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哉亭记快苏辙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19岁与兄轼同登进士第,次年同试制策。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苏辙为人沉静简洁,鲜言寡欲,性孝友。“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史-苏辙传》)。苏辙散文汪洋澹泊,与父、兄合称“三苏”,他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有《栾城集》、《栾城续集》、《栾城后集》等。背景介绍
【字音】沅( )沔( )子瞻( )东西一舍( )风云开阖( ) 变化倏( )忽舟楫( )草木行( )列皆可指数( )睥( )睨( )骋( )骛( ) 飒( )然而风何与( )焉 会( )计蓬户瓮( )牖( )濯( )长江之清流,揖( )西山之白云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 )者yuánmiǎnzhānshèhéshūjíhángshǔpìnìchěngwùsàyùkuàiwèngyǒuzhuóyīshēng
第一段分析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miǎn)。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始即交待快哉亭的位置和得名原因以思考:此处描写从西陵到赤壁的江流景象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二段分析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shè)。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shū)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行列昼夜指称快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快哉亭命名的哪几个原因呢?描写亭上所见、所闻、所感。
亭之所见长江两岸冈峦山林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历史遗迹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浩淼壮阔)(明丽清新)(流风遗韵)
第三段分析(1)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民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从其中其中运用典故说“快哉”之道思考:苏辙的快哉之道是什么?
(2)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kuài)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yǒu)无所不快,而况乎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hè),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其苏辙记。之第三段分析之之之之之之之乌哉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快哉”之悟思考:此段引入张梦得的事例目的何在呢?
试分析并翻译下列句式特点:(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2)有风飒然至者(3)“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4)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介词短语后置句)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有鱼类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定语后置句)有飒然吹来的一阵风(主谓倒装句)“这阵风,真痛快呀!这是我和老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宾语前置句)如果他心情舒坦,不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翻译句子:①将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译:也没有什么不快活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迎送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享美妙的景物而求得自我的安乐呢!(况:何况状语后置穷、胜、以、适)②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译:这些都是文人游子之所以引起悲哀苦痛而不堪忍受的景象,哪能看到这景物(因此)而感到快乐呢!(判断句所以:表原因胜:禁得住乌、睹、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