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韩愈《进学解》郑楚君林雪仪
作者(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自称郡望为昌黎(今属河北),故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唐贞元二年(788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但接连三次失败。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还不能立即做官,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也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贞元十六(800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贞元十七(801年)通过铨选。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韩愈在贞元十七年(801年)从政之初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元和元年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改真博士,元和四年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就任职的情况分析,有初次从政出任末职,也有贬官回朝暂任其职,还有从御史降任该职。一个小小的冗散闲职韩愈竟然出任三次,足见其仕途的坎坷。
韩愈韩愈的重要思想政治思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中央集权。哲学思想:恢宏儒道,排斥佛老。文学创作思想:倡导古文,反对骈文。主张:“文以载道”(写文章要为宣传儒家正统思想服务);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把文学视为抒发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提倡创新,要求“唯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反对抄袭前人做“剽贼”
写作意图《进学解》是韩愈仕途不畅时发泄的牢骚。马其昶云:“《进学解》出于东方朔《客难》、扬雄《解嘲》,而公过之。孙樵所谓韩文公以《进学解》穷者此也。孙樵又与王霖书曰:“玉川子《月蚀》诗,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鞚勒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这篇文章虽然是仕途坎坷、发泄愤懑不平,但在写法上却很讲究。采用传统大赋主客问答的形式,伸主而抑客。正面立论,反面驳论,与伸张立论相结合,一波三折,层层深入,确实耐人寻味。
导语俗话说“病蚌成珠”,“久病成医”,“不经三九寒,那得梅花香”等,这些话都包含着一个意思,人的才能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得来的。古往今来的圣贤,比我们吃得苦多一些,经历的挫折多一些罢了。当然,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方法,比我们高明许多。《进学解》是韩愈的牢骚之词,我们听听韩愈是如何对待人生旅途上接连不断的挫折的。
《进学解》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解说,分析
听一听,读一读
第一段
原文译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而荒废由于游荡玩乐;德行的成就由于思考,而败坏由于因循随便。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当前圣君与贤臣相遇合,法制健全。拔除凶恶奸邪,晋升英俊善良。具有微小优点的都已录取,称有一技之长的无不任用。搜罗人材,加以甄别、教育、培养,对他们刮去污垢,磨炼得闪闪发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大概只有侥幸而得选上的,谁说多才多艺而不被高举呢?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诸位学生只怕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看不清;只怕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第一部分: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故诸生只须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录用,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于“业”。“行”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关于“业”和“行”的教诲都不是泛泛之语,而确是韩愈所执著的立身处世之大端。
先生训示提出观点称颂政治清明有司选拔任用公正细致对英才的教化得法指出人才可以尽展其能的客观条件
“幸”细究作者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第二段
原文译文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们这些学生侍奉您先生,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着诸子百家的书籍。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探索它深奥的旨意。不知满足地多方面学习,力求有所收获,大的小的都不舍弃。点上灯烛夜以继日,经常这样刻苦用功,一年到头不休息。先生的从事学业可以说勤奋了。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弥补儒学的缺漏,发扬光大精深微妙的义理。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寻找渺茫失落的古代圣人之道的传统,独自广泛搜求、遥远承接。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回那狂涛怒澜,尽管它们已经倾倒泛滥。
原文译文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意味浓郁醇厚的书籍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英华采,写作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向上规模取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奇而法,《诗》正而葩;《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太史公的记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而曲调各异。
原文译文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作敢为,长大之后通达道理,处理各种事情,左的右的,无不合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有成就的了。可是在公的方面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的方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前进退后,都发生困难,动一动便惹祸获罪。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命与仇谋,取败几时。您的命运与敌仇打交道,不时遭受失败。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已为缺衣少穿而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训别人干么呢?”
第二段: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大意谓先生的“业”、“行”均很有成就,却遭际坎坷,则业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先说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于“行”。这里生徒所说实际上是韩愈的自我评价
以学而言,他曾说自己“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上兵部李侍郎书》),并能穷究奥妙,达于出神入化之境。以文而言,他以“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许,欲以古文明道,传世不朽。以捍卫儒道而言,他说道统久已不传,即使荀子、扬雄也还有小疵,隐然以上继孟子、振兴儒学自期(见《原道》等文)。以为人行事而言,他自称“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送穷文》),即坚持原则,正直不苟;又颇自负其政治才干,青年时便说己潜究天下形势得失,欲进之于君相(见《答崔立之书》)。这些评价,虽有的受到后人讥评,如有人批评他儒道不纯,但大体说来,他在这几方面确实都相当有成绩。
生徒所谓“三为博士,冗不见治”,即指一为四门博士、两为国子博士而言。冗,闲散之意。博士被视为闲官。不见治,不能表现其治政之才。“头童齿豁”,也是真实情况的写照。韩愈早衰,三十五岁时已自叹齿落发白,作《进学解》时更已发秃力羸,只剩下十来个牙齿在那里摇摇欲坠了。仕途失意和体力衰退,使他愤慨而悲哀。生徒的这一大段话,其实正是他“不平而鸣”,借以一吐其胸中块垒而已。
学生诘难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的反驳,分两层完全推到先生的说法。第一层: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这里生徒所说实际上是韩愈的自我评价
第二层:指出先生不被重用,遭遇可悲。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第三段
原文译文先生曰:“吁,子来前!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啊!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牛尿、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啊。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材,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
原文译文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
原文译文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岂不是幸运么?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
原文译文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至于商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
第三段:先生回答生徒的话。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次说孟轲、荀况乃圣人之徒,尚且不遇于世;则自己被投闲置散,也没有什么可抱怨。最后说若还不知止足,不自量力,岂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吗?这里说自己“学虽勤而不繇其统”云云,显然不是韩愈的由衷之言,实际上是反语泄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是说自己动辄遭受诽谤,而同时却名声益彰。这就更有讽刺意味了。
这里所谓“名”,主要是指写作和传授“古文”的名声。《答刘正夫书》也说:“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韩愈就是因“奋不顾流俗”,作《师说》,教后学,而遭受谤言,不得不匆匆忙忙离开长安的。至于说孟、荀不遇云云,看来是归之于运命,借以自慰;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于古往今来此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他看到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总是“贤者少,不肖者多”,而贤者总是坎坷不遇,甚至无以自存,不贤者却“比肩青紫”,“志满气得”。他愤慨地问:“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均见《与崔群书》)这正是封建时代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常有的感慨。可贵的是韩愈并未因此而同流合污。他说:“小人君子,其心不同。唯乖于时,乃与天通。”(《送穷文》)决心坚持操守,宁可穷于当时,也要追求“百世不磨”的声名。
先生自责第一步:以匠人因材选木、医师俱收并蓄各类药材,引出宰相用人是量才录用。第二步: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不遇于世的悲惨结局。第三步:言自己才学远不如二儒,却沾恩泽,“投闲置散,乃分之宜”,不必计较财贿班资。
宰相的职责是量才录用,大儒如荀子、孟子,言行已达圣人地步,尚且遭遇不幸,不才如我,未被革退已属万幸,岂能责备有司之不公不明?此段叙述委婉曲折,似在为有司开拓,实则不然。
标题解析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醲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先生劝说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舒愤懑(men)之作。
中心论点执政者不以德才取人,用人是不明不公的。
《进学解》是韩愈仕途坎坷时发泄的牢骚之词。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一代伟人。他在穷困时抒发的牢骚,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素质化导向我们常常自期甚高,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很低。这种情况,在圣贤中也屡见不鲜。韩愈曾认为自己才高不售,屡遭摈黜。仅博士一职,就做过三次!其实,有许多祸患是由我们自身缺陷招致的。这需要我们对于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人只有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取得进步。越是无路可走的时候,越是思想升华的机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改变一种思维方式,你会得到脱胎换骨式的进步。年轻人多吃一些苦,经历一些挫折,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年轻人也是在一次次挫折中增长才干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请记住:牛马负重凭的是体力,人能承担重任,靠的是心理承受能力!
一、《进学解》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具有典型意义。二、《进学解》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第二段先大段铺写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数语写其不遇之状,语气强烈。其间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转折,而全段总的气势是酣畅淋漓的。第三段则平和谦退,似乎火气消尽;而细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无奈、愤懑、嘲讽种种情绪包孕其中,其文气与第二段形成对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谐趣。如先生谆谆教诲,态度庄重,而生徒却以嬉笑对之;先生为说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贬抑,甚至自称盗窃陈编。这些地方见出先生实处于被动,而具有滑稽意味。艺术赏析
三、全文结构虽简单,但其内在的气势、意趣却多变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鲜,又与其语言的形象、新颖有关。以“口不绝吟”、“手不停披”状先生之勤学,以“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形容其碌碌无为,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写选拔培育人才等等,不但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机杼。至于“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词语,既富于独创性,又贴切凝练,今天都已成为常用成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将丰富的人生体验提炼为短句,发人深思,有如格言。在一篇不长的文章中,此类具有独创性的语句却如此之多,实在使人不能不惊叹作者在文学语言方面的创造能力。艺术赏析
四、本文文体系沿袭扬雄《解嘲》,采押韵的赋体,又大量使用整齐排比的句式,读来声韵铿锵,琅琅上口,也增加了其艺术的魅力艺术赏析
艺术赏析集中地反映了那些出身寒微而壮志难酬的知识分子的穷困处境和苦闷情怀。骈散结合,随意换韵的表现手法,整个作品既有整齐对称之美,又有参差变化之妙;既和谐铿锵,而又自由奔放、对宾主对答,扬主抑宾的传统形式,既有所继承,更有创新。虽扬主抑宾,但抑扬颠倒,别开生面,不落窠臼。师生对答,完全切合师生的身份和情感,语言亲切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更加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满纸辛酸泪一片干谒情韩愈《进学解》浅析——王庆堂
《进学解》\成语
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韩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已经接近成语
第一类: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业精于勤yè jīng yú qín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行成于思xíng chéng yú sī行,做事。事情之所以成功在于反复思考分析。爬罗剔抉pá luó tī jué爬罗,搜集;剔决,筛选。广泛收罗,仔细挑选。刮垢磨光guā gòu mó guāng刮去污垢,磨出光亮。原指培养人才时磨砺而使之高尚纯洁。后比喻使旧事物重显光辉或仔细琢磨,精益求精。
贪多务得tān duō wù dé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亦指贪心很大,定要满足欲望。细大不捐xì dà bù juān原指各方面的内容兼收并蓄。现多指小的大的都不放弃。兀兀穷年wù wù qióng nián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本指高耸突出的样子。现比喻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补苴罅漏bǔ jū xià lòu补,苴:填补;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第一类: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
张皇幽眇zhāng huáng yōu miǎo皇:大,显。指阐发、张扬思想或著述中的深妙精微之处。含英咀华hán yīng jǔ huá比喻仔细体会文章中的精华。佶屈聱牙jí qū áo yá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同工异曲tóng gōngyì qǔ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第一类: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
动辄得咎dòng zhé dé jiù辄,即;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冗不见治rǒng bù jiàn zhì冗:繁杂;治:治绩。事务繁杂,无所建树。头童齿豁tóu tóng chǐ huō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头顶秃了,牙齿缺了。形容人衰老的容态。牛溲马勃niú sōu mǎ bó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第一类: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
败鼓之皮bài gǔ zhī pí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纡余为妍yū yú wéi yán纡余:指有才气的人态度从容大方;妍:美。指人的才气、气度也是一种美。卓荦为杰zhuó luò wéi jié卓荦:超绝,特出。指超绝出众的杰出人才。辙环天下zhé huán tiān xià辙:车轮碾过的痕迹。乘车环游天下。投闲置散tóu xián zhì sàn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第一类: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
第二类: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提要钩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力挽狂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闳中肆外(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闳:博大;肆:奔放,淋漓尽致。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号寒啼饥(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兼收并蓄(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第三类:韩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跋前踬后bá qián zhì hòu语本于《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疐,音zhi,跌倒。诗的原意是说,狼向前走,便踩着颈下肉;往后走,则被尾巴拌倒。韩愈将《诗经》中这两句话,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用来比喻进退两难。各得其宜语源于《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韩愈巧妙地将“所”字变成“宜”字,指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第四类: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已经接近成语左右具宜左右:指各个方面。宜:做得恰如其分。指做事恰如其分。较短量长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指比较长短,评论优劣。如:歌清舞妙,尽开怀抱。又何须较短量长,此生心应自有天知道。绝类离伦jué lèi lí lún离、绝:都是超越的意思。伦、类:都是“类”的意思,指一般人。安坐而食安坐,安稳地坐着。谓不劳神费力。
思考练习1、我们所做的工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你一般会怎么做?像祥林嫂一样一遍遍的诉说,还是像阿Q一样自欺欺人?诉说不起作用,最好不要诉说;自欺欺人是逃避,不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都不说,在行动中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思考练习2、孔子门下高徒每人都有一个特点,唯独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为“好学”,想一想,为什么?所谓的好学,就是控制自己的情感,不会放任情感随意发泄;所谓的好学,就是时时检讨自己的言行,不犯重复的错误。
思考题1、分析《进学解》中韩愈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2、韩愈对待挫折困难的态度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3、熟读全文,并背诵课文。
扩展阅读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874102.htmhttp://www.zhixing123.cn/ziyuan/1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