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上学期语文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游褒禅山记》导学案课题游褒禅山记授课时间第5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复备人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合作学习,翻译做到字字落实。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鉴赏课文。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2、学习古文游记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第三段。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阅读初体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诗歌遒劲清新,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2.文体知识:《游褒禅山记》中的“记”是指记叙性文体。3.背景介绍: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归途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预习案】——再读课文,高效预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褒禅山()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庐冢()有碑仆道()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有穴窈然()则或咎()无物以相之()何可胜道也哉()箫君圭君玉()余弟安国平父()二、疏通课文,解释加点字意义(词类活用请注明用法)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句式:)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句式:)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 )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 )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 )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 )与之俱( )出。盖( )予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自学心得听读课文,用红色笔勾画疑难,想想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第5页
2014学年上学期语文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 )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 )又加( )少矣。方( )是时,予之力( )尚( )足以( )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 )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 )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 )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 )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 )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 ),于(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 )也。余于()仆碑,又以( )悲()夫( )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 )也哉!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三、结合虚词“其”字的用法,完成1—24小题中“其”字的解释。1、代词A、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它)的;他(它)们,他(它)们的B、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我们,我们的C、指示代词:那,那些,其中的2、副词:A、表推测:恐怕,大概,或许,可能B、表反问:难道,怎么C、表希望:千万,一定3、连词:“其……,其……”表选择关系:是……还是……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则或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14、其可怪也欤15、路漫漫其修远兮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17、亦各言其志也《论语》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20、安陵君其许寡人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2、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3、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四、课文内容归纳:本文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黑色笔将重点词语解释记在文章中,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实、虚词。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第5页
2014学年上学期语文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五、【当堂检测】1.下列对“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③入之甚寒④予之力尚足以入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②④⑤/⑥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4.“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语法作用是()A.表示领属B.表示对情况的推测C.表示婉约D.表示反诘语气5.与“非常之观”中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翻译下列句子:⑴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⑵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⑶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⑷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探究案】——研读课文,深入挖掘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的“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就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游褒禅山记》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其主旨?2、拓展:态度决定成败──请谈谈“尽吾志”的“尽”!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而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再说兔子带伤终于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那只猎狗那么凶,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尽全力的话我就没命了。”【练习案】——及时反思,归纳提升1、解释下列句子的“道”有碑仆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何可胜道也哉.策之不以其道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第5页
2014学年上学期语文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1、解释下列句子的“盖”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解释下列句子的“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4、解释下列句子的“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5、解释下列句子的“相”无物以相之 则将焉用彼相矣 桓公欲相鲍叔 悔相道之不察兮儿已薄禄相 及时相遣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 胡威少有志尚,厉清白。其父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踢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烧火做饭),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三国志·注》) 6.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阴:暗中。 B.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向:向来。 C. 具以白质 白:告诉。 D. 语及平生 及:到。 7.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其父质之为荆州也 威自京都省之 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自驱驴单行 A. 两个“为”意义同,两个“自”意同。 B. 两个“为”意义相同,两个“自”意义不同。 C. 两个“为”意不同,两个“自”意不同。 D. 两个“为”意不同,两个“自”意义相同 8.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威自京都省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问而明辨之也 C. 食毕,复随旅进道 寿毕,请以剑舞 D. 先其将归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9.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父质之为荆州也 是吾俸禄之余 B. 故以为汝粮耳 具以白质 C. 其父质之为荆州也 先其将归 D. 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 后因他信 10.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胡威去荆州探望父亲,一路无车马童仆,自驱驴单行,拜见父亲后,他住在养马的房舍中十余日,告归。 B. 胡质给胡威一匹绢为道路花费用,胡威问明绢的来历才接受,并把它作为路途花费而用了。 C. 胡质帐下的都督为了讨好胡质,故意请假还家,与胡威同路而行,每事佐助经营,又少进饮食。 D. 胡威怀疑,密诱问,才知道此人的身份,后来通过送信人告知胡质此事,胡质惩罚了那个都督。 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第5页
2014学年上学期语文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修5文言文单元导学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