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以果溯因法)
1.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2)多角度原则(角度≥人和物)(3)筛选性原则所谓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
2.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因果分析法方法一:针对结局问“为什么”一、材料展示古希腊有一则寓言:一个青年猎人,他从父辈那儿继承了一张绝世良弓。于是有人对他说:“兄弟,你这张弓看起来多平常啊。应该在上面刻一些花纹啦、人物啦什么的,再涂上一层金粉,光亮亮的,那才跟你这个好猎手相称呢!”年轻的猎人动了心,果然进城去请了工匠在弓上大大地镂刻了一番。第二天,他兴致勃勃地拿着弓去打猎,一拉弓弦,“啪”的一声,这张弓就断了。
二、材料分析结局是:这张经过镂刻的弓最后断了。那么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下面两种:1.青年猎人听了别人不合理的意见。2.青年猎人过于注重弓外表的漂亮,而忽略了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以上两种原因背后分别对应着如下道理:1.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要学会鉴别,合理的意见要吸取,不合理的意见要学会摒弃。2.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看到其本质(或:人的内涵比外表更重要)。这些道理中的一条就可以作为我们作文的主题。
三、方法归纳这种提取主题的方法的三个步骤:1.问:情节的结局是什么?2.问: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内容)3.问:这个原因背后蕴含着什么道理?(即主题)四、适用范围有情节,有结局,但没有提示语的材料作文。
【实战演练】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简短的回答,使各人的工作态度跃然纸上:第一个工人是为工作而工作;第二个工人是为赚钱而工作;第三个工人则是为创造目标而工作。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人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过程方法:1.问:情节的结局是什么?——只有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2.问: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只有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因为只有第三个工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3.问:这个原因的背后蕴含着什么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有助于我们取得成功。于是,我们从这则材料中提取的主题就是: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有助于我们取得成功。
方法二:针对提示语问为什么一、样题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态学家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老鹰都把巢筑在悬崖峭壁上。母鹰先衔一些荆棘放在窝的底层,再叼一些尖锐的小石子铺在荆棘上面,最后用枯草、羽毛、兽皮盖在小石子上。小鹰出世后慢慢长大,羽毛渐渐丰满。这时,母鹰认为,小鹰该独立生活了,于是开始搅动窝,让枯草、羽毛掉落,露出尖锐的小石子和荆棘,小鹰被扎得疼痛难忍,嗷嗷直叫。可母鹰却无情地驱赶着,小鹰只好忍着疼痛,舞动双翅,离巢远飞。是老鹰残酷无情吗?不,母鹰深爱着小鹰,但它更渴望小鹰展翅翱翔。其实,残酷有时也是一种爱。
二、材料分析这则材料有以下两个特点:1.有提示语(其实,残酷有时也是一种爱)。2.提示语本身还包含着一个基本的、抽象的观点(残酷有时是一种爱),但它太抽象,不能直接作为主题,须对它进行充实,使之具体化。如何对提示语的抽象观点进行充实呢?可采取针对提示语问“为什么”的方法,即:为什么残酷有时也是一种爱?我们结合材料内容就可以找到答案:因为母鹰的残酷是为了让小鹰学习到生存的本领。原因背后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残酷有时可以让人学习到生存的本领。但要注意:这句话不能单独作为主题目,因为它似乎与提示语“残酷有时也是一种爱”有点脱节,有离题的嫌疑。我们还要将这个道理与提示语的基本观点融合在一起,才能得出一个可以作为主题的充实而具体的观点:残酷有时也是一种爱,它可以让人学习到生存的本领,适应环境。
三、方法归纳“针对提示语问为什么”这种提取主题的方法的几个步骤:1.找到提示语。2.针对提示语问“为什么”。3.在材料中找答案。4.将原因上升为一个道理。5.将此道理和提示语的抽象观点融合成将要写的作文的主题。四、适用范围有提示语,而且提示语本身还包含着一个抽象观点的材料作文。
【实战演练】美国青年库柏是一位无线电爱好者,从小就崇拜无线电界的资深人士乔治。库柏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他决定去乔治的公司试试。他想如果乔治能接纳他,他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日后他也能像乔治一样在无线电行业取得巨大的成就。当库柏敲开乔治的房门时,乔治正在专心研究无线电话,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手机。库柏将自己在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小心翼翼地在乔治面前讲了出来,不料却遭到乔治粗暴的拒绝:“年轻人,我看你还是请出去吧,我不想再见到你了,也请你别再耽误我的时间。”
后来,1973年,库柏发明了无线电话。有记者问及当年的事,库柏回答说:“如果当时乔治收留我,我成了乔治的助手,我也许永远也研制不出现在的手机来,正因为他拒绝了我,掐断了让我想向他学习的念头,所以我才重新开辟出一条研制手机的道路,并且成功了。那条路的名字叫屈辱,我将乔治对我的羞辱化成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这种动力,即使我跟乔治联手也不一定能完成这项研制工作。”屈辱是一种力量。
过程方法:1.找到提示语。——屈辱是一种力量2.针对提示语问为什么。——为什么屈辱是一种力量?3.在材料中找答案。——屈辱激励库柏发奋努力,获得成功。4.将原因上升为一个道理。——屈辱能激励人奋发努力,获得成功。5.将此道理和提示语的基本观点融合成将要写的作文的主题:屈辱是一种力量,它能激励人奋发努力,获得成功。
学以致用张家与王家两家是世仇,上天却偏偏安排二人毗邻而居。一年春节,王家故意将一个盛满泥土的骨灰罐放到了张家的门口。张家并未言语,只是将几粒种子撒入土中,每日施肥浇水,悉心照料。数月之后,嫩芽舒展,蓓蕾绽放,竟是一朵朵娉婷幽香的百合!张家人亲自将花送到张家,王既感慨又羞愧,从此两家冰释前嫌,和睦共处,成为世交。
分析:为什么两家从世仇成为世交?宽容,张家人的宽容化解了矛盾,让仇怨烟消云散。因此我们的立意应围绕“宽容”,内容上可以谈论宽容的表现,宽容的意义,如何做到宽容。
有只小鸡在沙堆上啄食。突然,有一枚美丽圆润的珍珠出现在它的眼前,小鸡想:这东西又不能吃,再好看也没用。于是,小鸡将珍珠刨到一边,继续在沙子里找食吃。
分析:那么为什么小鸡要抛弃珍珠呢?两个可能的原因:①小鸡目光短浅,不懂得珍珠的价值。②小鸡需要的是食物,珍珠对小鸡来说没有用,也就没有价值。因此,我们的立意可以有二:①目光短浅的人不懂得某些事物的真正价值。②有用的才是有价值的。
一只云雀正在林中觅食,偶遇一个农夫,手里捧了一个装满小虫的盒子。云雀请求农夫给自己几条小虫,农夫答应了,但是要以云雀的几根羽毛交换。云雀以几根羽毛的代价换取了美食。第二天,又重复了这种交换,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最后云雀再也没有羽毛与农夫交换虫子了,也不能飞出去觅食,于是冻饿而死。
分析:为什么云雀会被冻饿而死?那么这则材料的寓意可以概括为:我们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安身立命的根本。
材料一:偷菜游戏是一款风靡网络的休闲游戏。它是以种植收获农作物为主要内容的游戏。用户在农作物成熟后要及时采摘,否则会被人偷摘;用户还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卖出农作物换取金币。此款游戏一经问世,就得到人们的追捧,很多人都加入到偷菜的行列,乐此不疲。材料二:2009年11月初,一场寒流侵袭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下了几十年不遇的暴雪。农民的大白菜还没有采摘,面临冻灾,再加上交通不畅,又面临着卖菜难的问题。一时间白菜的价格低得让人难以置信。有人发起购买爱心菜的倡议,很多市民响应,有的租车,有的自驾车,纷纷来到田间地头,购买爱心菜,菜农的困难得到解决。
分析:两则材料都涉及“菜”,但是“菜”的本质不同,材料中人的举动也存在本质区别:前者精神空虚,只在虚拟的世界寻求虚幻的价值体现,来获得精神的慰藉,填补内心的空虚;后者助人为乐,在现实世界中付出爱心,实现自身对社会、对他人的价值。将两个材料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确定立意为: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在现实社会中做有益于他人、社会的事,而非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虚拟价值的体现,寻求精神寄托。如果探究网络游戏的利弊,或者讨论如何解决“菜贱伤农”的问题,或者谈论面对自然灾害如何保障农民利益、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社会机制,那都是片面之见。
一座清冷的小庙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大和尚又偷偷跑来报告,说小和尚洗碗时打破了一只碗。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目微闭,平心静气地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不会打破碗。”大和尚听后若有所悟……三年后,小庙香火鼎盛。
分析:本材料提供了老和尚、大和尚、小和尚三个人物,可以分别从三个不同角色的角度和整体角度立意,故有四个角度可以立意。另外材料的关键词为“清冷”“鼎盛”。我们要多考虑几个为什么。从老和尚的角度,我们可以问:为什么老和尚没有直接严厉批评大和尚?因为老和尚懂得,教育有好的方式才会有更好的效果。从大和尚的角度,我们可以问:为什么大和尚要打小报告?因为他直盯着别人的缺点错误。大和尚若有所悟说明什么?大和尚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综合角度,我们可以问:为什么小庙由清冷而变得香火鼎盛?和谐。因此可以立意:彼此不责不怨,互相包容互相谅解,才能够和谐,和谐才能够兴盛。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前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会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我们可以从“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 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原因是:⑴她具有坚毅的品格。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这种坚毅的品格是做好财会工作乃至一切工作的前提。⑵她具有诚信的品格。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做好财会工作尤为重要。⑶她具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⑷她具有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会工作不可或缺的。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所侧重,重点写一、二个方面,析深论透。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同样是“星星”,“仰望星空的人”与“飞上星星的人”的认知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从两节诗的对比中,我们不难悟出:因观察角度、位置的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认知。由此我们可以从生活、社会、人生等方面进行联想感悟,空间地理位置的不同,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认知,同样,人们所处社会位置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要兼听,不要偏信”;若分别就每一节诗去解读,我们也不难悟出“距离产生美”“欲知事情真相,道听途说不行,要亲自去探究才行”的道理。这些就是这首诗不同的立意角度。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镇馆之宝”跪谢俑。它是唯一一尊保存完好,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究其原因,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谢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谢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立意:(1)低姿态是一种智慧。(2)自我保护(3)内敛与露锋。
一天,山上忽然燃起大火。一只曾经在山上居住过的鹦鹉远远地看见了,就跳进水里沾湿羽毛,飞去洒向大火。天神说:“你虽然有救火的好意愿,但是你这样做能起什么作用呢?”鹦鹉回答说:“虽然知道没有用,可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上居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很善良,全都像我的兄弟一样,我不忍心看它们被烧死。”天神受到感动,替它将山火扑灭了。
作文参考立意:鹦鹉:尽力而为、感恩、勿以善小而不为天神:学会感动、支持善行飞禽走兽:善有善报、付出就有回报整体:友爱的力量
有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夫。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问农夫要看看他的智慧,农夫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夫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分析:这则材料中“智慧”一词反复出现,更重要的是它能揭示故事的中心,所以“智慧”应是关键词,那么立意应围绕“智慧”一词。可以从农夫的角度立意:拥有智慧,运用智慧就可以让我们做事事半功倍,躲避危险,战胜强大的敌人;可以从水牛老虎的角度立意:没有智慧只能被征服被战胜被役使。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据此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2》让人类更加清醒地审视当今世界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的各种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有人对此感到悲观。也有人认为“危机就是转机”,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过:“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也是充满希望一个的时代。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在我们身边,针对日本地震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同情,认为地震、海啸危害的是全人类的福祉,把日本国民同世界其他国家包括自己国家的百姓一样看待,应该及时伸出援手。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其中掺杂了强烈的民族感情,认为日本对于侵略历史缺乏认罪态度,侵华战争中对我国人民乃至亚洲部分国家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现在他们的人民遭受苦难,是天遣,是报应。在一些QQ群里,在博客上,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有些还发展到相互攻击的程度。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