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水珠从哪里来 2教案 教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水珠从哪里来 2教案 教科版

ID:1072287

大小:7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珠从哪里来2教案教科版一、教材简析:本课共分两部分,紧紧围绕以下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第一部分:水珠是冰化成的水吗通过给学生呈现“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一现象,引出本课的第一个探究问题: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这个问题是上节课里就已形成了的,这里只是问题的再现。这一问题产生后,希望学生尽可能作出符合逻辑的各种解释或假设。继而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各种解释进行分析和验证,排除不合理的解释。最后要让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第二部分: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通过分析讨论,已经明确了: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自然而然就引出了第二个探究问题: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通过引领学生对比实验: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静静地放在桌子上。隔几分钟时间后,观察两个玻璃杯的外壁上是否也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实验现象:均无水珠出现,从而得出结论:与杯内的冰似乎是有关系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但是,与杯内的冰似乎又是有关系的。那么,小水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形成的?学生重新作出新的假设,一些问题也在学生中产生了: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这些问题,就由学生们课外先去寻求答案,下节课则重点展开这方面的观察、研究活动。二、教学背景:在“冰融化了”这课中,学生们已观察了冰块的融化过程。他们不仅发现了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同时还发现了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也有许多小水珠。对于这些小水珠的来源,学生们一开始往往会有多种解释。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本课就是由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做出尽可能多的解释(或假设),并寻求证据以检验假设。学生们通过分析、检验假设的过程,将会获得更多新的证据,从而做出新的解释……三、教学设计:教学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目标科学词汇:水蒸气、小水珠、融化(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科学方法:假设、实验、分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核心价值观: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于小水珠从哪里来的,经历假设——实验分析——新假设的探究过程。难点: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1.玻璃杯.碎冰;2.多媒体课件3只玻璃杯(大小.形状一样).清水.冰块.纸巾。1.常温下的水2.冰块碎些实验快教学流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假设→实验验证→作出新的假设一、情景再现:1.出示装碎冰的玻璃杯:(1)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发现?(学生应该能马上回答上来:冰冰的.外面有许多小水珠)(2)是啊,在上节课我们就发现了这个小秘密。2.揭题: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板书:水珠从哪里来)二、探究:水珠是冰化成的水吗?1.请猜测一下:杯子外壁的小水珠可能来自哪里。(板书:猜测)鼓励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猜测,如:(1)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2)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漫出来的;(3)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猜测一一罗列在幻灯片上)2.让我们用生活经验来分析一下这些解释是否合理。 (1)师生共同分析这些假设的合理性,把公认不合理的从幻灯片上去除。(2)通过分析.讨论,还得让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三、探究: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那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吗?(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一起点评,可行的都给予肯定。4.选择对比实验进行验证。(1)(多媒体)明确实验要求:a.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水.碎冰.空气。b.静静地放在桌上。c.先观察记录三只杯子外壁情况,隔几分钟后再观察记录。d.可以借用纸巾观察外壁水珠情况。(2)学生分组实验。5.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汇报)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引导得出:水珠的形成与冰是有关系的。(板书:与冰有关)四、重新假设:小水珠从哪里来?1.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冰到底有什么关系?它又是怎么来的呢?请你说说自己的新猜测。(学生作出新的假设)2.预设:可能有学生会提到空气中来的,你可以追问:(1)空气中的什么变来的?(生:水蒸气)(2)空气中有水蒸气吗?(3)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4)水蒸气能变成小水珠吗?(5)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的探讨只是为下节课做铺垫,所以不需要在这节课给出正确答案。3.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课后请查找一些资料,看能不能证实自己的猜测。板书设计水珠从哪里来猜测→对比实验→新猜测 (与冰有关)课外活动查阅有关水珠是不是由水蒸气变成的相关资料生成预见1.水珠从哪里来的初始猜测,学生可能会作出一些不符合逻辑的解释,教师尽可能引导他们不胡乱的瞎猜。2.最后一个环节:重新假设“水珠从哪里来”时,有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是水蒸气凝结而来,这时教师可选择不予以肯定或者否定。课堂评估1.“水珠从哪里来的?”学生能否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进行分析.判断。2.能否设计实验验证“水珠的形成与冰是否有关”。3.通过新证据,学生能否作出更合理的假设。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珠从哪里来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过程与方法: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教学过程】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板书:水珠从哪里来?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预设: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3.学生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预设: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5.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6页共6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