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八下《名二子说》word说课稿2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长春版语文八下《名二子说》word说课稿2篇

ID:1071425

大小:2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二子说》说课稿      通榆二中 孙鑫各位领导、老师好!我是通榆二中的孙鑫。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名二子说》,我说课的内容为: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设计五个部分。一、说教材1、本文是长春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名二子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而托物引喻是本文的主要手法。通篇以车设喻,既贴切又形象。上段尾“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既是对儿子谆谆告诫,也是对儿子的性格充满忧虑!而下段尾“辙乎,吾知免矣!”则流露几分赞许,鼓励!写出了文学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盼。本文文笔简练,质朴,全文只短短八十四字,言词恳切,意蕴深长,虽是舐犊之情,感人至深,所以教学中还是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让同学们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他们的胸怀,也启示着我们的人生。二 说学情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具备自主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但是分析还不够到位。所以既要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是一方面。又有教师指导一面。三 教学目标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最好工具,学习文言文必须从文字入手,品味语言开始。理解文言词语,了解写作背景后,在品读中再次感悟文章的深意。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理解识记重点文言词句,熟练诵读通译全篇古文。能力目标:学会阅读赏析,结合文章背景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情感目标:了解和学习我国古代姓名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内涵。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深意,准确熟练熟读译文。教学难点:理解苏洵给儿子命名的深意,启示人生。四、教学方法:诵读法    古诗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自由读、齐读和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朗读竞赛,和老师进行PK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诵读水平。   点拨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方面,但在内容理解上还是有困难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通过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延伸法   了解名字的文化知识,并联系自己的名字谈谈,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幅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你知道这一门三父子指的是谁吗?(教师设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父亲苏洵在当年给儿子起名时深有讲究,你想知道原因为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洵的《名二子说》(板书)2、首先让我们走进这苏门三父子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年轻时应试不举,仁宗嘉祐初年携二子入京,其文受到欧阳修称赏。长于散文,尤擅政论,名作《六国论》。苏洵子女六人,长子和三个女儿均早逝,只剩苏轼苏辙两个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赋文书画各有千秋,是北宋少有的奇才。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遭贬谪,为人耿直,锋芒毕露。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老,著有《栾城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也被贬官。但是为人淡泊,深沉。3、文学常识:了解说(生答)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4、读课文初读 范读 自由读 提问读 齐读5、翻译课文 释疑文言词语 翻译6、赏析课文:(1)教师解析写作背景:庆历六年,苏洵赴京赶考,尽管才学可以“帝王师” ,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于是,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当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苏洵决心不“使之复为湮沦弃置之人。”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但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学习本文我们就要体会一下这位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良苦用心。(2)理解题目:论说二子取名轼和辙的缘由。(3)苏轼、苏辙两个人的名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带车子旁,和车有关。(4)苏洵寓子“轼”名的深意为何?苏轼起名原因:而苏轼从小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洵希望苏轼要像车轼那样处于要位,放低身段,甘为人扶,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因为苏轼从小生性旷达,苏洵希望他在轼的位置上瞻前顾后,所以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瞻前顾后,谨慎小心。(板书:轼:锋芒毕露担忧)(5)苏洵寓子名“辙”的深意为何?强调辙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功劳、不担责任)对苏辙的勉励。随和淡泊(板书:随和淡泊 关爱)苏辙起名原因: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左右逢源,尽力王事。苏洵希望他像车辙一样甘居人后,仿效依循,深沉持重。对于苏辙,苏洵相对比较放心,取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仿效依循,谨慎持重。这种写作方法是  托物引喻5、拓展:名字知识名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姓名文化,它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古人因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夏商代两代人的名如夏桀商汤;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注重玄学,讲究高雅,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王献之。古人都因名取字,两者相联,通称名字,清朝王应奎做了最权威的阐释: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古人小时有小名,大了叫大名,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6、拓展《洗儿诗》:苏轼在后来反思自己的一生写了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同学们能想到他把一生的经验教训结集成知,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什么名字吗? 7、解析自己名字 8、结课:学以至此掩卷沉思,作为晚辈,作为子女,我们一定不要辜负尊长、父母给予你这名字的深意!9、作业:(1)背诵(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文章,诠释一下你名字的深意。10、板书设计:              名二子说                                                苏洵轼-------锋芒毕露   (担忧)辙-------随和淡泊   (关爱)《名二子说》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名二子说》,下面我对本课的分析:一、说教材(一)地位与作用本文是长春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爱莲说》,了解了“说”的这种文体,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识记重点文言词句,熟练诵读通译全篇古文。②、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③、了解学习借鉴古代关于“名字”的文化知识和内涵。    2.  技能目标:①、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②、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懂得生存的道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启示自我人生。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托物寓意,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情上谈谈。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了好奇。参考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风格特点等因素。在教学文言文时,要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方法传授两方面入手,运用适当的导入,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门前,让学生感觉到走进去的乐趣,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享受到登堂入室的快乐,从而进行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深入体会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并注意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预设好学生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不要高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还要与后面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重难点的确定等环节遥相呼应,不能脱节。三、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为了充分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用正确价值观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二)说教法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质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联系实际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名”进行立体式的解读,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4.教师讲授法:针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由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再由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让学生“会学”,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四、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加强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2~3分钟)通过“古”“今”两个人物对“名字”的讨论导入新课。使学生一笑过后有适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穿插趣味性图片等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1)、简介作者及文体:   ;向学生介绍作者苏洵及文体“说”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和“说”这种体裁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文章     2)、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做好朗读训练,以完成教学目标“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朗读训练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①、配乐朗读,帮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语调。小黑板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学生自由朗读,读通课文,相互提问,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的字词句。③、请一学生范读课文,然后再齐读课文。   3)、探究课文①、苏洵对儿子的名字是如何定义的,寄予了他怎样的期望。②、走近苏氏兄弟探知苏氏兄弟命运。③、写法归纳。3.课堂小结:(2~3分钟)这篇文章很巧妙地借用名字作发挥,对两个儿子进行了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诲,不但表现父亲的良苦用心,而且苏氏兄弟的命运与苏洵对两个儿子前途的预见全同,可见知子莫若父母吗!所以说,还要多听听父母的有益劝告。4.板书设计:板书体现知识要点,使知识系统化,使其更具有系统性、逻辑性,以便学生能够系统地、科学地掌握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本课在板书中加入了图片元素,能够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5.布置作业。为了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那么请大家从考查自己的名字说起,做一次家庭采访,写下令自己感动的记录,让我们大家彼此交流。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教师:王英                                                2011年12月1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