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给学生提供展示空间,基本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主体,给学生时间复习巩固,及时检测落实。以教师主导,讲练结合,效果较好。学生讲课时,最好是一个同学讲,另一个同学把归纳好的文言现象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讲课的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提问学生,让学生适度紧张。教师最好站在教室中间,多与学生眼神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篇二:游褒禅山记这几日,教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感受颇深。曾几何时,我也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对我们职高的孩子发出了汝子不可教也的感慨。然而,当我教学完《游褒禅山记》之后,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这一认识。继而坚信:一定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真的很棒。课前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心,要求学生配合老师完成预习工作,并告诉他们:我相信你们是最棒的。没想到第二天上课,孩子们就给我制造了一系列的意外惊喜。首先,孩子们的书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显然是对课文进行了充分预习;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进行的也异常顺利,特别是朗读环节,一遍录音朗读过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一轮过后,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膨胀。之后的教学也进行得很顺利。也许这并不算是一堂完美的课,但我相信无论是孩子们还是老师一定都是有收获的。第3页
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当前创新教育实施新课程该改革的需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把大海、蓝天真正的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尽情翱翔吧。篇三:游褒禅山记这一课是一篇经典课文,是王安石散文的代表作。作为一篇文言文,它是浅显易懂的,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难度。如何教才能有最佳效果呢?我看了一下张正耀老师的《游褒禅山记》课堂教学实录,受到了启发。直接以研讨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为教学的切入点。这样做,既体现了文章写作的本意,又紧紧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内容,使得教学主干突出,重点明晰。文言并重,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方式进行的,先作者介绍,后介绍其散文热点,然后播放顾威《游褒禅山记》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找难读的字音,谈谈自己的句读的划分朗读。再一段一段的梳理文意,结果自己上的不太满意,更不用说学生了。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吸取了上一节课的教训,在分析完字音节奏后,让学生自己谈了不懂得字词句,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谈谈自己对这些疑难的理解,在交流合作中学习提高。在学习中,学生梳理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这一节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这里余于仆碑到底指什么碑啊,大家找一找前面什么地方照应?学生很快找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第3页
一段,然后引导学生品味这段议论的意义,同学们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再引用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曾经评价王安石的这篇文章荆公则学人之文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王安石的这篇散文是一篇学者的随笔,看似游记,其实论述了学者治学的道理。作者从个别到一般,由华山的音谬概括出社会上辗转讹误,相沿失实的普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又是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从正面加以肯定,强调深思而慎取。这正是倡导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这样一改,效果很好,自己从学生实际出发,然后由此自然生成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资源,在此基础上的教与学才是最有效的。看来,人只有不断挑战自己,只有课下多付出,多备学生,才会有课堂的精彩;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引用了王安石所说的三句话: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变革,才会有光明的前途。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