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定稿游褒禅山记2)(1)《游褒禅山记》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掌握文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学习重难点:积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一、导:——导入新课(2-3分钟)二、思:——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时间不少于13分钟)1、资料卡片[关于文体]“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如初中学习过的游记文章有:(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山水游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小石潭记》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2、认真阅读第一段,写出文中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准确翻译该段的句子(疑难处用红笔标出,以备讨论)学习内容: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文章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它是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2、指出以下三句的句式特点,并且翻译。(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三、议:小组快速讨论疑难处,有异议且保留,待老师指点。四、展:老师指定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注意疑难问题的解答,展示后由其他小组质疑。五、评:老师答疑、补充、总结,请同学们认真记。六、检:课堂检测(老师会灵活处理)检:、解释词的意思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下--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距其院东五里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游褒禅山记》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
2、能准确翻译第二段学习重难点:积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一、导二、思:认真阅读第二段,写出文中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准确翻译该段的句子(疑难处用红笔标出,以备讨论)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思考以下问题:1、第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2、作者游洞后出来后为什么后悔?三、议:小组快速讨论疑难处,有异议且保留,待老师指点。四、展:老师指定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注意疑难问题的解答,展示后由其他小组质疑。
五、评:老师答疑、补充、总结,请同学们认真记。六、检:课堂检测(老师会灵活处理)“其”字在文中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2、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 3、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 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5、助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请写出虚词其的用法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2、准确翻译句子3、背熟且会默写第三段学习重难点:掌握词的意思和翻译句子一、导:以复习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导入二、认真阅读,写出文中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准确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疑难处用红笔标出,以备讨论)
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思考以下问题:1、第三段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用自己的话概括“得”具体指什么样的道理? 2、在第四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三、议:小组快速讨论疑难处,有异议且保留,待老师指点。四、展:老师指定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注意疑难问题的解答,展示后由其他小组质疑。评:老师答疑、补充、总结,请同学们认真记。六、检:课堂检测(老师会灵活处理)口头翻译: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⑴萧氏子⑵至京师⑶,因谒⑷公,公约之饭。翌日⑸,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⑹。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⑺。又久之,方⑻命坐,果蔬⑼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⑽。酒三行⑾,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⑿数四,顷即供饭,旁置⒀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⒁,惟啖⒂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⑴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⑵萧氏子:萧家的一个⑶京师:京城。⑷谒:拜见⑸翌日:第二天⑹馔(zhun):准备食物⑺去:离开⑻方:才⑼果蔬:泛指菜肴⑽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⑾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⑿脔(lun):切成小块的肉⒀置:放置⒁箸:筷子。⒂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