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第十二专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三〉1.审查文字书写情况文章是用文字书写的,文面是由文字组成的,审查文面首先就要审查文字书写情况,看书写是否达到了常规要求。对书写的常规要求首先就是准确。要做到书写准确,必须注意两占。八、・O第一,要求写字符合规范,不写错字、别字、自造字、异体字和繁体字。错字,指笔画错误的字。别字,指读音相同或相近,以及形体类似的其他汉字。如“帮助”写成“邦助”,“安排”写成“按排”,等等。错用别字的情况比较普遍,书写时要引起足够重视。自造字,指自己生造,字典上查不到,别人也不认识的字。在自造字中,特别是不规范的自造简化汉字,使用频率较高,而且屡禁不止,必须严格禁止使用。异体字,指别体汉字,如“共同"写作0哄仝S等等,都早已废弃,当然就更不应该重新使用了。繁体字,在推行简化汉字以后,在一般的印刷材料中也已停止使用。为了巩固推行简化汉字的成果,繁体字也应废止。第二,要求书写态度认真细致,字里行间不出现漏字、添字、字序和词序倒置的现象。漏字、添字、字序和词序倒置,多由书写时粗心大意所致。这看似小事,有时却会因一时疏忽而损害句意和文意,甚至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只有戒绝浮躁作风,提倡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才能为书写正确提供保证。此外,书写常规的要求还有淸楚和整齐两项。所谓清楚,是要求
写字笔画分明,字体结构正确,使人容易辨认,而不要龙飞凤舞,拖泥带水,字迹潦草。所谓整齐,则是要求字体大小相称,字距行距具有统一规格,不要把字写得忽大忽小,•甚至随意出格。1.审查标点使用情况根据现代文章学的观点,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郭沫若《沸羹集》)可见,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文章内容表达的正确程度,使用好标点符号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但有些作者对使用标点符号却掉以轻心,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采用文面审查法来修改文章时,必须把好标点符号关,尽可能地减少因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而带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缺憾。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毛病有泛用逗号,误用问号,乱用感叹号,滥用省略号,错用破折号,引号范围不准确,标点不占格,书写位置不当等若干种。在进行文面审查时,必须结合文意,体会语感,认真对待,逐句推敲,予以更正。如“葵花对太阳怀着惊人的赤诚,总是面向太阳。这就是C植物学上所说的向阳性小。显然,句中引号的范围扩大化了,只要把“向阳性''三个字加上引号即可。这是因为“植物学上所说的"七个字是作者的叙述语言,并非专有名词,无需纳入引号之内。此外,标点符号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用法,在进行文面审查时也不能忽视。这些用法是:
①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冒号、感叹号、问号、间隔号和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一半不能置于一行中的第一格。②引号、括号和书名号的前一半可以置于一行的第一格、但不能置于一行的最后一格。③破折号、省略号和连接号需占两格,且可置于一行的第一和第二格,但不能分在两行。④着重号必须置于字的下面,但可不受转行的限制。1.审查行款规范情况文章的行款格式是文面书写的规格,是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一致公认的书写规范。写文章只有遵照这种书写规范,才能保证文面眉清目秀,落落大方,便于阅读。但有的作者却忽视对文章行款格式的规范要求,随便书写,不但影响了文面的美观,而且妨碍了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作之功即将告成,却亏此行款规范之一费,岂不憾哉!要弥补这种缺憾,又得施用文面审查法予以矫正。行款格式不规范的表现通常有这样一些情形:①标题方面:标题顶格顶行,或是偏右偏左书写。长标题转行顶格,正副标题错位。矫正规范:标题书写上下宜各空一行,在一行中,左右空格基本相等。五字以内的短标题,字距宜各占二格。长标题宜分行书写,但仍要居中。正副标题位置要相称,正标题在上,副标题在下。副标题如果较长,也可转行,但仍要居中。如遇有肩题,可书写在正标题的
上一行。肩题首字较之正标题首字,至少要缩后两格。①署名方面:署名紧接标题书写,不留空格,或是低于标题数行书写。矫正规范:署名直在标题下居中书写,与标题间空一行。双字姓名间空一格。根据编写需要,署名也可署于稿末。②正文方面:自然段顶格书写,章节划分不清,文中分类项目所用序码混乱。矫正规范:每自然段齐头应缩后两格书写。全文章节划分要统筹规划,既不能太零碎,也不能太死板,既要有整体感,又要有灵活度。文中各种分类项目所用序码也要统一考虑,保持上下一致。③对话、引文和注释方面:对话不加引号,或所加引号错位。引文标示不明。注释时而见于文中,时而见于文末。矫正规范:凡段中对话或单行对话都要用引号标明。当说话人居前,话语居后时,需在话语前加上引号,直到引满这些话语为止。当话语写在说话人两头时,需在前段话语收尾处和后段话语首字前分别用上逗号。当话语居前,说话人居后时,则需在说话人后以句号收煞。凡文中原话引文,均需加引号标明,作者叙述口吻的引文,则不加引号。至于注释,见于文中和见于文末,不能两法同时并用,要么全部见于文中,要么全部见于文末。此外,在进行文面审查时,还要注意全文文面书写是否留有天地,是否讲究空间艺术,做到既整齐划一,又疏密有致。总之,作为文章外表的文面,虽然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
没有直接关系,但它是文章的外观形态,对于文章的重要性就像产品的包装对于产品的重要性一样不容忽视。文章写好以后,实施文面审查法这最后一道修改工序,就能为文面的美观大方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就能吸引读者,留给读者深刻的第一印象,增进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鉴赏欲望.从而提高文章的社会效益。(五)整体审读整体审读,是指文章初稿写就后,作者对草稿作进一步的审读、辨析、推敲、调整、润色,使文章更趋完善,直至定稿的工作。它是提高文章质量的必要步骤,可以帮助作者锤炼思想、磨砺文字,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是对读者和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修改提高,一般包括作者的自我审读、系统把握、逻辑分析和语言推敲等几个方面。整体审读是修改提高的基本功,是文章得以修改并提高的前提。初稿写就后,作者再作认真审读,目的是为了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修改。作者的自我审读能力主要是培养自己高屋建铳地审视文章,敏锐地发现问题和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文章写完后有些毛病不会很容易地被发现,这是受写作初稿时原有思路、立足点和思维定式局限所致。为了淡化原有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在写完初稿后并不急于修改,而是将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后再来修改。在搁置文章的时候,有的人喜欢“彻底忘却=全身心地投人另外的工作,有的人喜欢“原地提高”,另外去学习一些与文章有关的理论、知识或范文,也有的喜欢去“寻求外援r就文章的构思与有关问题去访师问友。方式种种,目的一个,那就是力求突破原有思路,发现原
稿的问题,进而觅得新的灵感、立足点和创意,使文章完善、完美起来。审读时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审读时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即审读时要想得快,想得多,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的灵活变通的思考,寻找问题所在,修改出新意。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还要抓住关键(即这篇文章怎样写最好)作换向思维。经过这样发散、换向的二次判断和修改,文章水平会有所提高。审读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作者求新、求异、求独的能力。审读时作者要力求发现、完善新的体验、新的立意、新的表达,要肯定独创、别致、新颖,否定人云亦云的老套。审读时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除了训练发现问题的敏锐之外,尚需培养诵读修改的能力。初稿写完后自己从头至尾诵读几遍,就容易把不顺口、不连贯、不规范的地方和错字错句找出来,这里靠的就是语文素养和语感,寻找的是文气的豁然贯通。这种能力的训练不假以时日是难以奏效的。审读时高屋建飯地审视文章的能力,主要是指作者能够像出版物的审查者似的审视文章。这种审视,侧重的是文章政治思想观点的正确与否,与现行政策、法律符合与否,有无现实针对性和读者群等问题。作者对文章的系统把握能力系指锤炼主题、处理材料和抓主要问题的能力。一篇文章的写成,从审题、选材、立意到结构、语言、修改、定稿,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最优化的基础就是锤炼好主题和处理好材料。锤炼主题,一是要使主题正确、深刻,并符合题意。要做到这点,
首先要审好文章题目,找出文章主题并判断其是否正确,然后,斟酌主题和题意是否相符。二是要使主题鲜明、突出,不能似是而非,含糊不清。三是要使主题和内容有明确、完美的表现。四是要注意立意的深刻,学会“聚焦''或“浓缩"。如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但是这样宽泛的论点,如果不作进一步的提炼,要在700字的篇幅内加以阐释,是很难向纵深开掘的。恐怕只能将忧乐关系、鞠躬尽瘁之类的人们熟知的大道理翻来覆去地说,使文章缺乏深度和力度。如果懂得“聚焦",将中心论点提炼成“意味着牺牲或奉献”,那么文章的论点就明确、突出并易于展开及深入阐述了。处理材料的第一步工作是甄别所选材料的真伪,判断材料是否确凿,以及自己对材料原意的把握和运用是否准确。这是保证材料真实、可靠、有用的工作,也是保证文章质量、防止硬伤的基础性工作,修改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处理材料的第二步是处理好文章内容详略和材料取舍。要处理好文章内容详略和材料取舍,关键是要从文章整体考虑。内容或详或略,材料或取或舍,一定要用宏观、全局的观念,去认真审视、衡量,看其是否是表现、突出主题所需。不管某一局部细处如何生动、形象、富于文采,也不管某一材料如何珍稀、具体、来之不易,只要它与表现主题无益或同文章整体不协调,就要果断地忍痛割爱。作者的系统把握能力还体现在能抓主要问题进行修改。文章中主题、文体、脉络的变更,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材料、段落、语
言等也都须重新调整。因此,修改时一定要善于抓住文章大的、主要的、首要的问题修改,然后再进行次要、细小部分的修改,这样才不致本末倒置,做无用功。逻辑分析直接反映在其调整文章结构上。从内容上看,调整结构包括整体布局、线索设置、层次安排、段落划分以及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要使这些层次、段落等得到最优的组合,就要理顺它们之问的逻辑关系。要理顺这些逻辑关系,就需要逻辑分析。语言推敲表现在:把话说到点子上,使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变换、修改句式,使句子正确、妥帖、流畅;删削、调整或增补文字,使语言更简练,文意更清楚、畅达。调整,主要是根据文章字、词、句的逻辑关系作语序上的变动。推敲,可以采取比较修改的办法。凡是初稿中觉得不妥的字、词、句、段,甚至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等,都可以想出两三个改进的方案,同原文中有毛病的地方进行反复比较,从中选一个最佳方案作修改,这样,文章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髙。五、【知识宝库】欧阳修改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他写文章,总是力求准确精练,言简意丰。他在安徽滁州当太守时,曾写了著名的《醉翁亭记》。初稿时,开头写滁州山景,就用了好几十个字,后来一想,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写醉翁亭,没有必要用过多的笔墨写山景,于是,反复修改,最后开头只用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欧阳修改文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减字,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该减则减,该增就增。他写《相州昼锦堂记》,初稿开头两句是:“仕宦至
将相,富贵归故乡。"写好后觉得不满意,就放在一边,后来经过反复考虑,加了两个“而"字,变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改后一念,觉得虽然只增加了两个虚字,意思却更明朗,语气也更连贯To有一次,欧阳修把他写的《观山亭记》给朋友章子厚看。章子厚读到“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一投汉水"后说:“一置兹山,一投汉水,这样写也可以,但我总觉得有些突兀,是否可以改一下?"欧阳修说:“有道理,怎么改呢厂章子厚略一沉思,说道:“每句加两个字,改为,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欧阳修听了十分高兴,连声说:“改得好,改得好!加了两个字,文气就畅通了,真是妙笔!"欧阳修不但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还热情地帮助别人修改文章。有一次,一个青年人写了篇文章送给欧阳修看。欧阳修读完全文,指着“有犬卧通衢,逸马踏而毙之"一句对那青年说:“这一句太罗嗦了,照这样去写史书,一篇文章用一万字也写不完啊。"那位青年诚恳地说:“请老先生改改吧。''欧阳修想了想,说:“只用六个字就够了。'‘于是,提笔在旁边写道:“逸马毙犬于道。”年轻人看了非常佩服。到了晚年,欧阳修早已成了声名显赫的大作家了,但他仍然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为了寻找最恰当的字眼,经常冥思苦想。他还把文章的初稿贴在窗口,饭前茶后,随时修改。他的夫人看他年老多病,还这样反复修改文章,怕他用脑过度,影响身体,就劝他说:“你何必这么苦自己呢?你的文章已经天下闻名,难道还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回答说:“我倒不怕先生骂,就怕后生笑。
(选自《名家写作轶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怎样修改文章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有的同学却轻视这一个步骤,甚至放弃这一个步骤,这是很不好的。想一想,哪一个大作家的作品不经过修改呀?有的要反复修改几遍。鲁迅先生就说过,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去掉。这就是修改要做的工作之一。我们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作文难道不需要修改吗?修改文章,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内容的修改一般有“读、删、增、改”四种。一、读写完作文后,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至少读两遍。如果是平日习作,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挑起毛病来,漏掉的会很多。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你做完其他事情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是考场上作文,最好也在检查完语文卷子上的其他题目之后来读作文。但是一定要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去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r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r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
二、删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1.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如作文《同桌》。有位同学写其同桌是一名三好学生,其中一段写到她在熄灯后还躲进寝室的帐子里打着手电做功课。这位考生的原意是想突出她的刻苦好学,但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做不正反映她既违反宿舍纪律,又不善安排时间,还不注意保护视力吗?像这种只考虑一面却会影响整篇主题的内容,需删除。2.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如《尊师爱生小记》。有位同学全文只写了600余字,但开头大发议论,仅谈教师节的意义便用了150多字。当然写此题提一下教师节是可以的,但在记叙文一开头就如此空发议论没必要,应酌情删简。3•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如《驳学理科何用语文?》。有位同学一连举了六七位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做论据,来论证学理科需要语文。其实这就是重复的,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余都可删去。4.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如《农贸市场见闻》。有的从凌晨起床写起,甚至从昨夜睡不着觉写起;有的则从国家农业政策谈到家乡大丰收,或从一路美丽景色谈到如何挤交通车。这些与题意无关或离得太远的都应删去;即使有关联的也应一笔带过。又如写读后感一类文章,明明已把真情实感写尽,为了所谓拔高主题,往往还要空喊几句口号或硬做一番检讨。诸如此类的蛇足式
结尾,也应加以删除。三、增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1.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2.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如有位学生写议论文《谈艰苦奋斗》,起先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创业、守业。修改时觉得内容单薄,便增加了几个反面例子,说明胜利后如果不再艰苦奋斗而享乐腐化,必然导致失败。这样正反一比,内容就充实了。3.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爱的水泡鱼》,语言很通顺,但不具体。这里仅举一句:“我曾经养过一条水泡鱼,它全身橘黄真好看。以好看"在什么地方呢?不清楚。于是在修改文章时加了一句:“尤其是它那取玻璃球似的大眼睛,游动时晃来晃去,惹人喜爱。’‘就形象、生动了。四、改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1.改动不大,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如前面举的《驳学理科何用语文?》那例,只要改变一下论据选择角度,即保留一个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另换几个不同国籍、时代、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做论据,那对驳斥“学理科用语文%勺说服力就强多To2.上下文脫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如有篇习作《弟弟》的倒
数第二段:“我看见弟弟从人群中挤出来往家里跑去,透过雨帘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耳边又响起了,我是小服务员,的歌声……"弟弟回家去干什么呢?初稿中没交待。后在修改时作者在前面加了句“啊,家里还有煤饼!''联系上下文可知他是回去取煤饼给人家用。这样一呼应,读者便明白了。1.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长篇讲话有条理地分为几层,每层中插一些别人的问话、反应;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动作、神态,文章就活泼了。2.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篇叙述概括成简洁的交待。(选自《作文讲解》,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修改的最后一道工序文章完成以后要进行修改。修改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润色。润色,就是对整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先是正字、正词、正句。看看有没有错字、别字,语法上有没有错误,全文的标点符号使用得是否准确,再看看有没有用得不贴切的字、词、句。我们要学习古代诗人贾岛为“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的诗中,究竟用“推''字还是用“敲''字,而苦思冥想的那种对语言一丝不苟的精神。正字、正词、正句以后,再进一步思忖一下如何给语言增加些色彩。为了使整篇文章的语言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我们还应该细细地琢磨一下,在语言的修鋅方面做得怎么样?特别在文章的“节
骨眼”地方,能否在句式结构上作些调整?比如排比、叠句、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润色,顾名思义,就是给自己的文章增加一些色彩。文章完成后,润色这一环是不能忽略的。需要注意的是:润色,不是过分的给文章添加形容词。郭沫若先生曾经语意深长地说过:“写文章要老实一点、朴素一点,使文章生动,我想少用形容词是一个秘诀。"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修鋅手法的运用,也要与文章的文体与风格相一致。(选自《作文讲解》,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六、【我来尝试】一、阅读下文,考虑如何修改提高(着重考虑论据是否能论证中心)。要力戒“骄”、“娇”二气何为“骄逮又何为“娇,呢?“骄"就是骄傲自满,“娇”就是任性娇气,这两种习气是在我们学生身上普遍存在而又危害极大的。因此我们要力戒“骄”、“娇"二气。“骄''必将导致失败。谚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惟有虚心的人才会踏上成功的大道,才能攀上胜利的巅峰。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原来是一个中学教师,对物理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但当他想解决长距通话的问题时,虚心地请教了许多物理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第一部电话问世了,而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而是立即投入到一项新的为人类谋幸福的研究之中去了。大教育家孔子,人称“圣人”,犹且从师学习,不耻下问,丝毫没有因自己是圣人而骄傲自
大,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谦虚精神,才为后人所称颂。我们需要的是谦虚,而骄傲只会迷惑你的双眼,只会麻醉你的精神,只会磨灭你的斗志,更会毁掉你的前途!这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东西。然而我们中的一些青年朋友,常因作出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沉迷于成功的喜悦之中,飘飘然起来,殊不知,这骄傲自满只能让你前功尽弃!难道我们还不该戒掉鸨科气吗?“娇,'让你软弱无能。人们说我们是在糖水里泡大的一代,“娇'‘似乎成了我们的天生。但是,一切成功和胜利都属于那些生活的强者,娇里娇气,怎么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又怎么能挑起国家经济建设的重担呢?伽利略冒着反对宗教而被杀的危险观察天体,著说立传i高尔基幼年在老板的皮鞭下夜夜发愤读书,写出不朽之作;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研制出硝化甘油炸药;居里夫人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苦难,从垃圾堆中提炼出镭元素……这些伟人干出这样的伟业来,是非摒弃娇气而不行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哪用冒着生命的危险,哪用忍着皮鞭的伤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不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人生价值。让我们从现在开始,C力戒“骄”、“娇"二气,去争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吧!【修改提示】本文主旨明确,条理清楚,事实论据比较充足,但有的论据,如伽利略、高尔基、诺贝尔、居里夫人的伟业,并不适宜证明。“摒弃娇气''才能“干出伟业来",因为这些名人并非是摒弃娇气才干出伟业
的。有的论据不够确凿可信,如电话发明者贝尔是一个中学教师,不可能对物理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全文例证虽足,但理论阐述不够,倘能论证“骄二“娇"二气的产生原因、危害和如何才能力戒,则会使论述深刻,更有说服力。二、下面文字尽管抓住柳树的某些特点,描写比较细腻,但文中形象仅得形似,象外无神。请你试作修改,融进你的感受,使其产生深厚意境。清澈的塘水,像镜子似的;岸边,一棵棵细柳,垂着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摸着平坦的水面,远远看去,好像一团团黄绿色的薄薄的烟雾,微风过处,枝条随风飘舞,洒起点点水花,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这时仿佛一个对着镜子梳妆的美女,望着镜中的倩影,不时露出嫣然一笑,啊,多么美妙的一幅画儿!柳是极美的,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她的身姿是那样飘逸俊秀,她的倩影是那样婀娜多姿。似乎,柳树是树中弱女子,没有一点文人气概。我却不这样认为。柳树的生命力是极强的,不论土质肥瘦,不论山冈平原,只要插上一截枝条就会带来一片春色,一片阴凉。三、修改下面的短文。我喜爱梅花,尽管我没有见过真正的梅花,但我知道她在寒冬里开放。我喜欢它凌寒开放的性格。“红岩山上红梅开,千里冰雪脚下踩…"每唱起这首歌,我便对梅产生了一种钦佩之情。它虽然不像松柏那样高大、挺拔,也没有松柏
那样长久的生命力。但它敢于与残酷的严冬进行搏斗,敢于牺牲,为百花齐放、为世界的复苏。毫无怨言地战斗到春天来临之前;它用自己的生命战胜冬天,在萧条、寒瘦的冬季向世界宣布:还有一种生命为明天的生存而搏斗,尽管它不能享受明天的春风拂煦,春照日射。由此我想到具有梅花性格的人。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关头,在残酷的腥风血雨中,在阴谋家、野心家,恶劣势力猖獗的日子里,都有这样性格的人,他们深信:“严冬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赞赏梅花精神!赞美具有梅花性格的人1四、指出下面短文的弊病,并加以修改。石头颂“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理想,迎接欢乐……'‘这支歌引起我不尽地联想。石,一无规则,大小参差;二无色香,平淡无味。然而哪座山无石?哪条河无石?哪座屋离得开石?现代化交叉立体公路,更离不开石头。我赞美石头,更赞美那埋在地下的小小铺路石。它整年整月,躺在地下,任狂风暴雨袭击,任人脚踩,汽车重压,毫无怨言,默默无闻,也从不委屈悲观。这不仅使我想到教师。啊,教师,他多像铺路石啊!他们日夜辛劳,呕心沥血,为培养和造就人才,洒下多少汗水。他们是铺路石。有人说,“铺路石太普通,我要生当作人杰"!啊,教师——铺路石,我要高声赞美你。我从心底歌唱你:“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明天……"
五、命题作文:(1)太阳每天都是新的(2)台阶的联想(3)以。—本没有读完的书为副题,自拟正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外,文体不限。⑷十二年的学生生活,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结识^了许多文学名家:鲁迅、巴金、朱自清、老舍、冰心・・・・・•请以“我与文学家xxx的对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年度报告中指出,进入21世纪的人类要带好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以“带好你的C护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肯定两本护照重要性的前提下,侧重谈带好一本护照的重要意义;②不少于800字。从上面5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自主作文,并请同学帮助你修改,将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收获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