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语言,让学生享受语文课的情趣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率,精炼、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的话往往能减轻学生因听课带来的疲劳感。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锤炼自己的语言,创设灵动的教学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情趣。1、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我们的课文中有散文、诗歌、故事、童话,有许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比如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之情,对不幸人们的同情……往往都是通过朗读产生的体验。例如教《秋天的雨》时,我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配乐朗诵,让学生寓乐于景,领悟温柔的秋雨,体会“五彩缤纷”的意境,升腾起对秋雨的遐想,感受这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2、得体的肢体语言,使课堂变得神采飞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如《风筝》中有一句描写他们如何放风筝的句子,“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假如仅仅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去理解的话将会很吃力,于是,我顺着学生的理解演示着,做出一系列动作:托着风筝、牵着线、一点一点地离开托风筝的那个人,直到学生喊“可以了”为止、随着那声“放”连忙拉紧线,紧接着又是一松、最后用手指着天花板,问:“风筝怎么样了?”学生们都笑了,说:“已经飞起来了,快要高过树梢了呢。”教室里一下子轻松起来,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这句话时,理解使他们情绪高涨,读得也就有声有色了。3、机智、幽默的语言,令课堂充满生气。在课堂教学中,单一、连续的教学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学效率也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这时,教师讲话速度的变化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还有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或减少音量也可以起到突出的作用。另外,适当的停顿,也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但可以起到提醒注意力涣散学生的作用,还可以引来课堂的笑声,消除学生的疲劳,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变得更有生气,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4、会说话的眼睛,给课堂带来情感的交流。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产生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课堂教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
说的“眼睛也会说话”。如开始上课时,我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暗示那些还在忙碌的学生快速安定下来,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以便更愉快地投入学习。当学生出现东张西望、心神不定时,我依然用眼神与他交流,“告诉”他要注意听讲,我在关注他的表现。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时,我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充分感受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用我的一个眼神,一次眨眼告诉他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点都不假,当我和学生进行“眼睛的对话”时,我们的距离近了,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在想些什么,心与心的交流更通畅了,课堂也就变得更加和谐。不同的“语言”使语文课堂更显魅力,在组织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语文课,认真、投入地上好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