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教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游褒禅山记》教学教案1

ID:1072731

大小: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游褒禅山记》教学教案1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  《西湖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这类文章有何特点?  明确:叙事写景,抒情感怀。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别?(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断句读。  2、学生自渎课文,尽量熟练,并借助注解,利用工具书,扫清语言障碍。  提示:(1)学生的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作好记载,教师巡回解答。  (2)指导学生像上一课一样作好文言语言的积累。板书随机。  3、掌握大意(多媒体板书)  讨论、明确:本文先写未尽兴的游山经历(1、2段),然后由此引发议论(3、4段),第五段是游记的结尾。  (三)品读课文  1、研读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然后教师范背第一段,学生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音要记好笔记。同时思考:介绍“褒禅山”的语句有哪些?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  明确:第一问比较简单,只是提示学生背诵的层次。第二问要提示学生寻找文中相照应的地方。  原因: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伏笔。  引领学生按层次背诵此段。  2、研读第二段。  先点名诵读第而2段(有基础的学生),然后齐读,再后教师领背。思考:此段中介绍了前后两洞,你认为着重介绍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讨论,明确: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的特点以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因为本段着重写游洞而不着重写景,况且只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由此可看出,文章不重在记游,而只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只是为后文的议论作准备的。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  学生小声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3、研读第三、四段。  (1)齐读第三段,强调“而无物以相之”中的“相”读作xiàng,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具体内容分五层意思:①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②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④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⑤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梅”。  心得是什么?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回答。  明确:这一段承接第二段游山未尽兴的事件引发的议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就能成功吗?在文段中继续寻找答案。(略)  归纳起来,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2)教师背诵第四段,由于句子较长,强调句读,便于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作者认为现实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何可胜道也哉”)  由此讨论: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请举例证明。  学生畅所欲言,估计说的更多的使广告招牌、报章杂志上出现的。(略)  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3、4两段都是由生活中具体的小事阐明了悟出人生哲理,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4、教师背、学生读最后一段,尽量慢一些,强调“父”字读作“f?”学习游记写法的结尾,再如《醉翁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  5、学生再读课文,同方交换检查背诵,并检查默写。  6、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编写结构提纲。  (四)相关资料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  教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