艺作品离不开作家的生活,辨明了关系,引申拓展,说理就更透彻。〈二〉、显意话题与隐意话题(比喻象征型)A、显意话题所谓“显意话题”就是作文试题所提供的话题完全可以作为行文写作的主旨,考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实际上是在证明,演译这个“话题”,所以此类作文题往往把某个观点,某种认识,某一结论作为话题,比如2000年高考话题――答案是丰富多采的,2002年“心灵的选择”,就是此类话题。审题对策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题眼就是题目的核心,抓住了题眼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确定题目的起眼,一般从题目语法结构去把握,在偏正短语的话题中,题眼多在偏的成分,如“心灵的选择”在“心灵”,如果话题是动宾或主谓短语,其题眼一般是动词,如“家乡巨变”、“咏菊”题眼分别为“变”、“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眼为“丰富多彩的”。再以“心灵的选择”为例,这个偏正短语显示的信息非常明显:写作范围是“选择”,但写作的重点应该“心灵的”上。具体而言,凡是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必然是面对着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也就不需要选择。因此,“心灵的”矛盾的冲突应该在文中占有相当的分量。B、隐意话题所谓“隐意话题”,就是:作文试题把某个对象.某种现象,某一件事情作为话题,并不曾点明其中蕴含的意义。这种题型的写作比“显意题型”相对更为自由,因为考生可以根据话题自定主题,写出来的文章只要不脱离话题就大功告成。如1988全国卷《习惯》、2003年上海卷《杂》、2004年上海卷《忙》、2005年北京卷《安》、江西卷《脸》等,都是这类隐意话题,题目空泛,不知从哪儿写起。审题对策,增添要素法是通过增补内容要素的方法,使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完善,题意更显露的审题方法。运用“增添要素”审题,能使一些藏头藏尾,题意不明显,有一定迷惑性或选择性的话题意思明朗化,从而隐低审题难度,确定为写作对象,范围,要点和重点。如《习惯》可以拟题为《我的习惯》、《这种习惯要不得》。如《诚信》可以拟题《拒绝“诚信”》、《诚信是金》、《难舍诚信》等,就是运用增添要素法。化抽象为具体,就是把抽象的“话题”弄得更具体些,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去演绎,去分析,使之具化形象化。最终达到既不脱离话题,又能写出立意深远的文章。如2003年、2004年上海卷作文《杂》、《忙》,我们可以分别拟题《水浒论杂》、《杂交》、《为难辛苦为谁忙》、《请忙一下吧》等。〈三〉、材料型话题(倾向型)与话题型话题所谓材料型话题,就是此类话题作文,在给出的材料语之后,往往有一段提示语,然后再近接直接要求考生以材料内容为话题,而不是直接地给出某一话题去作文。而话题型话题作文则直接给出了话题。例如1: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院外的一棵小树被风吹断了,儿子却说:“不要管它了,明年重新再种一棵吧。”父亲却说:“不要在冬天放弃一棵受伤的小树.”父亲于是便用布条和草把它包裹起来.春天来临了,一天,父亲把儿子叫到那株小树前,儿子却发觉那株折断的小树生出了新芽儿,到了夏天小树长利枝叶茂盛,为院子撑起了一片绿阴.这株小树引起了儿子深深的思考,这些思考给他的一生带来了很多帮助.生活中低有类似经历吗?请以材料内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例如2:从下面所提供的诗句中任选一句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霜叶红于二月花2春江水暖鸭先知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审题对策把握材料主旨:就是根据作文材料语,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然后结合作文前提示语.选择其中一个立意话题进行作文,这就是要求考生首先要对材料审题立意.以例1为例,得出如下立意.A.从父亲的角度出发:1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对于处于逆境困境中的人我们应付出爱心,给予帮助。B.从小树最终成活的角度看:3教育不应只关心优生.而忽视甚至忘记差生,4付出爱心就会有回报。我们再结合这篇作文的提示语,不难看出2、3、4均可以作为话题,去进行作文.实际上此类作文的审题立意,关键在于材料的审题立意.例2.作文要求考生任选下面六句诗中的一句作为话题,那么话题到底是什么呢?绝不是诗歌表面的东西,应该是诗所蕴含的哲理,就是作文的话题,也就是作文的大致立意方向,这类作文实际上属命意作文,而这种立意又有六大类选择面较宽,如例1、诗句的哲理可提炼为:经历了苦难的东西更美;例2、实践的重要性;例3、多读书的重要性、或熟能生巧等;例4、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例5、广阔社会舞台为我们提供了成才成功的机会;例6、逆境、困境中应对前途充满信心等等。当然每一诗句的立意不应只有一种。〈四〉现实话题与虚拟话题(联想型)虚拟话题所谓虚拟话题就是演绎话题必须在假设情景、假设前提的情况下进行。而现实话题则没有这一限制。审题对策例1、材料1、鲜花张开小嗽叭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细雨闪着眸子说道;“说感谢还得先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么做的。”材料2、稻田里,一派丰收景象,一个个稻穗长得非常饱实,但它们的头却垂得很低,眼睛总是望着根底。要求:1、发挥合理想像,以《如果没有——》为题,写记叙文2、记叙的内容要与材料寓意一致。3、不少于700字。[审题导引]本题属寓意型材料记叙文。材料的寓意就是记叙文的中心。这两则材料寓意一致。但必须抓住假设前提与话题范围去作文。细雨让鲜花去感谢春风妈妈,因为春风是春的使者;稻穗低头望根,是因为她忘不了这片供给她养料的沃土。于是扩展开去,作为子女,不应忘记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作为中华儿女,更不应忘记培养我们的祖国。一句话,不能忘根。作文训练序列之二-----作文立意第四周作文训练意当存高远——作文立意训练“立意”,就是确定写作意向,表达作者的意愿、爱憎和追求,即向读者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选择都要围绕“意”进行,也就是说都围绕“中心思想”来展开,因此意即“主题”,“立意”即“
确定主题”。话题作文往往对文章写什么主题没有明确的约束,只要与话题相关即可。但如何确定主题。是大有讲究的。确定主题,是指作者保留对话题材料进行分析,确定了写作范围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或者说“话题”的认识、评价和把握主要的写作意图,是处理情、志、理的主宰。在议论文中,一般称中心论点;在记叙文中往往称中心思想;而在小说诗歌中又称为主题主旨。还要特别指出的是,“立意”中的“意”不可狭义地理解为“思想”,它还可以指一篇文章的情绪或心境(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或表现为一种“理”或“趣”(如周瘦鹃《杜鹃枝上杜鹃啼》),一种美。所谓立意高远,就是指文章格调高尚,感情倾向积极健康,不落俗套,不低级趣味。优雅的风度,高雅的情怀,反映在文章中就是高尚的文品。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情怀令人仰慕,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令人振奋。他们的文章立意高远,能启发人思考,能凝聚民族精神,激励社会进步。虽然话题作文对立意的限制较少,但我们切不可轻视立意,因为立意的高远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雅与俗、深与浅、好与坏。所以我以为立意“当存高远”。一、立意的原则A、立意必须明确、集中立意,就是确定中心思想。无论写景、状貌还是叙事、记人,只要形成一篇文章,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说话或写文章无中心或多中心是影响交际的最大障碍。1、无中心。2、多中心,即东拉西扯、节外生枝,影响了全文中心的表达。800字的作文容量有限,只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就可以了。多中心就反而给人中心不明确之感。B、立意必须正确、积极、健康古人云:"意犹帅也。"把意比作统帅,统帅如果错了,全文将"满盘皆输"。一篇作文总得告诉读者一个有益的道理,如果往错误道上引,当然是不允许的。比如有一位学生写自己的理想,是当医生,因为自己的爸爸也是当医生的,辛辛苦苦一辈子,甚至英年早逝。但他认为"吃亏",要效仿爸爸,成为一名忘我工作的医生。这样的行为是高尚的,这样的立意是正确的。而如果理想仅仅是为了找一份薪水高的轻松的工作,这样的立意就不正确。C、立意要新颖,切忌落俗套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入点,写出“亏他想得出来”的文章。写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文章,写“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主题来。不要落入俗套,与人雷同。文贵新,这是古今作文的共同要求。稍稍想一想,道理也十分简单--谁不喜欢新一点的文章呢?一般的讲,新,有两种含义,一为选材新,二为立意新。这里只讲立意。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记叙对象,有的人写出了前人所不曾有的理解,这就是立意上的推陈出新。比如古代文人,当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之时,往往发出悲秋的慨叹,可《秋魂》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写出了秋的成熟、宽容等,表达了对秋的礼赞。还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我的财富》,一般人都将"财富"理解为"钱"或"财物",而有一位同学以"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为"财富",说"家境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不断发奋努力","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有尊严",让人耳目一新。D、立意要真,即课本上要求的"说真话","诉真情"。高考作文讲究真情实感。写作应来源于生活。切忌胡编乱造,矫揉造作。理性文章情感讲究“爱憎分明”;感性文章讲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小楼一夜听春雨”。
E、立意应力求深刻。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不能只抓表象,就事论事。它要求考生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材料深刻的开掘力,对生活内容高度的概括力。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深浅的问题,体现在作文中,立意便有个深刻与否的问题。如商代的大臣箕子听说纣王让工匠做一双象牙筷子,就觉察到纣王追求奢侈,深感忧虑,意识到商朝有危险了,显示出敏锐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也并非一定属于年长者,象《世说新语》中《王戎预知李苦》的故事,就说明小孩子也可以有深刻的思想的。只要多观察、多思考。所以从初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将立意作为作文的一个要求明确提出来。二、作文立意常见误区误区之一:局限于自我经历、体验,写作时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由小学而初中而高中的生活琐屑津津乐道,表现出低幼化倾向;误区之二:思想僵滞,不能进行辩证思维,绝对化,讲蛮话,以偏概全,强调一点,不计其余;误区之三:夜郎自大,自以为是,陈词滥调,老调重弹,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拾人牙慧;误区之四:意多乱文,千丝万缕找不到头,千言万语抓不住纲,东扯葫芦西扯瓜,不知所云;误区之五:大而无当,夸夸其谈;误区之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审题不深入,看不到命题人的价值取向和隐性要求,流入浮浅。误区之七:盲目追求发展等级而不重视达标。三、立意方法(略举几种方法)A、扩展法。我们不妨在原来的话题或题意中心词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就是如此。又如以“起点”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话题作文,就可在“起点”前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成份的方式来达到细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学习的起点”“长跑的起点”......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车站、码头、空港是旅行的起点,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参加工作是事业的起点,入学发蒙是学习的起点,起跑线是长跑的起点......”还如“面对缺陷”这一话题,审题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缺陷”从何而来,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细想一下,可写的东西可谓多矣——如“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性格的缺陷”“面对文化基础方面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等等。B、提问法。围绕话题或材料核心话题,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类、因、法、果)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写作的思路会越来越来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顺利地实现“化大为小”。2001年高考河南省满分作文《真正的财富》就是典型一例。文章就话题作了提问,“诚信”是什么?回答是“真正的财富”
。本文的可贵之处就是选取了一个小小的事例,说的是父亲带儿子去钓鱼,从父亲的做法中表现了他恪守诚信。正是由于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所体现的诚信原则教育了儿子,影响了儿子的一生,儿子也由此而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和人们的爱戴。作者就此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阐明了“诚信是真正的财富”这一中心论点。正是这种以小见大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得文章的对比论证有了坚实的基础。C、类比法就是将话题同其他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用其他事物的特点与规律来体现本话题。这种写法往往神合貌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话题作文。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长城--生命的成长》,这篇文章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话题,集中到一个具体事物--长城上面。作者先是宕开一笔,分别写画家、建筑家、作家等面对长城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接着笔锋一转,“长城象征着生命的成长”,至此,文章的题旨得到了升华,不得不令人击节称赏。D、分类法。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话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如以“美”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美”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什么是美或许见仁见智,难得统一,但关于美的分类则无论美学界还是一般社会公众则容易形成共识。“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分类,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感角度众多,切入容易,写好作文已具备一个良好的开端。E、交叉法。对话题作文而言,分类和限制等方法,常常是在话题的最大外延之内进行审题,这样做固然能够保证审题时不偏离题意,最大限度地保证切题和合题,但仅仅依靠这些方法,思维空间还不够广阔,通过交叉的方式,突破话题外延这一范围,将视线扩展到话题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角度考虑,习作者将会有更优裕的选择余地。交叉的基本形式是“A与X”,其中A即话题,作为不变的因素,它相当于代数中的常量,X为别的与话题相关的事物,它是可以更换的,相当于代数中的变量。“A”与“X”各有其独立的外延,用“A与X”方式构成子话题,就是要寻求两个概念外延的交叉部分,将其作为作文切入的角度。如以“读书”为题作文,可利用这一方式拟出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如:“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审美”“读书与作文”“读书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读书与工作”“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等。F、置换话题法。
话题作文除话题外,一般还包括材料、提示语和要求等几个部分,材料是话题的来源,同时也常常包孕和蕴含某一写作角度。而提示语则是命题人为启迪习作者审题时思考所作的点拨式提示,它常常在材料提供的写作角度之外,提供另外一两个角度,以期习作者举一反三,拓开思路。重视和研究材料和提示语提供的已知角度,并善于推广开去,进行立体思维是话题作文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拓展思路的方法之一是“置换”。如: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们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上题中无论材料还是提示语都有点拨启思的作用,提示语用列举的方式,用“对......说‘不’,是为了......”的句型为习作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角度,借用现成角度切入固无不可,但大家都拥入同一“车道”则容易出现题材撞车的现象。如能另辟蹊径,另择角度,则容易因角度翻新而获得较好的印象分。事实上“对......说‘不’”,除“潮流”“强权”外,可写的东西多的是,如“溺爱”“抄袭”“升学教育”“美国”“日本”“铺张浪费”“侮辱人格”......总之,一切不良现象,一切违背本人主观意愿的东西均可说“不”,甚至“对老师说‘不’”“对家长说‘不’”“对传统观点说‘不’”。这样用别的词语代替“潮流”“强权”的审题方法用的就是置换法。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审题时亦可用这一方式来开启思路,在选择什么的问题上,用“选择__”的方式可列出“选择院校和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人生观”“选择终身伴侣”“选择战争与和平”“选择真实与虚假”“选择读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一些较小的话题,原来抽象空泛的话题一下子就变得明确和具体了,把握起来容易得多。G、沿展话题法。沿展是从话题的本义出发,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挖掘话题的意义,由表及里、由浅而深,不断扩展和深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式。例如以“网”为话题作文,就要善于围绕“网”展开丰富的联想,挖掘出“网”的各种意义。为此,首先必须明确“网”的本义是“用绳线编织的用来捕鱼或鸟的一种器具”,如鱼网;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申,意义再抽象一些,指“像网一样的东西”,如蜘蛛网、电网、球网、网巾、网兜等。如此联类而及、不断引申将会产生一种多米诺牌效应,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网”的各种意义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寻求其中一个容易引起兴奋或易于驾驭的角度切入,自然会文思泉涌。考生还可以从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等几个大的方面去开发思路。社会我人自然
宇宙材料:当今社会的人们对“包装“再熟悉不过了:日用的消费品,哪样不是包装得精美诱人?明显出场,哪个不是光彩照人?……包装可以带来惊人的经济效益,可以遮盖缺陷,甚至也可以掩盖罪恶。请以“包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显然关于“包装”,我们可以从人性的弱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向去发散思维。具体立意方法:(1)人与自我:包装即可能掩盖缺点——社会上各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或物——人性的弱点,善于伪装——认识自我。(主题)(2)人与人:包装好比一层面具,——人与人之间多了“假意”少了一份“真诚”——呼唤“真诚”。(主题)(3)人与生活:中国许多出口产品到国外经过国外一包装又回到国内,而价格却大幅上扬——某县市产品因包装简陋,市场销售不济,而别县市同类产品其内质较差却因包装精美,畅销海内外——如今化妆品、美容店行情看涨,人造美女越来越多——街上流行各式各样的发型,五彩六色的头发——社会需要“包装”——人类呼唤“美”。(主题)(4)人与自然:由于人们过分注意包装,人类的活动已经影响到自然社会——“渭流涨腻”使渭水鱼翻肚皮,由于人造包装的污染,京杭大运河“秦淮”美景难现——人与社会应协调发展。(主题)H、辨明关系法所谓辨明关系,就是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楚构成题目的词或词组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辨明了,审题立意的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因为这类议论文的论点,一般说来,就是构成题目的词或词组之间的特殊关系。如《自信·自负·自满》这个题目中的三个因素之间也是一种是非选择关系,因此可以这样立论:“人要有自信力,但不能自负,更不能自满。运用辨明关系法审题,思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走弯路,因而能大大提高审题速度。不过,构成这类作文题目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审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做具体唯分析,从而做到既快速,又准确。I、漫想法从话题相同、相似、相关、相反等方面去漫想,其次,我们可试图进入漫想阶段,所谓漫想就是根据话题,让大脑处于一种自由的浮想状态,以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漫想又可以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自由浮想,动笔简要地记下由话题激发的各种信息,然后将所得到的信息与话题联系,挖掘观点。漫想第一阶段最大的要求就是自由,万不可自问“当否”来打断思维的流程。(“当否”这应足下一阶段思考的问题)漫想第二阶段的最大要求就是坚信所得信息与话题存在联系并最终能找到联系,下面以“墙”为例,漫想开去。①柏林墙②长城③墙推倒了就是桥④防火墙⑤“一支红杏出墙来”⑥围城⑦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诸父家之间的“墙”⑧巴黎公社“墙”⑨“人心隔肚皮”⑩隔墙有耳⑾墙倒众人推⑿墙面而立⒀抗洪抢险的“人墙”⒁《故乡》中“我”与“闰土”的无形的“墙”等。具体立意方法:整理“漫想阶段”素材,以“墙”为话题。(1)“我”与“闰土”无形的墙,《项脊轩志》诸父家之间的“墙”、“人心隔肚皮”——谈人际交往的,“墙推到了就是桥”——惟有真诚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呼唤沟通理解(主题)(2)“柏林墙”——冷战东西方对立、意识形态的墙——“墙倒众人推”——交流需要共同努力,发展是必然的——世界需要桥(主题)(3)“长城”——民族的骄傲,民族保守封闭的象征——儒家的“容忍”,道家的“不敢为天下先”等也是一道思想的墙——“墙”阻碍历史的发展(主题)(4)“一枝红可出墙来”——“墙”因有其封闭性,但也有陪衬的作用,红杏正是因为墙的存在而美丽——红花需要绿叶衬——要辩证地看“墙”一样的事和人。(主题)J、逆向入题法有些作文题从正面思考无法破题,而换一个角度以反面思考很快就能把握题旨,舜间完成审题任务。这里所说的“逆向入题法”,是说有些题目按照常规以正面审题,也可以很快入题,完成审题立意任务。但是总嫌角度不新,立意不佳,因而不敢贸然下笔。这时如果舍弃正面改坚,改从逆向入题,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好象战士面对着敌人的碉堡,从正面也可以攻破,但比较费力,伤亡也可能较重。如果不按常规打法,避开正面改从侧面或后面,出其不意发动进攻,也许更能克敌致胜,取得辉煌战果。我们把这种作战方法借用来审题,就叫作“逆向入题法”。这种审题方法和反向思维法同样都是运用逆向思维审题,不同之处是,反向思维法是指从正面无法入题,而改从反面入题,以求快速完成审题任务。譬如《谈好高鹜远》这个题目,正面为《不要好高鹜远法》,当然无可非议。但这是常理,,这样写容易给人一种人云亦云的感觉。如果舍此求异,立论为“好高鹜远未必不好”,这样从逆向入题,见解与众不同,往往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来。再譬如《谈“雪中送炭”》这个题目正面入题立论为“要提倡雪中送炭”或“雪中送炭就是好”,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从逆向入题,立论为“送炭何必等下雪”或“雪中送炭非良策”,可能更富于启发性和新奇感。有些作文题命题者已明确规定从正面立论或从反面立论。譬如199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两题任选一题,很显然,两道题目,一正一反,前者从正面立论,后者从反面立论。这样的题目,审题不难。但如果把题目改为《“近墨”小议》让我们自己来立论,也许从逆向入题写‘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可能更富于创见。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的给材料作文,运用逆向入题法审题,常能收到良效。但是要注意的是,以逆向入题确定的论点,只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某个特定的命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这种见解不是常理,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如前面所举的《谈“雪中送炭”》一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立论为“雪中送炭非良策”,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要赞扬雪中送炭、关心民生疾苦的好作风。四、课后训练题题目1:我不能忘却那份无私的爱,是他,用心灵之火照亮了我浑浑噩噩的迷惘之途。请以“无私的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点拨: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首《爱的奉献》牵动了多少人的感情,让人想起了爱:父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想起了爱祖国、爱自然、爱无助的弱者。但你能否突破这种思维定势,看到世上还有这样的爱。比如父母对子女的溺爱,朋友做错事而相互包庇的爱,上级对下级不当宽容的爱……固然这里边有自私的爱,但也不乏“无私的爱”。因而你可以反向立意:有时候,爱也是一种害。这种反弹琵琶的立意能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在构思时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有时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献爱者与受爱者是什么样的人,献爱者有什么样的想法;②“爱”,是什么样的爱,什么性质的爱,其表现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如何;③“害”是一种什么害,其结果怎样严重性如何。思考了这些问题,不论是记叙性还是议论性的文章都很容易下笔了。题目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据报载,家在偏僻山乡的张晓明同学,母亲已故,父亲瘫痪在床。在艰难处境中,张晓明一边照料父亲,一边读书,靠希望工程的捐款读完了初中,并顺利地考入了县高中。张晓明捧着录取通知书,将头蒙在被子里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将录取通知书撕了,毅然决定,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要求:(1)请你给张晓明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2)不少于800字。点拨:写这封信应注意到材料中的四点内容:一是张晓明家的境况如何;二是他是如何读完初中的;三是他为什么要哭;四是他做出选择的原因。结合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确定自己写作此信的目的。题目没有限定你对张晓明的做法应持有什么看法,因此,你可赞同亦可以反对他的做法,但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应该有充足的理由,能给他以精神上的抚慰。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注意得体。要注意自己与对方之间的关系,不要居高临下,也不宜摆出一副施舍者的样子一味施予怜悯,以免刺伤其自尊心。要揣摩对方目前心理上的矛盾与痛楚,用语要给人以振作的力量。另外,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题目3:《不能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