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2空气的成分(2)课型: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阅读空气成分发现过程的资料,使学生对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探究过程有所体会;2、知道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得到氧气。学习重点、难点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得到氧气。二、预习导航1、空气中占体积分数为78%是____________,占21%的是___________,其它还有________________以及其它杂质。2、我们用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制取液氮和液氧。在低温下加压,把空气转变为淡蓝色的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人们将液氮和液氧分别装入色和色的钢瓶。3、在相同条件下:(1)分离100升空气,大约可得氧气升,可得氮气升;(2)分离升空气,可获得42升氧气;(3)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米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米3。4、早在18世纪,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瑞典化学家舍勒B.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三、学习过程1、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1)氧气和氮气的发现2)氩气的发现《第三位小数的胜利——氩的发现》英国著名科学家雷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氮气,一种方法是从空气中分离得到,另一种是分解氨气获得。他经过反复实验,总发现两者得到的氮气密度值相差大约0.001。应该说,这个数值并不大,完全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但雷利没有放过它,而是进行了积极的坚持不懈的探索,最后在其他科学家的协助下终于发现了稀有气体之一的氩气。人们把氩的发现称为“第三位小数的胜利”,因为它是从0.0064克的微小差别开始的。也有许多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是从微小的差别开始的,但也有不少的发明创造的机会却从这种微小的差别中失去了。升温2、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和氮气降温、加压(1)过程:空气态空气后气先逸出剩余主要是气;
这样既制得氧气,又得到氮气。(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不同;(3)点评:工业制氧过程是变化。四、课后检测A1、我们用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制取液氮和液氧。在低温下加压,把空气转变为的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人们将液氮和液氧分别装入色和色的钢瓶。2、早在18世纪,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瑞典化学家舍勒B.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4、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A.4:1B.1:4C.1:5D.4:55、“生物固氮”是利用空气中的()A.氧气B.惰性气体C.氨气D.氮气6、成年人1分钟需要吸入8升氧气,则10分钟内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大约是()A.100升B.500升C.400升D.320升7、关于氮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B.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高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易与许多物质反应D.利用沸点不同可以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8、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里填充了()A.二氧化碳气体B.氧气C.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D.空气B1、氧气和氮气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会变成液态,这个状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液化D.汽化2、氮气在液化时要()A.放出热量B.吸收热量C.不吸热也不放热D.先吸热后放热3、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和氮气是利用了它们()A.凝固点不同B.熔点不同C.沸点不同D.颜色不同4、我们常看到盛液氧的钢瓶漆成的颜色是()A.黑色的B.红色的C.黄色的D.蓝色的5、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的事实,我们可以推知氧气和氮气是色、味的
气体,沸点比水。6、氧气和氮气液化后装入钢瓶,装氮气的钢瓶漆成色。与运输气体相比,运输液氧的优点是。7、人呼吸时,氧气是的,因此病人所吸的氧气也可以是的。(填“纯”或“不纯”)8、利用沸点的不同可将氧气与氮气分离开来,那么液氧与液氮的沸点各是多少摄氏度?查一查资料,并记录。想一想,将液态空气升温,先变为气态的是氧气还是氮气?9、医院里的病人吸氧时,氧气从钢瓶出来,要经过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五、教学反思1.我的收获2.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