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2、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教学重点:用更多的方法、充分的证据证明空气的存在教学难点:对无法看到的现象(空气的存在)如何把现象放大,让学生感知到教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或小黑板绘制气泡图、维恩图;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蜡烛、打火机等。教师备份材料: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吸管等。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好吗?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2、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自由流淌的风,涓涓的流水,缭绕的迷雾,.穿过浓密树叶还会看到会跳舞的阳光,。好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清馨画卷,多么美妙的早晨呀,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二、我们知道的空气1、师: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课件整理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三、空气存在吗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袋子里真的有空气吗?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2、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组选择一种方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注意要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教师可适当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点拔。①用透明塑料袋装空气,使空气鼓起来。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③把玻璃杯倒扣水中。④吹气球……)3、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演示实验过程,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 四、比较空气和水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回顾水的特点;→相同的地方;→比较不同。(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然后把它们填写到课本77页。)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3、探究空气比水轻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①装一杯空气(空杯子)与水比较轻重。②装一袋子空气和一袋子水来比较。4、空气的流动①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可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可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②动手画一画风。③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五、总结与延伸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