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扬四海,禅韵天下文明开放的马鞍山风景区欢迎您!
←褒禅寺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死后谥号文,也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籍贯临川,称为临川先生。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1021--1086
1、庐冢()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3、盖音谬()也4、有穴窈()然5、则或咎()其欲出者6、无物以相()之7、王回深父()正音zhǒnɡmiùyǎojiùxiànɡfǔhuāhuáhuá
理清思路一、(1-2):记叙——游山经过。二、(3-4):议论——游山心得。三、(5):记叙——补叙同游者以及作记的时间及作者。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于:介词,在以:因为故:缘故卒:死名:名作动,命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翻译:唐代一个叫慧褒的和尚开始在这个地方筑舍定居,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它为“褒禅”。
探讨:1、第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山之、山之、山之、山之。寺洞碑2、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为后面议论作铺垫。名
侧:从旁边,名词作状。拥火:拿着火把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穷:形—动,走到尽头见:动---名,见到的景物有泉侧出问其深好游者不能穷也拥火以入其见愈奇火且尽不能十一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且:将要不能:不及十一:十分之一其,代词,代自己
探究:1.第二段为记游的主干部分,作者游了那些地方?感受怎样(用一个字概括)?平旷记游洞经过游后洞的感受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悔2、为什么重点写后洞而不写大家都去的前洞?
叹:感慨非常:不同寻常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观:景象于是余有叹焉夷以近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无物以相之也。夷:平坦相:xiànɡ,帮助
余之叹古人求思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深无不在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以:以之,因此,由此悲:感叹谬:弄错,使……错名:识其本名所以:……的原因学者:做学问的人
思考:1、第四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2、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对我们有何启发?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文章脉络:游褒禅山记记叙议论议论的基础记叙的深化游洞心得借仆碑抒感慨命名由来游洞经过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
1、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是(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今所为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到4都相同C、1与4相同,2与3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C
2、选出下列句子中有活用的组合有泉侧出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e)则其至又加少矣f)火尚足以明也g)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Aa)b)c)e)g)Ba)b)d)f)g)Ca)b)c)e)f)Db)c)d)e)f)C
←褒禅寺欢迎您再来褒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