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Ⅰ:游褒禅山记(孙逸豪推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Ⅰ:游褒禅山记(孙逸豪推荐)

ID:1072807

大小:456.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学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本课学习目标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十六年后,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的观点是一致的。 理清思路一二三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中心句——(1-2):记叙——游山经过。(3-4):议论——游山心得。(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结构—— 慧空禅院空间方位图慧空禅院华山洞(华阳洞、前洞)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五里 第一段:重点词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起名名→状,往东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动,命名,起名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名寺洞碑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空间方位图慧空禅院慧空禅院后洞华山洞(华阳洞、前洞)泉水五里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五六里 有泉侧出有穴窈然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第二段:重点词句名→状,从旁边形→名,深度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形→动,到尽头“而”,表修饰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则其至又加少矣火尚足以明也则或咎其欲出者第二段:重点词句形→动,照明。动→名,见到的景象十分之一动→名,到达的人/更有人/责怪,埋怨 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段:→悔——叙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⑴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⑵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⑶“余所至”之浅—“好游者”至之深⑷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出洞后“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夷以近…险以远古人之观于天地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第三段:重点词句心得,收获,名词因为/并且,连词而且,表并列,连词观察,动词不平常/景观,名词到达/帮助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于人为可讥其孰能讥之乎形→名,幽深昏暗、让人迷惑的地方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第三段:重点词句对于/是,算得上,动词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不随以止也此余之所得也介词结构后置句=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判断句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导出立志的重要性;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第三段: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余之所得——议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第四段:重点词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弄错,使…错,使动用法没有人/名→动,识其本名……的原因尽,完/说,动词因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判断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何可胜道也哉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逻辑严密第四段:——议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归纳主题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写作手法 下课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