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游褒禅山记
加入VIP免费下载

17游褒禅山记

ID:1072578

大小:20.5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游褒禅山记》教案(第二课时)授课教师:台山市台师高级中学何丽华班级:高二(3)班时间:2018年12月18日星期二第八节地点:教学楼阶梯一室一、教材分析《游褒禅山记》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褒禅山记》记叙的就是作者与弟弟和朋友等人同游褒禅山的经历,并抒发自己由游历而引发的治学的态度的深刻思考。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从作者深沉的感叹中体会其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对提高语文素养也大有益处。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阅读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且对于问题的探讨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在情感上,作为高一的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还不久,面对学习任务量加大,学习难度提升的现状,如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将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引导他们学习此文,把握好此文,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重点实词、虚词;掌握词类活用;理解“于是”“非常”“至于”“所以”“学者”等古今异义词;②能够流畅地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理解文意;②通过思考讨论,培养思考,交流,表达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作者的游山心得,培养思考的能力,学有所得,体验收获的快乐。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四、教学重点①理解重点实词、虚词;掌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②思考讨论,思考本文带给自己的启发,理解成功的因素。五、教学难点培养思考的能力,由此及彼,拓宽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规律性启示。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他在游褒禅山之后又有了什么心得呢?今天我们进入课文学习。二、温故知新孔子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我们温习已学,融汇新旧。(学生个别回答、齐答等方式检查课后复习情况) (一)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动,筑舍定居。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动,命名,称呼。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表判断,为,是阳:山南水北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二)第二段重点字词句有泉侧出名→状,从旁边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问其深形→名,深度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动,走到尽头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表修饰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名,见到的景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今异义十分之一则其至又加少矣动→名,到达的人/更火尚足以明也形→动,照明。则或咎其欲出者有人/责怪,埋怨(教师点拨:翻译文言文时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一、自主研习(一)研习指导:诵读,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解释红色字词。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于是予有叹对于/这件事古人之观于天地观察,动词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因为/并且,连词夷以近…险以远而且,表并列,连词非常之观不平常,不平凡/景观,名词常在于险远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达/帮助至于幽暗昏惑形→名,幽深昏暗、让人迷惑的地方于人为可讥在/是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此予之所得也所得到的东西,心得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为/感叹后世之谬其传弄错,使…错,使动用法而莫能名者没有人/名→动,识其本名何可胜道也哉尽,完/说,动词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的原因/求学的人 古人之观于天地状语后置句不随以止也=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小结:1、古今异义词:于是、非常、至于、所以、学者2、词类活用:幽暗昏惑、险远、名、谬3、一词多义:以、于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二)自译全段(三)检查翻译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问题探究(一)再诵读,思考第三、第四段分别是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照应前文哪里?(教师引导:1、本段都是探洞的心得,但哪一句是最重要的关键句呢?文末的“此予之所得也”中的“此”指哪一句呢? 2、一二段记叙是三四段议论的基础,作者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吗?是不是无悔?)明确: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二)作者认为要看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要具备什么?第三段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是哪三个?这是双重否定,去掉双重否定,就是肯定,是“三有”。有什么?)具备的条件:(明确:有志、有力、有物)启示:(学生发表看法:略)王安石在这一段中,我想他分析了成功的因素,他认为成功最起码要具备三个因素:有志(志向)、有力(力量,天资条件)、有物(外物的帮助,外在客观条件)。中国人历来习惯于用结果来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标准,是因为我们没有客观冷静地分析成功的原因,其实成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王安石客观冷静地分析成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那么也就是说他是承认和失败允许失败的。如果我们能这样坦然地面对失败,我想,我们就不会只用“结果”这一个标准来评判成败。比如考试,如果不如意,但是我“尽吾志”,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么我的心里是坦荡的,问心无愧的。“有志”和“尽吾志”是有区别的,“有志”是有志向,有梦想。有人说“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但光“有志”是不够的,还要“尽吾志”——全力以赴,不遗余力。这样,结果怎样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已经全力以赴了。当然,有些人全力以赴了还是没有成功,那么也无怨无悔,要接受和承担这个结果,而这种坦然接受和承担,就基于——尽吾志。“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你竭尽全力了,别人不会讥笑你,你也没有必要看别人的眼色,别人也会正确的评价你。如果你觉得别人在讥笑你,那么其实是你自己在心虚。你全力以赴了,留下的应该是坦然,无怨无悔! 教师小结(屏幕展示):1、成功由多个因素促成,不能只用结果来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2、治学为人要“尽吾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不遗余力。3、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没有成功,也能内心坦然,无怨无悔。(三)作为一位政治家,作者这篇文章中的思想,与后来从政时的改革、推行新法的经历有什么联系?(屏幕展示:王安石,二十二岁进士及第,才华横溢,少年得志。此后多年任地方官,考察时弊,寻求改革之路,探求治国良方,同时也深感宦海之险恶,改革之艰难。1054年,辞职回家探亲,途径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忆形式写下《游褒禅山记》。次年复出任职。1060年呈《万言书》,对北宋中期的内外形势、问题和改革方向作了一个总的考察论析。1069年,经天纬地,开始熙宁变法。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以司马光为首)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相,次年再次被罢。1086年新法尽废,王安石与世长辞。)明确:王安石变法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反对势力非常强烈,在这么大的阻力中,他能坚持下来,他能坚定不移,百折不挠,顽强地与保守派抗争,与《游褒禅山记》中的“尽吾志,可以无悔”的精神分不开。五、结束语: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翅膀,但我已飞过。毕淑敏说: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王安石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尽吾志,无怨无悔”!板书设计:1、古今异义词:于是、非常、至于、所以、学者2、词类活用:幽暗昏惑、险远、名、谬3、一词多义:以、于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成功的因素:1、有志——志向2、有力——力量(天资条件)3、有物——外物的帮助(外在客观条件)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