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金鱼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描述这些能力与建构有什么关系?没阐述清楚的能力”为主题展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主题,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再针对地进行教学设计。本课在教学之前了解了学生对金鱼的认识以及他们的记录能力通过什么途径或方法了解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设计。(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科学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在教学设计时,通过每个活动后生成的这些新问题“我们见过什么样子的金鱼?——金鱼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在游动中鳍的作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保证学生一定生成这样三个问题?不如换一种表述方式,从教师设计的角度力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对金鱼的研究:观察金鱼的外部形态——观察金鱼的运动——将金鱼的运动方式与形态特征建立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单元最后一个着重认识的小动物,教材安排四次认识小动物的个体,是因为动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增强学生对动物的感性经验,感受到动物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丰富学生的直接认识。从本单元涉及的四种动物来说,金鱼是水生动物,代表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一类动物,这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本课的重点并不是饲养金鱼,而是通过观察金鱼的外形,了解金鱼的身体结构,认识到鱼类有着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教材涉及四个活动: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观察金鱼的吃食;观察金鱼的呼吸;比较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活动,我对教学活动做了一些删减。本课的重点活动订确定为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鱼身体的外部形态,知道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教学重点抓得不够准确,缺少高度,没能将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建立联系。其他活动学生可以在课下饲养金鱼的过程中继续观察研究。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通过这一册的教学,要形成学生基本的观察能力。本课是继《植物》单元后《动物》单元的第六课,在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已经了解我们要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指学生用感官去观察事物,观察要有序。本课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金鱼的身体结构,并把观察到的及时记录。本课重点通过观察金鱼,培养学生记录、描述的能力。注意与上一自然段的逻辑关系。前面说教学重点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这里又说重点是记录和描述能力。记录能有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使交流时语言,逻辑更有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一部分学生能画出金鱼,但是鱼鳞、鱼鳍画得不准确。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画得都不像金鱼。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了提高学生观察记录的实效,也为学生交流描述时更清晰,我对记录单进行了改进。为能力强一些的孩子提供的记录单上只有鱼缸,能力弱“绘画能力弱”不等同于“能力弱”
一些的孩子记录单中我增加了金鱼外轮廓图,这样对于学生来说省去很多时间。记录单后都增加了两个问题“金鱼的身体分部分?金鱼是靠什么运动的?”让学生观察后进行小结和梳理,也为交流做准备。为了交流活动中学生能按顺序清楚地描述金鱼的外部结构,引导学生按记录表中的顺序进行描述“通过观察我发现:金鱼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上长着什么?我还发现:金鱼的身体分部分?金鱼是靠什么运动的?”。教学目标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知道鱼的身体的外部形态(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了解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适当渗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逐步培养学生细致、持续的观察态度;记录该课的记录很大程度上是促进学生细致观察与描述的能力。4、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以及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鱼的身体的外部形态,知道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二)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金鱼,利用记录单记录金鱼的外形,培养学生记录、描述的能力。设计思路新课标对观察课的要求是: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能以一种动物为观察对象,探究它是如何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的。在本科教学设计中,通过每个活动后生成的这些新问题“我们见过什么样子的金鱼?—金鱼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在游动中鳍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对记录单的改进,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提高学生观察记录的实效,也为学生交流描述时更清晰,重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金鱼,培养学生记录、描述的能力教学资源为每小组准备:2-3条金鱼;每人一张记录单。教师准备:2-3条金鱼;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出示金鱼图片的幻灯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金鱼)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金鱼,说一说这些金鱼是什么样子的?(分别是绒球、鹤顶红、珍珠、龙睛、水泡等)了解原有知识,调动积极性,引入本课话题。
二、师生互动,观察金鱼三、拓展延伸、课后探究课后作业教师出示两幅学生课下画得的金鱼插图或用文字描述哪里不一样,让看教案的人能明白教师引导(按顺序观察)简单介绍观察记录单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观察活动教师认真倾听,及时进行引导和补充出示金鱼正确结构图PPT“金鱼的身体结构、运动器官”教师适时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播放录像《鳍的作用》播放录像《金鱼在水中呼吸》1.提出问题学生发现两幅画中所画的金鱼外形不一样,从而提出问题:金鱼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呢?2.观察方法学生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观察,观察的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预设:认真仔细的观察;把金鱼的样子画下来;从头到尾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3.学生开始观察金鱼,记录4、汇报交流观察(1)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整理自己的记录单,小组交流:怎样清晰地描述我们的观察结果?(2)一个学生进行汇报其他同学作为小老师,注意倾听,结束后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针对发言进行补充。5、总结概括,形成概念学生适着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总结概括金鱼的结构特征?观看的同时,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观察图(红色笔)学生按顺序介绍金鱼外形:金鱼的身体分三部分:头、躯干、尾,用鳍游泳,有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尾鳍。鱼鳞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6、观察金鱼在水中的游动(1)学生提出问题:金鱼的水中游动时,身上的鳍都起到什么作用呢?(2请同学们再一次观察金鱼在水中是怎样游动的,它的鳍起到什么作用呢,把发现记录到记录表中。(3)学生观察(4)全班交流(5)看录像,了解鳍的作用1.学生指出:金鱼用鳃呼吸2.学生把金鱼带回去,继续饲养、观察比较蚂蚁与金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填写维恩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察并记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根据学生需求,有效的指导。培养良好的观察方法与习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记录。培养持续观察能力关注学生活动中的问题给学生时间,从观察画图思维转换成语言思维从第一个学生发言开始,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后面的发言在此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呈上升阶梯状。对于学生发言要给与及时地评价与鼓励。在不断观察交流中,构建概念。培养概括能力自我修正,培养自醒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最起码的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金鱼尾鳍鳞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躯干头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根据评价思想,我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评价计划。在探究活动中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课后通过学生课堂记录表以及课后作业:比较蚂蚁与金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中,重点培养学生对特定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内容和采用更多的观察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作观察记录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基于此,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在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进行前测每看到前测的方式、内容及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环节的衔接非常流畅。2采用了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指导思想,教学设计时,通过每个活动后生成的这些新问题“我们见过什么样子的金鱼?—金鱼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在游动中鳍的作用?”,激发着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通过对记录单的改进,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提高学生观察记录的实效,也为学生交流描述时更清晰,重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金鱼,培养学生记录、描述的能力
记录单1我观察的金鱼2008年11月日年级班姓名金鱼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上长着什么?请你画下来: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1.金鱼的身体分部分,分别由组成。2.金鱼是靠什么运动的?。3.我的其他发现:记录单2我观察的金鱼2008年11月日年级班姓名金鱼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上长着什么?请你画下来:
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1.金鱼的身体分部分,分别由组成。2.金鱼是靠什么运动的?。3.我的其他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