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走好关键的前两步教案 苏教版选修(写作)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走好关键的前两步教案 苏教版选修(写作)

ID:1069601

大小:86.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专题走好关键的前两步——审题与立意一、【课标解析】审题与立意是检测型写作和应用型写作中必有的程序,高中教学阶段尤其重要,学生应当具备从现象、材料中发现本质的能力,具备多角度地观察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检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与训练,要让学生在以下方面有所提高:1.树立审题立意意识,在写作前,能做到理解作文意图,了解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2.学会在审题过程中积极思考,对文章主旨和要求有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基本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3.通过学习,能根据作文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选定写作文体。4.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在文章的立意上力求深刻。5.通过积极思维,在立意上有创造性。二、【文本导读】审题与立意是检测型写作和应用型写作中必有的程序,高中教学阶段尤其重要,学生应当具备从现象、材料中发现本质的能力,具备多角度地观察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检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与训练,要让学生在以下方面有所提高:1.树立审题立意意识,在写作前,能做到理解作文意图,了解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2.学会在审题过程中积极思考,对文章主旨和要求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基本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3.通过学习,能根据作文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选定写作文体。4.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在文章的立意上力求深刻。5.通过积极思维,在立意上有创造性。二、文本导读:走进现场有感于唐教授“旧事重提”点评这一材料的有些观点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如“知识分子用自己的学识为国争光”“日本商人对中国人民的敌意”等等结论,而这则材料的关键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科学,不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一定会困难重重。学生写作的审题意识不强,与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不高有关,加上学生社会生活经历不足,面对复杂的材料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这部分材料综合料不少信息,涉及经济,法律和科学领域,又包含了历史等因数,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材料相对有一些难度,但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一透过现象看本质1.上个世纪的新闻报道经常只考虑“配合需要”而不顾事理,不考虑观点的正确性.2.消防队的任务是“消”还是“防”?3.一年出动800多次固定不易,但从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4..一名警察在公交车上抓到4000多名小偷说明该市区的治安形势严峻!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会理性思考,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提高审题能力。二.推敲琢磨关键语句 这位老师叹息的是人的培养比谈学习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目木头“輮以为轮”,“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人就不同了。如果人性也像木材“輮以为轮”一样被弯曲,不再挺直,那就不是对人的培养,而成了对人的摧残,人性就会被扭曲!三.亏他想的出在路上作者别出心裁,他赋予“在路上”以“生命意义”与“成长过程”这样的内涵,着就使文章中一立玉米种子的成长有了特殊含义。这样的立意新颖而奇妙,富有想象力!以农人的眼光看玉米,虽然也是以玉米的成长过程对“在路上”作出诠释,但这种构思还是常规思维,有大量的现成经验,不需要太多的创造。而作者以“我”(玉米)的眼光看农人这就独辟蹊径,选择了全新的角度。四.写出一个“我”来同一个话题,面对同样的题目和材料,各个人审视的角度,层次会有不同,立意构思就会有不同,这两篇文章就是这样的,《寻觅》用散文的笔法,把以“真理为友”形象化,以“寻觅灯光”为象征,着重描述自己追寻真理的执著过程。《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则用理性分析的眼光分析阐明观点,议论的中心是“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眼睛寻找真理”。三、【范文欣赏】大忠大勇大胆识之廉颇河北吴国梁一提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简称《廉蔺》),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蔺相如在秦国朝廷上“怒发冲冠”,最终“完璧归赵”;在渑池相会时针锋相对,力挫秦王;归国后宽宏大量,令廉颇“负荆请罪”的英雄事迹。而廉颇呢,常常被几个“勇武粗豪”“勇于改过”之类的词轻轻略过,在许多人看来,廉颇也就是个武将,不过能攻城野战而已,这样的人在战国时并不罕见,要论起军事才华,他远远比不上白起,即使在赵国,赵奢、乐乘、李牧等也未必就比他差多少,于是,轻视廉颇的风气一直不无市场。然而,廉颇果真可以轻视吗?孔子曾说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实力为后盾,是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的,这一点近代中国有着惨痛的教训与记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以廉颇为代表的武力为后盾,赵国完全成为一个任由秦国捏的软柿子,蔺相如如何敢廷叱秦王,如何能完璧归赵?秦王一怒之下,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而正是有“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秦王才不得不考虑武力夺取的风险,最终让蔺相如“毕礼而归之”。而在渑池抗秦的过程中,廉颇更是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廉颇送赵王去渑池赴会,临别时说:“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话虽不多,但廉颇的大将风度却已油然而出。这几句话,只知有国,不知有身,是悲壮之语,是无私之语,已完全将对赵王的忠诚升华成为了对赵国的忠诚,我们可以想象廉颇在说这几句话时的那种忠勇与坦荡,毅烈与坚定,足以听者动容。所以明代的凌登第说:“廉将军与赵王诀数语,真有古大臣之风,所谓社稷为重者也。世人俱称相如抗秦之功,更无人赏识及此,可为千古呜邑。”清代才女李晚芳也曾在《读史管见》卷二《廉蔺列传》中这样写:“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决,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的确,赵王此去极为凶险,完全可能如楚怀王一般被扣,然后秦国以赵王为人质来协迫赵国,在这种情况下,预立太子为王实际上是许多人心中的想法,包括平原 君、蔺相如以及别的大臣们,但他们谁都不敢说或不能说,因为一说出来,极容易被人视为有异心,而廉颇可以,作为一位忠心耿耿的沙场老将,赵国之干臣,他的忠勇,他的大义,他的胆识,已是被人所公认的,只有他说出来赵王及其它人才不会觉得他有异心,只有他才有资格有能力辅佐新君抵抗虎狼之秦。正因为如此,李晚芳才发出“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的感叹来,可以说,这一段是对廉颇在赵国地位与意义最饱满的肯定。于是,赵王亦被感动了,“许之”,义无反顾地去赴渑池之会;蔺相如亦不必再为赵王走后的赵国担心了,也能够抱定主荣臣活主辱臣死的决心,毫无畏惧地陪赵王去抗虎狼之秦了。这一部分,写得何其悲壮,我始终认为太史公这一部分的精彩程度未必就次于燕太子丹易水送别一段,易水送别的笔墨主要在荆轲的身上,其它人的形象就单调得多了,而这廉颇与赵王诀别及后面蔺相如勇挫秦王一段,将廉颇的忠勇,赵王的毅然,蔺相如的壮烈都表现了出来,君臣同心一体,明知此去凶险,却依然义无反顾,无怪乎太史公发出过“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感叹!而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勇挫秦国君臣,不也因为赵王与蔺相如身后有“盛设兵以待秦”的廉颇吗?这一点蔺相如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在向舍人解释时也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故明代的陈子龙说:“相如以赵有备,故以气陵秦;秦王亦知赵尚强,故因善相如也。”此言得之。廉颇的大忠大勇大胆识还表现在负荆请罪中,他先是不服相如,企图衅闹事,但一旦醒悟,立即负荆请罪,这种大公无私,肝胆照人,着实令佩服,蔺相如固然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但廉颇何尝不是呢,他一旦醒悟过来自己这么做会带来赵国内部的不团结,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灾难时,便勇于改过,以上卿之尊位去向不久前还是宦者令舍人的蔺相如请罪,是何等的勇气啊,我们可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换成自己,能有廉颇这样的勇气与魄力吗?更为不寻常的是,廉颇后来受郭开陷害,被迫出走魏国,但他对赵的忠诚至死不变,他用“一饭斗米,十斤肉”来表示自己老当益壮,到楚国时,还说“我思用赵人”,这种对国家的忠诚,足可感动中国几千年!廉颇,这一位大忠大勇大胆识之赵国干臣,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无论如何,凛凛有生气,巍巍壮千秋的廉颇,永远是史记舞台上光辉夺目的一座丰碑。点评:太史公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堪称经典,很多艺术样式都能从这里汲取养料,但它们大多数是把蔺相如当作主人公,而廉颇多被处理成陪衬的形象。本文的作者却另辟溪径,从几个不起眼的细节挖掘开去——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武力后盾,廉颇送赵王赴渑池时的忠义之言——发掘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科学地为廉颇正名。论述有理有据有节,令人叹服。只是题中的“大勇”二字,体现还不够充分。寂寞,也是一朵待放的花石珏()你知道寂寞的滋味吗?寂寞,是一条无形的细丝,它悄悄地缠住了你的灵魂,便轻易不再撒手。寂寞,它无视人间一切的游戏规则、等级制度,你是王侯将相也好,你是落魄游子也罢,轻易休想躲过它的拜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穿过历史厚重的帷幕,我听到李后主的悲吟。“世人皆醉我独醒。”在汩罗江奔腾的水声里,我又听到屈原的叹息。无疑,他们都是寂寞的。然而他们的寂寞,都太沉重了。他们的叹息,是无数亡国之民的哀叹,是无数有识之士的诉怨。 一直很喜欢梵高的《星月夜》,那流动的星空总能把我带入奇妙的幻想世界。然而孕育出这震撼人心的作品的却是一个寂寞的灵魂,一个被疾病和世人的冷漠所禁钢的灵魂。寂寞真是命运捉弄人的极好工具。它困住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却留给后人一个绚丽的艺术世界。寂寞,是穿梭于时空的精灵。当东坡居±被贬黄州之时,当贝多芬失聪之后,当沃森和克里克苦苦探求DNA分子结构期间,那日夜弥漫在他们周围的寂寞气息,在今天依然清晰。寂寞,它像看似轻盈的云彩,轻轻柔柔却罩住了你的心。然而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稍不当心,便会玉石俱焚。但是对于耐得住寂寞的人而言,它带来的不仅是雷鸣前的沉闷,更是震惊世人的巨响!古来圣贤皆寂寞。当你聆听《命运》的时候,你是否体会到了那种扼住了生命咽喉的激昂之美?当你欣赏《向日葵》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那种冲破了重重禁锢恣意奔放的生命之美?当你凝视DNA分子模型时,你是否领略到生命的精确平衡之美.而当你面对人类一切伟大成就的时候,你又是否想到过那曾经为了寻求、创造这一切而经历过的无数寂寞的日夜?是否想起过那些坚守寂寞的勇士?寂寞让我联想起幼年时老家做的米酒,酒酿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任何急于求成的米酒,不是酸了就是不淳。有许多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毅力,其实他们没有跟寂寞认真地较量过。有朝一日当寂寞的绳子拴住你,哪怕只有一年半载,倘若我们的心里依然没有失落的感觉,这才会证明自己的毅力的坚强。寂寞是—种力量,而且无比强大。事业有成者的秘密有许多,生活悠闲者的诀窍有许多,他们共同的特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耐得住寂寞。谁耐得住寂寞,谁就有宁静的心灵,何愁做不成想做的事情。就像《老人与海》中前八十三天一无所获的老渔夫。在第八十四天依然像第一天出海那样,相信大海,相信生活,相信自己。人生不可能总是欢声笑语,人生在世难免要面对寂寞。寂寞是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溪,它甚至掀不起一个浪花。然而它却蕴育着可能成为飞瀑的希望,渗透着奔向大海的理想。所以,当你被寂寞的网缠住的时候,请不要抱怨吧!坚守寂寞,坚持梦想,永远拼搏。也许当你走过这一段,回头遥望,你会发现,原来寂寞,也是一朵待放的花。点评无限的平凡之美在人生的挖掘与不懈的追求中,寂寞中开出人生之美的鲜花。寂寞是穿梭于时空的精灵,它无处不在;寂寞能缠住你的灵魂,也能使你发出震惊世人的巨响。面对寂寞,我们不应悲吟、哀叹,而是要坚守、拼搏。寂寞,也是一朵待放的花。作者善于化大为小,着眼于“同无形的寂寞搏斗”作深入议论。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而灵动。巧妙地化古诗词入文,增加了文章的魅力;第二人称的使用,更达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一棵树(本文原题为:生命之重作者:郁翔)  我曾为一棵树而感动,一棵普通的榕树却不平凡。  在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山上,我见到了这棵树,满目葱茏,树冠极大,触地的枝桠又插入地下成为新的根系。我如何来形容它的粗壮呢?枝桠横斜,人已经不能亲近它。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限,就用自己的枝干造了一座宫殿,更造就了一种磅礴浩大的气势。它不能再笔直地向上生长,因为它的树冠太大。可是如此重负却没有让它低下头颅,它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创造了另一番辉煌。  正在我惊叹之时,当地的向导捡起一枚石子,用力向树冠投去。霎时间,鸟儿的惊叫声此起彼落,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鸟儿从树冠中惊起,我甚至能感觉到鸟儿扑棱翅膀所扇起的风。这棵树竟是这么多鸟儿的家,它在承受自身之重之外,还包容了如此多的鸟儿!  然而我想,这棵树是幸福的,它承受了生命之重,便将生命之美演绎到了极致!  负重的生命是如此有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将意志与生命一起在艰难困苦的磨刀石上打磨,将韧性与心灵一起在挫折痛楚的火炉中锻造,人生有了厚度和力度,便能够风雨无惧。   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他生在风雨如磐的岁月,社会的黑暗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身上,他弯曲的背屈向深重的地母,使他看到了人民所承受的生活之苦。后来,爱尔克的灯光照亮了他的路,他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他滴血的心。渐渐地,巴金老人在这重负中直起身来,因为承受着生命之重,就一定要起来。他看到了远方美丽的朝霞,也看到了身后文字铺就的路,《家》《春》《秋》搁在手中,沉甸甸的。  身上有负重,走得会更稳一些;每走一步,身后的脚印也更深一些。或许今天我们会怨恨身上所负的担子太重,有时甚至会因重压和挫折而心力交瘁。然而回首所走过的路,你就会明白负重带给我们的一切。  生命没有不能承受之重,负重的生命才会更加厚重。  我将那棵榕树的照片放在案头,那巨大的树冠连同盎然的生机久久留在我的心上。  [点评]本文在论述的展开上颇有特色:从全文的整体构思来看,作者由“树”及“人”,并以一个“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的过渡句将这两个论述层次天衣无缝地缝合到了一起;在“树”的层面上,巧妙地将“承受自身生命之重”升华至“承受万物生灵之重”,诚可谓石破天惊;在“人”的层面上,作者用“身上有负重,走得会更稳一些;每走一步,身后的脚印也更深一些”这样一个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将“文化名人肩负的社会重任”延展至“芸芸众生身负的人生重荷”,诚可谓境界大开;文章的结尾恰似一个电影特写,将自然之景定格为生命之美,不仅与开头遥相呼应,而且幻化出诗化人生的美感,余韵袅袅,回味绵长。没有意义的一天(原题:无聊的一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大概是昨晚睡得挺早准确地说应该是被空调给冷醒的,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感觉身旁什么也没有,原来被子掉到床下去了。爬起来捡被子。被这么一折腾,又看见窗外斜斜的太阳透过软软的窗帘投下几束斑斑驳驳影子,于是,就起来了。光着脚走到卫生间开始洗漱,瞥了一眼镜子里的那个鸡窝头人不人鬼不鬼的我,端起杯子开始装水,完后,拧开牙膏盖子挤牙膏。满嘴泡泡的时候听到妈妈在楼下喊吃饭,模糊地应了下。刷完牙,拿着毛巾和着点凉水随便擦了擦脸。又看了一眼镜子,觉得脸又变黑了,低声咒骂了几句体育老师。光着脚飘回房间,随便扯出一条中裤和一件白T恤。换好之后拢了拢头发跨出房间。跨过房门的时候看了一眼十分狼籍的床,又想到了妈妈那凶神恶煞的面孔,又折了回来铺了铺床。下楼去的时候,非常常规地在最后两极台阶处“咚”地跳了下去,如愿地听见妈妈在喊“要死哟,又跳!迟早摔断腿!”走到饭桌前,早饭并不丰盛,都是清汤寡水,咽了一点面条之后,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门拿了冰冻水倒了一大杯水骨碌骨碌地喝了下去。回到楼上准备上上网,又无意间看到了几条半死不活的金鱼在一个水浑浊的小缸子怡然不动,于是善心大发,端起缸子去洗手间换水。换水途中几条鱼十分活跃,怎么也不肯回到缸子里,抓了半天,最终全体臣服在我的淫威之下。打开MSN结果输了半天密码进不去,郁闷地说不出话来。于是只好随便上上网。百度—网页—郭敬明—小四的游乐场—那个祸害果然还没有来更新。又随便去了几个百度好友的空间,其中一个好友的背景音乐挺不错,于是一直开着那个页面听歌。 上网的途中听到妈妈下去买菜的关门声,然后就听见爸爸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烟的声音,心里想爸爸真奸诈。另外上了几个帖吧看了几篇文章,其中误进了一个水帖。中途同学发信息过来问考完试去不去买衣服,啪啦啪啦地飞快按手机键回复。然后看到发送成功的页面之后就合上手机。没想到过了十来秒那位同志又发来了一条信息。就这样,时间飞快流失。等我第N次试图强行中断聊天时候,妈妈买完菜回来了,闻到烟味道之后,于是开始了说理表演。感觉有点渴,放下手机下去倒水喝。经过父母身边的时候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父亲大人,眼神的交流语言是“下次抽完烟记得开窗通风”。喝水的过程中听到楼上的信息声此起彼伏,有点心累。吃完饭感觉有点撑,打了个饱嗝就回到房间滴地一声开了空调,之后猪一样地躺在床上,无聊地望着天花板,白晃晃地有点刺眼,翻个身,瞥到前几天刚买到最新一期《最小说》,于是拿起来翻着看,一般我是不会先看里面的长文章的,先挑了那个之后首先脑袋挂黑线再笑得抽筋的“我要四百秀”来看。之后又看了四仔和落仔的作文教室,笑得我那个抽。特别是看到那段两个非地球人狂吼的时候,简直我笑得可以用扭曲来形容了。之后笑到脸似乎都有点肌肉紧绷的状态的时候,累得睡了过去。到醒来的时候一看闹钟,已经4点过了,头有点晕地起了床,夏天似乎水分永远都补不够。打开冰箱门,在一片水蒸气液化而带来的模糊效果下,拿出冰水一口气喝完了,冰水在胃里翻腾了几下,咕噜地一股冷流窜上来。“嗝~!”十分爽地打了个冰冷的嗝。窝回沙发的时候看到了前几天十分有勇气地买的那本《希腊古典神话》,而且价值29.5,所以还是决定翻一翻。看了普罗米修斯那个因偷火种而被宙斯囚禁且派鹰来啄的可怜人。其中那个叫雅典娜的普罗米修斯的女友的女神简直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娲,造人的手法完全一样——捏泥人,吹仙气,活了是恰好的雷同还是什么呢。以及还有宙斯那个花心的王,与他的妻子赫拉。看了十几页,也记得不是太清楚了。晚饭还挺好的,土豆焖排骨,西红柿蛋汤,凉拌黄瓜,几个小炒,以及几罐清啤。晚上被父母强行拉着出去散步,且带着笨苯。外面一丝风也没有,最后全家人壮烈地大汗淋漓地归来,抢着洗澡。我看着爸爸胖胖的身子一摇一晃地冲进洗手间有点想笑轮到我洗的时候,洗手间已经被大气笼罩了,我有点想死,接着我呆站在门口等热气褪去。碰巧妈妈上来了。说,哦,你等会儿吧,我用的是热水,还挺热的……我ORZ了临睡前又拿起《最小说》看了一遍,十分不争气地又笑抽在床上。点评:我们每天都在做着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但真要把它们写出来,倒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很容易把它写成一篇流水账。要想写好,就要注意如何选材。作者显然是注意到这一点的,他选取了那些习惯动作和日常生活,时时处处都意在表现“没有意义”。其实这种“没有意义”的、闲适的生活也许就是生活的真谛呢。我对读高中时代二三事的回忆文/温筱鸿竹 今年我所代的又一届高中学生即将参加高考专业测试!在和他们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却时常勾起我对自己高中时代的记忆!有一天我走进教室,其中有几个学生让我谈谈自己在读高中时记忆最深刻的事情,这下打开了我对高中时代记忆的大门!当他们听了我的讲述后,课堂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件事情让我很感动……我的高中生活已经离我而去十五个春秋了,但十五年前那段高中生活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与期待。特别是在我的读书生涯里,那三年的高中读书生涯却成了我一生的信念,这三年奠定了我做人的品质,也给了我生活的信念!回想起那段生活,也许有的事与人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淡忘,可有两件关于我在高中三年级的事情却让我难以忘怀,这两件事情也是我在课堂上讲给我那些学生的。在我们生活里,我们的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奇妙,不论是伟大还是平凡,能够感动我们人生的事情就永远成了我们记忆中最宝贵的事情,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今,我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既是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分享给大家,也是对现实生活珍惜的鞭策,这就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讲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发生在我读高中三年级时一个除夕的晚上,这个除夕之夜成了生命中特殊的记忆。这一年也是我哥哥在省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他也回来家过年的,家里的气氛格外的兴奋,也就在这个除夕我发现我的父母心情更加的高兴,这也是我们家多年来从没有的,我想多半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看到了我的哥哥学校毕业,又分配在省城一家比较好的单位上班的缘故,这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我理解父母的那份心情。但在当时我将要参加高考,我不敢有一点松懈,我的心里压力是很大的,特别是过去这个新年之后,我人生面临着一个人生的挑战就是高考,故此,在这个除夕之夜,我还是没有忘记看书,没有忘记高考!因为对于我来说,在那时高考成了我生活的第一位。这大概是我心里压力太重的原因。看到我这样的心重,就连除夕之夜都不放过,哥哥很理解我,他为了让我和全家过上一个美好的除夕,就主动找我谈心。在当时我记得他找了许多关于高考方面一些轻松的话题,但我都感到没兴趣!可有一个话题,却引起我的好奇。他说他回算卦,这下吸引了我的视线,我放下手中的书本,于是我就随着他的安排开始了在那个除夕之夜关于算命的戏法。经过一个严密的占卜程序后,他说出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在次年九月我命中有向北而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迹象!他虽然没有说出我心中要到的那个地方,但我想离我们家向北的地方就是太原、北京,想到这些我从没有去过的地方,我的心很兴奋。躺在床上,我似乎看到了我想要去的那个城市的高楼大厦,也似乎看到了在哪里的新朋友的微笑,我还似乎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期盼!这个除夕我睡得好香好甜,一觉醒来,太阳已经悬挂在高空……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在你要走进它的时候,为实现你的梦想,我们的人生很有可能像进入迷宫,不能自拔。我想,在读书时代,高考就应该是我们读书时代的人生跳板,我想通过学习改变我的生活,实现我的心中的那个梦,在当时我看得考大学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也许我这样的想法有些太狭隘,但我的心是很困惑的。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想求证对于我生命未来的预测。而能够解决我们心中的疑虑,只能是通过算卦来获得一些自己心灵上的安慰!正因为有这样的愿望,我是很相信那个除夕我哥哥给我占的一卦,也是那一次占卜,我坚定了我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精神更加十足,这比有钱的同学喝补脑药都要强几十倍!也是从那次算卦,我坚定了学习的信念,再也不会因困惑而感到失望!我想这也许应该就是一个人生活的力量源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经过数年之后,我才发现我的哥哥那里会算卦呀!他那次除夕给我占卜无非是通过另一种手段对我的鼓励而已!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疑问,我们能够战胜这种困难的法宝就是要学会接受鼓励与善于通过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周围的人,增强他们挑战困难与自己战胜自我的信念,这应该是我们生命意义的一部分!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感悟它,我们生命就会一次又一次被感动! 还有一件事情,也是发生在我读高中时代的一件事。高考结束后,就在高考分数就要揭晓前,我们班的一位女生因为落榜而悄悄地离开了她的亲人,离开了这个对她的人生来说充满梦想的世界。这件事情对我的生命有很大的震动,我为这个充满朝气就凋谢了的花而感到生命的惋惜!但看到为她哭得昏迷的父母我又为这个生命的消逝而看到她自私一面!是的,我想对于一个生命存在,他的意义应该是为这个生活的需要而活着,只为自己,视生命如鸿毛的人,是自私的人生!十几年过去了,那个凋谢的花,那个远去的生命却始终鞭策我的生活!还有那个在特殊的除夕之夜里给鼓励的一句话,都成了对我未来生活的鼓励,这就是我要写下此篇篇文章的意义-------因为这两件事始终让我感悟着生活的意义以及生活的责任!点评:作为一篇教师随笔,这是一篇颇见功力的作品。作者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不急不缓地向我们娓娓道来。说是二三事,写的就是两件事,一是除夕夜哥哥对我的鼓励,另一件是落榜女生轻生给自己带来的触动。对这两件事,作者并没有平分笔墨,而是一详一略,以正面事例为主,辅之以反面事例,一正一反,告诉读者什么是生活的意义和责任。但我们同学在模仿的时候注意要尽快入题。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生习作现在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我们同学之间都存在一种盲目的“智能偏食”现象。集中的表现是重理轻文。甚至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认为,这样明显的重理轻文是完全错误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非常响亮的一句口号。当年昂首步入大学的学子们,多少人曾经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提出,有其出现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在那个年代,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意识非常的强烈。数理化成了解放生产力最有力的工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工业体系在当时也是非常注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重视发明创造,重视技术革新。因此,学好数理化,掌握一门生产技术自然而然成为社会的需要。而现在,如果只学好理科,而文科基础太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连句整话都说不好,又怎么走遍天下呢?在一次长三角地区高校中文教学座谈会上,专家们说理工科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高中阶段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大学时代又忽视提高中文素养,加上传统语文教学的偏差,人们往往误以为,“是个中国人,还不会中文?”因而从迈进大学的门槛起,他们就开始全力以赴地忙乎“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等与毕业证书相关的科目了,特别是对外语的热情早已远远超过了母语。结果是他们可以在专业成绩上拿满分,外语考试应付自如,却连最起码的自我表达都有问题,电脑高手面对人文软件竟束手无策。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汪涌豪称这些学生“词汇量贫乏”:“表达程度的副词,学生们只会用‘非常’;需要表达悲伤或沮丧时,就剩下一个‘郁闷’”。有的人认为文科知识在社会上应用得不多,所以对文科知识学习很不重视。其实不然,如我们找工作时,要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企业,如果文科不好,语言组织不好,怎么能找到工作呢?又如找到了工作,领导要你写报告或者总结,如果你写不出来,可能会被炒鱿鱼了。在日常生活中,你说的每一句话,如果不注意语言运用,可就要出错了。现在南斯拉夫和北约是人们谈论的焦点,而如果你不知道地理,不了解历史,连南斯拉夫在哪里,北约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溶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呢?等等……所以文科知识在社会生活中,不是没有大用,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应用。 那些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包括负有盛名的李四光、丁文江、竺可桢、茅以升等人都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写得一手好文章,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非凡的造诣,而且对人文科学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真正是文理贯通、学究天人。竺可桢先生做过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他鼓励学生跨院、跨系选修课程。在他的倡导下,那个时代的浙江大学,理工科学生选读唐诗宋词,文学院学生选读微积分、地学通论、物理等课程都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他本身作为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修养,否则我们就无法想象他在气候研究、物候学研究中常常将古诗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与竺可桢差不多同时代的那些最优秀的大学校长,从清华的梅贻琦、南开的张伯苓到北大的蒋梦麟、胡适、燕京的司徒雷登等,无论他们本身的专业出身是理工科还是文科,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人文修养、有着世界眼光。文科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了语文,在各科学习中都有很多用处,它可以帮助你分析问题,了解世界。学好地理、历史可以让你把世界尽收眼底;学好政治,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分析当前的政治状况。生活中的美,那些细节和修饰,是文学和艺术来告诉我们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心中美的感觉,通过某种人们可以感知的方式传递给我们。文学和艺术带来心理上的波澜;哲学和心理学使得我们能够把握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的未来。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应认真学习。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点评:本文属于驳论。文中首先摆出错误认识的论点。然后集中批驳“文科知识应用不多”的错误认识,继而说明文科的重要作用,最后是结论。层次清楚,批驳有力,语言也比较犀利,能举一些现代理科应用文科的例证。如开头,针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针锋相对的指出:不好好学习文科,整句话都说不好,怎么走遍天下呢?只是本文篇幅嫌长了些,学生习作应控制在800字左右。一、【写作常识】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联想想像的过程的展示。这一步,好比打洞要先定基点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基点定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定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或是不入法眼,白费工夫。我们只有掌握了一些技巧或有了明确的步骤,拿到文题,才能心中不慌。  一、为作文定好“基准点”  我们知道,审题是为了读懂话题的意思。这意思有两层:话题本身的字面意义,话题关涉到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因此,我们不妨用“揣摩法”来审题:揣摩话题的指向。我们首先从材料的字里行间里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这是审题的第一步。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话题指向的时候,我们又会遇到多角度的问题。这也是初学写作的人感到困难的一点。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总结如下:(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2)一事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个“人”或“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写作目的,就会有不同的审视角度。我们只有找准最佳指向,才有最佳立意。用一个例子来谈谈如何找出最佳指向。  题目: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阴撒向谷地./在树枝上,它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地理在黑土中的——树根。”   这则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树叶,树根,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树叶对树根的态度。哪个角度最佳呢?当然是结合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批评树叶有一点成功.便忘乎所以的做法了。这从话题材料中的遣词可以分析出。“夸耀”“吵吵嚷嚷”,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声音”,对树叶的批评、责备之意非常明显。所以,我们读材料。不仅要读懂字面义,还要读懂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就是选择最佳指向的基本方法。再看看“东施效颦”、“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的审题。这两个成语包含的意义,词典里的解释义是一种,还有多种说法也都很好。如,东施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美丽一些没有错,东施有自知之明;南郭能充数那么多年,谁的责任?与南郭不肯学习有关。与齐宣王的管理体制有关,与同事不愿帮助也有关。但后二者是外在的,最根本的责任还在他本人。因此,才有词典里的固定意义。也就是说,这两个成语的基本意思就是词典里的释义;其他几种意思,是我们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分析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立意了。作文立意要求做到:(1)准确(切合题意不偏离)(2)正确(思想进步不反动,感情健康不庸俗)(3)明确(观点鲜明不含混)(4)集中(主题单一不分散)(5)深刻(穿透题目,深入本质)(6)新颖(发散创新,不落俗套)话题作文后面总要跟一句“联系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感受”,这就是告诉我们审题与立意是有先后的。现在我们可以用“观照法”来分析怎样的立意才是最佳的。观照,即用话题的指向来思考社会.体察生活。我们要根据话题的指向.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予于褒扬、针砭,这样的立意,才是命题者真正要我们写作的内容,才有深度,才是最佳的。树叶与树根的立意,就可以这样思考:树根可以象征些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些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从小处说,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从大处说,组织、祖国、民族、人民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因而,我们可以拟出这样一些标题“数典不可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树高千尺莫忘根“等等。  如果我们立意为“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或“树叶与树根要相互理解”或“树根要理解树叶”之类的,怎么办?不慌,我们用第三种方法来定位:追问法。所谓“追问法”,就是反复阅读材料,体会命题者意图,敲定自己的立意。可以有这样三个局面的追问:一问材料的文字意思有否遗漏,二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把握住了吗,三问联系现实有否不贴切之处。经过这样三步思考,你为这一话题作文定的位,找的点。从技巧上来说,该是很准确的了。  二、为作文定出“新颖点”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学生作文等级的评定有两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中.有一条“见解新颖”的要求。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见解新颖”.怎样才能少冒风险。  我把作文的审题立意看作为“打洞”找基点,“见解新颖”就要求我们找的这个“点”要有新意。我们用揣摩法来审察题目的文字义及感情倾向,用观照法来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的初始立意是否合题意,这一过程,是初学立意者必须掌握的,是作文水平高些的人为下一步打定的基础——这是为立意的创新“定点定位”,没有这一步,下一步就容易偏题离题。通常,立意要创新,就要与众人的思维不一样:或反弹琵琶,或发散思维。  还以《树叶与树根》为例,我们为这则材料定的点是批评、责备树叶不该“一旦功成名就,就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可以“反弹”成“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在此要强调的是“反弹”的内容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社会公德和众人共识,如果言过其实,或辞不达意或硬“弹”,那就不如不“弹”。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弹”出新意,不是要“弹”离谱。“兴奋”、“自豪”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是有质的区别的,但又能表达一点成功的喜悦,与一般人“越是成功,越要谦虚谨慎”的理念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来为寓言故事《枭逢鸠》进行审题立意。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显然,这则寓言故事阐述的道理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面对”(初中教材中已有表述)。  枭怎样做才算是“面对”呢?改变自己的叫声?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抓田鼠,使乡人改变对它的厌恶?改变叫声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第二种办法。  如果让大家联系现实生活来立意呢?乡人对枭的态度使枭的生活处境很糟糕,这可以象征人们生活中不利的处境。枭要“面对”.人类自然要“面对”。枭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缺陷的,因为它的这一缺陷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人类多做有益的事,从而改变人类对它的厌恶。人类怎样对待自己不利的处境呢?只有如上所述,或者认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改掉它;或是想办法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这是此寓言故事的最佳立意。  现在,我们来试试立一个与众不同的意。人们在审视这则材料的时候,把注意力都放在“枭”的言行上和“鸠”的点拨上.对“乡人”厌恶枭的叫声这一现象没做分析。乡人为何厌恶枭鸣?只因叫声不悦耳,就说“枭叫有祸”,完全是迷信,是没有道理的。“枭”对这种无理“厌恶”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只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还可以发挥想像,“枭”的叫声确实不好听.它用吉他等器乐来代替自己的歌声.让人们百听不厌。在这里,我们综合运用了发散思维和反弹琵琶的思维形式,使这则老材料赋有了新的内涵,为我们的作文“见解新颖”奠定了基础。一、【知识宝库】名人名言1.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王若飞2.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刘少奇3.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郭沫若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达•芬奇4.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伽利略5.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马克思6.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作者:雷锋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作者:但丁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作者:刘备9.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作者:巴金10.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作者:丁玲11.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作者: 黑格尔12.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者:巴尔扎克13.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1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15.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作者:爱因斯坦16.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作者:雪莱17.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作者:冯学峰18.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作者:歌德19.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作者:易卜生2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者:王勃2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作者:李白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作者:苏轼23.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2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25.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泰勒)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语出《庄子·养生主》)素材积累摘取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一直被视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两百多年来,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都没有成功。陈景润上中学时,数学老师把它作为一则趣闻,告诉大家,陈景润听后,暗暗立志摘取这一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他拼命地积累知识,奋力地演算难题,草稿纸整麻袋整麻袋地装。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合力,移动数学群山,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发明了“陈氏定理”。王充少年有志,终成大志我们还可以从东汉王充居贫贱而壮志凌云的故事中,获得很多启发。王充是东汉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时家境贫困。当孩子们都去捉鸟、捕蝉和爬树,兴致勃勃地去玩耍之果,王充却不去,而是努力学习认字写字,去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尚书》。同时,他又不断修养自己的品德。后来,有机会去京师,拜班彪为师。他虽喜欢博览群书,但因为家境贫寒,无钱买书,便到洛阳卖书的地方去,去读人家所卖的那些书。他虽然穷得没有一亩地可以养身,但心情却比王公大人要舒畅;卑贱得没有一斗一石的俸禄,内心却如同俸禄万钟的人一样富有。后来,他做了官也不欣喜若狂,丢了官也不怅恨不已,安逸快乐之时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贫困潦倒之时,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论衡》。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本身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温馨提示: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感悟人生晚饭后,一个人骑着车游荡在街头,在来去匆匆、疲于奔命的人群中,我感觉到自己的潇洒。假如有一天,你也抛开一切,不要想家里的饭做好了没有,孩子回家了没有,不要去想昨天还有什么事没有做,任思绪溶化在蓝天白云之下,瞒无目的的往前走。夜声即将来临,夕阳有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感觉,两边是吆喝的小贩和似曾相识的人群,你就会体会到周围的一切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音乐,显得和谐而又完美,你会在顿悟之中发现自己原来忽略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过不了河,就摘一个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天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香港有位亿万富翁,创业之初,曾接连遇到了港岛经济危机、股东拆台的冲击,濒临破产的边缘。“过不了河,就摘一个苹果”,他想到了上面的那个故事。一番深思熟虑,他猛然发现了“苹果”的禅心,获得了这样一条教训:渡河之前,一定要准备游一个来回的力量,即使发生不能上岸的情况,也能平安而返临危不败。这条教训被他奉为经商做人的准则,由此踏上了成功的彼岸。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者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知识的重要苏东坡的错误某日,苏东坡去其师王安石府上拜访,王安石却去了朝中。苏东坡见桌上放有一首王未完成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他读了很不以为然,于是援笔续道:“黄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后诗人被贬黄州时,一次与友人夜间赏菊,正碰上秋风乍起,只见菊花花瓣纷纷落地,确像满地铺金,苏东坡始知自己的孤陋寡闻。《红楼梦》——“百科全书”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涉及的知识有政治、经济、军事、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历史、地理、建筑、园林、风俗、烹调等,因而被人们称为“百科全书”。由此可见曹雪芹的知识面之广。六、【我来尝试】2007南京二模命题作文“生活中的减法”写作指导【命题展示】 请以“生活中的减法”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相关材料】围棋骁将刘小光曾经说过:“我觉得下棋,经常不是增加点东西,而是减少点东西。”正是他的减法,使他的状态一直颇佳,人生的道理大体也是这样,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只有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有所进步。人生就像学算术,加法过后是减法。人生也需要做一些减法,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热闹的生命里有许多不堪承受的东西,需要减法。所以人生做好减法,是很复杂高深的生存技巧和学问。【思路点拨】在世事扰攘、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减法”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它启发人们去思考生活的本源、本真意义。的确,生活就像一道数学公式,有加法,亦有减法。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加法,更需要做好减法,这样生活才会变得简单,我们才会轻装前行,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活品位,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领略生活的无限风光。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金钱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想法会增加生命的负担。为此,若想活得健康、充实、潇洒、轻松、快乐,就要时常演习生活中的减法,舍弃生命中的多余,让生活中的不如意越来越少,在简单中找寻生活的快乐。做好生活中的减法,是做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和宽容的精神。生活是一种舍弃的艺术,有舍弃才有获得。善于舍弃生命中的杂念和多余,换来的必将是心智的清醒、心灵的净化、健康的体魄,这不正是人们追求的真谛吗?从题目来看,“减法”是数术计算方法,“生活中的减法”是把数术中的计算方法用到生活中,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明生活态度。在审题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从主观角度减去什么,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减法。例如减少对名利金钱的追求;减少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减轻过重的生活负担;减少繁琐的生活环节等等。还可以从深层次分析减少和增加的辩证关系。例如,减少对子女过分的代劳,可以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减少对名誉、地位的追求,可以增加淡泊、朴实的生活情趣。如果从客观角度思考,生活中也还存在减法,是一种客观的无法抗拒的法则。例如,每个人生命旅程的减少,每件事倒计时的临近,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等等,针对这些生活中的减少,我们如何对待,大有文章可做。不要把“生活中的减法”理解为“生命的减法”或者是谈“生活中的减少”、“生活中的让步”、“生活中的忍让”等。“生活中的减法”是学会舍弃,减轻生活中的过重的负担,减少压力,让自己活得轻松愉快些。生活中有些事可为,有些事可不为。“生活中的减法”是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法,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减什么,怎么减,有哪些当减,哪些不当减;减的意义,减的好处等都可以在作文中阐述,可以展开多角度思维,辩证分析。文体上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关键是要围绕提升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情趣,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等等立意,文意就比较深刻。【佳作展评】[记叙类]生活中的减法江苏省阜宁中学刘文生 王叔是我的邻居,以卖瓜为生。他有一手绝活:卖瓜从来不用秆,用手一托,瓜的重量就出来了。起初人们都不相信,争相用秆来验,可是,他从未失过手,人们都说神了!我当初也觉得有点悬乎,可到头来也不得不口服心服!前一阵子,学校搞“一对一”的学习大比拼!我毫不犹豫,在目标栏里写了年级第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拼命地学习,连钟爱的电脑也被封存柜中。挑三更灯,起来背书;熬五更夜,攻克难题!连节假日也变成了用来查缺补漏的黄金时段!按理说,我的成绩应该突飞猛进,让老师目瞪口呆才是!可谁曾想,成绩单发下来,我不但不是年级第一,就连班级第一也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一时间,我感到无所适从,整天恍恍忽忽!老爸看着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便对我说:“走,我陪你出去散散心!”一路上,我滔滔不绝地倒着苦水,老爸也深表同情!突然,他提议到王叔那儿去买个瓜解解渴!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不知不觉,就到了王叔的瓜摊前!王叔见到我们连忙打招呼:“老牛,小牛崽习学得还不错吧?”老爸笑骂道:“甭提了,我这不就是为了给这小崽子解闷才来你这儿的吗!”我挑了一个瓜递给王叔,王叔单手一托:“六斤七两!”我还是习惯性地将瓜放在电子秤上验一验:“哇,王叔,你真厉害!”这时,老爸从怀里掏出两张“老人头”摆在摊前!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买个瓜哪用得着这么多钱?老爸开口道:“王叔,你要是把我手中的这个瓜估准了,这二百块就是你的了,你敢不敢!”众人一看有戏,“呼啦”围了过来,起哄声一浪高过一浪:“王叔,应了,拿这钱请我们喝酒去!”王叔本来还在支吾,可被众人这么一激,就应下了!老爸递过瓜,王叔先用单手托托,好像为了保险,又用双手托托,众人催他快报斤数,可他就是开不了口。他不断交换着手,甚至摸起了自己的后脑勺,斤数就是报不出来!“王叔,这可不是你一贯作风啊?”我诧异道。王叔的脸逼得通红,最后硬着头皮说:“七斤半!”我把瓜放到电子秆上一验,“啊!”大跌眼镜,整整相差一斤!“哦!”众人一哄而散。回家的路上,老爸笑着问我:“你知道王叔今天为什么没估准?”“你耍手段了?”我答道。“不是。”老爸语重心长地说,“是王叔自己把自己打败了!面对着二百块钱,他有了欲念,正是这精神上的负担导致了他的失败!”老爸望着一脸惊讶的我:“小子,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啊?”突然间,我醍醐灌顶!在那天的日记中,我这样写道:“世上牢笼无数,但最难走出的是人们的心笼!对此,你要用好生活中的减法。只有减去了缠绕在你心头的杂念,你才能心无旁骛,一身轻松地做好你真正应该做的事!”好一个生活中的减法![评析]本文的最大机智凝结于“戏中戏”的叙事结构——在“我搏年级第一”的故事中又融进了“老爸与王叔打赌”的故事。两个故事,事虽异,而理相同,从而收到了一旨贯通之效,此为一妙;以事说事,以事喻理,以事推进,从而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此为二妙;事前困惑,事中体验,事后感悟,从而从感性升华到理性,此为三妙。“戏中戏”,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此乃构思之大智慧也!(姜有荣)[议论类]生活中的减法江苏省阜宁中学顾菲菲时代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整日忙于生活中的“加法”:我该获得什么,我能得到什么,我要赚到多少……平平凡凡,忙忙碌碌。这些“加”法如同无形的鞭子,将人们鞭打成快速旋转的陀螺。其实,只要多留心生活中的“减法”,你会发现世界原本不那么糟,生活还是很美的。生活中的减法,是忍让。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啊,面对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完全可以“忍一着,让一步”,减掉不满,减掉埋怨,减掉怒火,还自己一个“当下心安”。还记得那个“一尺巷” 的美谈吗?古代有位丞相收到家里的来信,信上说家里和邻居为了一堵墙的地界发生了纠纷,想让丞相为家里出这口恶气。这位丞相看后当即回信:“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一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惟独不见秦始皇!”家人收信后,想通了这件事,主动将界墙收回一尺。邻居一看,也觉惭愧,也往回收了一尺。这一“忍”忍出了心平气和,这一“让”让出了邻里和睦。生活中的减法,是分享。如果问你:“橘子为什么长成一瓣一瓣的呢?”也许你会说:“因为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当然这种回答是正确的。其实,这个橘子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橘子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橘子,而不是一个人独吃!”你有一个思想,他有一个思想,如果各自独享,就仍然还是一个思想;但如果彼此分享,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能碰撞出新的思想。其实,生活中处处需要“分享”。让他人来分担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去一半;让他人来分享你的喜悦,你的喜悦就将增加一倍。“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提升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也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生活中的减法,更是奉献。当然,这个社会中大多都是平凡人,所以社会并不要求你能彻底摒除私欲,只是希望你能减小它的火焰,减低它的热度。一位大学校长曾言:“做一个平凡的人,但可做不平凡的事。”你不必像比尔•盖茨那样动辄捐出上亿家产,支持李连杰“一基金”——每月捐一块钱——也是一种奉献;你不必苛求自己做献血先锋,你如果能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献一次血,这也是一种奉献。也许,我们都无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那就让我们做一粒“微尘”吧,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就在减去一块钱、一滴血的同时,我们却在塑造着伟大,让它成了一个城市的良心、一个民族的良心。生活中的减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它别样的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生活中的减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将不再是梦想。[评析]本文是一篇严谨而又轻松的议论文。说其“严谨”,是因为它有一列纵深的论层,从“忍让”到“分享”再到“奉献”,从“避害”到“双赢”再到“利人”,随着论层的逐步推进,“生活中的减法”境界不断提升。说其“轻松”,是因为它有一种人文的情怀——既关爱着他人,也善待着自己;是因为它有一组生活化的论据——“一尺巷”“一只橘”“一基金”——一粒沙中见世界;是因为它有一缕勃发的情丝——段前立论,段中阐述,段末生情,理趣与情趣相映成趣。议论文,有“严谨”方能深入,有“轻松”方能入心,此文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尝试。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