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教科版科学三上3.6《砖瓦和陶器、瓷器》word教案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教学难点: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教学准备:学生:不同种类的砖瓦和陶器、瓷器各一小块、铁钉、一杯水、滴管。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砖瓦和陶器、瓷器1.导入师: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之精神的文化底蕴,给你印象深刻的中国古文化是什么呢?其中有一个文化就是介绍中国的陶器和瓷器。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师:(教师播放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图片。)你们在播放的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它们的用途吗?生一一回答教师总结:砖瓦的用途主要是造一些建筑物,陶器、瓷器的用途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用来装饰和盛放东西。2.描述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外观特点。师:砖瓦和陶器、瓷器看起来怎么样啊?外观上看起来,你觉得怎么样?用词语来描述它。并填写在书本59页。(学生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进行观察)生先描述。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砖瓦、陶器、瓷器的特点。
总结:砖瓦的描述:砖都是四四方方的,手捏有点硬,有点重,表面粗糙,砖的颜色不一样。陶器和瓷器的描述:各种不同的形状,圆形比较多,看起来很漂亮,瓷器表面很比较光滑,陶器表面不太光滑,像碗一样的形状,手拿有点重。二、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1.复习前4节课的内容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在前四节课中,我们学了比较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一定的方法来判别这些特点。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可以判别哪些材料的特点呢?生一一讲述。2.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师:能运用前几节课学到的方法来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吗?利用桌子上的材料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动作快的小组可以检验它们的多种性质。学生开始实验。并完成书本60页的表格。硬度是否容易吸水在水中的沉浮是否容易折弯砖瓦陶器瓷器3.汇报表格内容,并进行对表格的分析总结出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板书:较硬、砖较容易吸水、在水中沉、柔韧性不好。)三、黏土的变化1.砖瓦的制作过程师:书本第60页有制作砖的过程,请同学们看看。说说砖是如何制作而成,它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师:知道瓦是如何制作的吗?(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不清楚,通过教师的课件演播和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师:那陶器和瓷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同样用课件演播和讲解的形式讲给学生听。)2.总结砖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出示)板书:砖瓦和陶器、瓷器砖较硬较容易吸水在水中沉不易折弯瓦硬较容易吸水在水中沉不易折弯陶器很硬不会吸水在水中沉不易折弯瓷器很硬不会吸水在水中沉不易折弯
附送:2019秋教科版科学三上4.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word教案教学目标:1、比较水和油,知道它们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2、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学会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3、培养学生注重事实、细致地观察、尊重他人、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活动一材料:2个烧杯(一杯水,一杯食用油)、2根木棒、科学记录纸2张、1块玻璃、1张报纸、2支滴管、教师:(油和水各一瓶预备)形状不同的容器3样、天平、2根吸管、2个烧杯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看得见,摸得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没有它就活不了。谜底:水2、颜色黄又黄,跟水一个样。身子比水轻,炒菜离不了。谜底:食用油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二、用感官观察水和油1、说说观察方法生1:看一看生2:听一听生3:摸一摸师:老师建议大家摸完后赶紧用纸巾把手擦干净。生4:闻一闻生5:尝一尝师:这液体不干净的,你敢尝吗?生:不敢了。师这就对了,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不提倡用尝的方法,这样既不卫生,也不安全。2、用感官直接观察水和食用油师:原来有那么多方法可以比较水和油,假如把这样的一杯水和一杯油放在你们的桌上,你们能快速把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都找出来吗?生:能师:在你们观察前老师给你们一点温馨提示:(1
)、在组长的带领下,安全有序地做实验,并注意保护实验器材和保持桌面卫生。(2)、各小组记录员准确及时地把观察结果填在记录卡上。(3)、交流时音量尽量小,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全班齐读)师:那就请各组上来领取材料开始观察吧!比一比哪组发现的特点多。小组观察比较,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一。3、交流师:通过我们细致的观察,一定有不少新发现了吧!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三、观察、比较不同的液滴1、导:刚才,我们进行的是一杯水和一杯油的比较,如果从它们中各取一滴分别滴在报纸或者玻璃上,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知道吗?2、设计活动方案师:要想找到水滴和油滴的不同,我们还需要先用这个(出示滴管)取出液滴。师:这个叫什么?生:不知道师:这叫滴管(使用滴管时首先要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滴管中部,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上部,再把它浸入液体中慢慢放开,液体就跑到滴管中了,要滴液体时只需轻轻挤压,像这样,不可以太用力哟!)师:你会用滴管了吗?
生:会了。师:为了更准确地比出水滴和油滴的不同,我们滴液滴时还要注意什么呢?(1)生:要让水和油一起滴师:一起滴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水滴在纸上,油滴在玻璃上?生:不是,要一起滴在同一个物体上。(同时滴在同一物体上)师:你们考虑得很对,呆会儿两位同学可以把水和油同时滴在玻璃上,观察记录后再把它们同时滴在报纸和蜡纸上观察。(2)师:还有要注意的吗?生:我觉得水和油不能滴的太多(液滴不能太多)师:你说得对,那你认为滴多少比较合适呢?生:两三滴吧。师:你们觉得呢?生:可以。师:好,呆会我们就滴两滴吧!(3)师:同学们,你们再看,像我这样同时滴行吗?生:不行,太高了,水和油会溅起来的。生:不行,液体靠得太拢了,水和油会混到一起的。师:是的,我们滴的时候要一样高,但不能太高了,而且两滴液体也要隔一定的距离(滴的高度一样,液滴要保持距离)(4)再仔细想想,滴好后我们可以把它们拿起来观察吗?生:不能。师:那看不清楚怎么办?生:可以蹲下来看。生:对了,滴好后,不准移动玻璃片和报纸,我们可以蹲下来,从正面、侧面仔细观察。师:看来,小小的实验也还是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接下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像科学家那样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现在,请记录员取出记录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记录表吧。
师:有不明白的吗?生说3、比较液滴实验。师: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下面请各小组取出材料开始实验吧!小组比较液滴4、交流:师:哪组愿意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生:在报纸上,润湿纸的面积水比油大;水的渗的速度比油快;在玻璃上,水滴更圆,而油滴要扁一些。师板书:水滴更圆,油更扁;水渗得快,油渗得慢;水滴浸湿纸的面积大,油比较小;四、比较水和油的轻重师导: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水滴和油滴这么多的秘密。其实,水跑到油里,油跑到水里的时候也很有意思。你们想不想来做这个实验?生:想师:水跑到油里的实验,哪几组来做?油跑到水里,哪几组来做?小组实验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生:水沉在下面,油浮在上面。师:是吗?你们有没有让水和油充分在一起呀!还是用筷子帮帮它们,好好搅拌一下吧。(搅拌时,筷子尽量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杯子很容易碰碎的)小组搅拌师:现在,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生:水还是在下面,油浮在了上面。
师:咦,这是为什么呢?生:大概是水比油重吧!师:挺有可能的,你还有好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吗?生:用秤称。师:这种方法很好,可以准确称出谁轻谁重。你们看,这是天平称,称物体时,要先把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再称。出示不一样多的水和油,师:我比这两杯液体轻重行吗?生:不行,它们不一样多师:对了,比较轻重时,水和油要一样多,像这样(出示同样多的水和油),就可以把水和油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了,如果水重,天平会怎样?如果食用油重又会怎样?生:如果水重,天平倾向水的一方;如果食用油重,天平就会倾向食用油的一边。(演示实验)师:原来水真的油重,怪不得油总浮在上面呢师:将吸管放入装有同样多水和食用油的烧杯中也能比较出油和水谁重。(师演示)五、研究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形状各异的容器,你们看(演示倒水),谁能说说这里面的水是什么形状的?生:正方形的师出示U形管,直接演示:将方形管中的水倒入师:你现在观察到的水是什么形状?生:U形的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水装到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是什么形状。师:这就是说水有没有固定形状?生:没有。师:让我们再来看看食用油吧!师用同样方法演示食用油。师: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油装到什么形状的容器里也就是什么形状。师:这就是说油也……生:没有固定形状。(出示维恩图)师板书:没有固定形状师:这是水和油共有的特点,仔细想想,水和油还有相同的特点吗?生:会流动;都会形成液滴……接着说不同点六、师:水和食用油谁会被点燃呢?(食用油)七、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找到了水和食用油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它液体有没有这些特点呢?你们想研究吗?生:想师:让我们课后继续研究吧!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