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上《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ID:1070886

大小: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a.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b.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二、教学课题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百度图片】制作物体的材料http://image.baidu.com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三、教材分析教科书共两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给它们分类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教科书插图给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其依据是“根据所用的材料不同”,然后归纳材料的特点。提示特点归纳的依据是硬度、在水中沉浮的能力、柔韧性和吸水性。在填写教科书第61页的图表时,与第1课不同,教师要关注学生填写得是否正确。因为这可以评价学生在材料的性质方面理解到了什么程度。当然,三年级的小学生在这时对材料的理解还是极其有限的,不能涉及化学性质和组织结构方面,但适时的引导对他们是必要的,建立正确的认识也是必需的。组织全班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表格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从第2课到第5课,学生对材料物理性质的测试检验是分开进行的。此时将它们汇聚成一张表格,怎样表达呢?这张表格正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对常见材料的性质进行描述。从三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建议用“↓”或“↑”表示,其他部分用“√”或“×”表示。显然,这里的判断是带有比较性的,是建立在本单元学习基础上的,是反映这种材料的整体特性的,是指常见材料而不是某一种材料中的某一特别品种的。如果学生的水平能够达到对每一种材料的物理性质作不同程度的描述,这张表格的表达可以更复杂一些。一般情况下,可按下表呈现: 木材纸金属砖陶瓷塑料容易被划出痕迹吗?√√×√×√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容易折弯吗?√√√××√容易吸水吗?√√×√××第二部分:材料与环境这里出现了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概念,需要教师举例说明和讲解。建议教学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对能够再次加工利用的材料进行梳理和介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时播放与材料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视频资料或图片也是十分有益的。第三部分: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材料与人类的关系,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认识探究材料的意义。“蔡伦与造纸术”,可以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伦在历史上的贡献,认识发明在历史上的作用。复合材料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课后阅读与实践。例如鼓励他们做一张用普通纸和塑料薄膜做成的复合纸,并同普通纸的性能进行对比。【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一、教学方法1.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出示实物【百度图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http://image.baidu.com并利用教科书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需要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不同的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用途。使用记录单进行记录。对有异议的物品(比如剪刀由金属和塑料两种材料组成)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2.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根据硬度、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柔韧性和吸水性,对6种常见材料进行整理和总结。3.材料与环境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来源和最终去处的讨论、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合理使用材料,减少破坏、污染环境的重要性。【百度视频】环境污染的危害http://video.baidu.com4.复合材料的认识提供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的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建议学生课下进行复合纸和普通纸的对比研究。5.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身边的材料二、教学过程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百度图片】可回收材料http://image.baidu.com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1.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复合材料”。  2.展示自制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复合纸与普通纸的对比研究。 五、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百度视频】如何使用百度(演示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I4Z8fvSKms/一、教学反思《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6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特别是与第1课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在第1课,学生从周围的物品开始关注材料,寻找常见材料,并试着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它们。显然是从已有经验出发的,是他们对构成物体材料的经验性描述,反映了他们对材料的初始认识和理解。从第2课开始,教科书引导学生分别对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进行了独立的探究和测试。在第6课,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新的情境。在第7课,他们将再次回到生活的场景中去,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周围的物品分类,同时总结6种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想见,这时学生头脑中的各种常见材料,已不是纯经验层面上的了,他们已经有了科学描述的方法,已经能够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描述和比较它们。气泡图的使用也使他们关注到材料除显着特征外的其他特征方面,使他们能够从材料更多的属性方面去识别它们、认识它们。对6种材料性质的总结,也使学生们有机会不是从一个方面,而是多个方面对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性质在描述物体和组成它们的材料方面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阶段,呈现和回忆学生们在本单元第1节课上所填写的表格和对材料的描述是必要的。这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在材料认识方面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建立探究学习的信心和增强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材料与环境的话题在本单元结束时再次提出,也是为了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在学生形成对材料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学校:青州市弥河小学姓名:刘建岳职称:一级教师电话:13963680358电子邮件:qzmhljy@126.com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弥河小学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本人,男,汉族,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青州市弥河小学校长。先后获得潍坊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青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