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ID:1073333

大小:1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训练十八游褒禅山记课前预习无师自通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1)始舍于其址(2)后世之谬其传(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4)常在于险远(5)火尚足以明也(6)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2)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3)名词用作动词,命名。(4)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5)形容词作动词,照明。(6)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答案:(1)判断句。(2)介宾倒装。(3)省略句,随(之)。3.选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则或咎其欲出者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答案:D解析:D.难道,语气词。其余为代词4.下列不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B解析:A.非常:古义,不一般;今义,很,极。C.至于:古义,到;今义,另提一件事。D.学者:古义,治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5.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最终。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仆:倒下。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至:到,到达。D.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答案:A解析:A.卒:死后。课堂巩固一点即通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褒禅(shán)仆道(pū)有穴(xué)咎(jiù)B.昏惑(huò)罕至(hǎn)窈然(yǎo)瑰怪(ɡuī)C.庐冢(zhǒnɡ)音谬(miù)君圭(ɡuī)慧褒(bāo)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D.漫灭(màn)深父(fǔ)怠而欲出(dài)无物以相之(xiànɡ)答案:A解析:A.“褒禅”的“禅”读“chán”。2.选出下列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B.以其求思(探求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C.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不得极(尽情享受)夫游之乐也。D.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答案:C解析:A.明:照明。B.求思:探究、思考。D.阳:山南水北。3.选出句中“者”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答案:A解析:A项中“者”表停顿,其余为代词。4.选出加点的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距其院东五里C.并力西向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B解析:B.东:东面。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的意思是()A.凭着他们深入地探究思考而且无处不到B.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C.是因为他们深入地探究思考而且无处不到D.凭着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答案:B课后检测触类旁通一、基础部分1.选出注音释义不全对的一项()A.庐冢(zhǒnɡ,坟墓)窈然(yǎo,深远幽暗)B.怠(dài,懈怠)谬其传(miào,错误)C.仆(pū,倒下)瑰怪(ɡuī,珍贵)D.好游(hào,喜欢)王回深父(fǔ,通“甫”)解析:B.谬:miù,弄错。2.下列“其”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距其院东五里B.既其出C.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答案:B解析:B.其:无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答案:D解析:A.道路/说;B.命名/说出;C.景象/观察;D.将要。4.对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虚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甲组: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乙组: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A.甲组四句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乙组四句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B.甲组有两个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乙组有两个句子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C.甲组四句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乙组有两个句子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D.甲组有两个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乙组四句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答案:C解析:甲组依次为: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修饰;③介词,用(它);④连词,因为。乙:③④两句中的“于”都表对象;①句为“在”;②句为“从,自”。5.下列加点词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有()A.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D.而翁长铨E.左右欲刃相如F.莫若以吾所长,攻敌所短G.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H.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答案:FH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县)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收录在《临川先生文集》里。B.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王安石的名诗《夜泊瓜洲》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精工巧丽的诗篇具有观察细致、修辞巧妙、意境清新的特点,所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答案:D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解析:A项“人”后的句号改为逗号,分号改为句号;B项句中顿号改为逗号,其后的逗号改为分号;C项中冒号改为句号。二、本课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7.下列各句中的“得”与“往往有得”中“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B.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C.此余之所得也。D.此言得之。答案:C解析:C.得:收获。8.下列各句中的“观”与“非常之观”中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答案:B解析:B.观:景象。9.对本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要看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必须有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及一定的外物相助的道理。B.作者认为凡事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达到目的就可以没什么悔恨了。C.作者在本段中首推“志”——意志、志向的作用,这和他以后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D.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答案:D解析:D.无“托物言志”,只是一般性议论。10.(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于是余有叹焉②夫夷以近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④然力足以至焉答案:①感慨。②平坦。③奇妙雄伟。④足够可以。(2)翻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句话。答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是不能到达的。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径直。B.其上为睥睨……睥睨: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箭: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D.其疏数偃仰数(cù):稠密。答案:C解析:C.箭:一种竹名,这里泛指竹。12.对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少”字的意义相同,两个“是”字指代的内容相同。B.两个“少”字的意义不同,两个“是”字指代的内容也不同。C.两个“少”字的意义相同,两个“是”字指代的内容不同。D.两个“少”字的意义不同,两个“是”字指代的内容相同。答案:B解析:①句中为“稍微,略微”;②句中为“缺少”。③句中“是”字指代这个地方;④句中“是”指代“这种景致”。13.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同《游褒禅山记》在篇章结构上有相同点,都是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在此基础上议论、抒情、说理。B.本文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万物、生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答案:D1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2)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答案:(1)使它们经过千百年也得不到一次机会向人们献出它们的优美姿态,这实在是花了劳动却没有功效。(2)如果说神灵不应该这样(安排景致),那么真的没有神灵么?参考译文: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才消逝。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显得格外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抑,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上帝有无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了。又奇怪上帝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难道确实没有上帝吗?有人说:“这是上帝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却惟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这两种说法,我是都不相信的。(二)(2020福建高考,5—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送天台陈庭学序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注:①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累:连续。B.杳莫测其所穷穷:尽、完。C.于是其诗益工工:工整。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没:淹没、遮掩。答案:C解析:C.“工”在此处应当理解为“巧妙,精巧”。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于是其诗益工B.而予齿益加耄矣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答案:C解析:C项解释为“增加”。A、B、D三项均解释为“更加”。1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③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答案:B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解析:②句是他入蜀的原因。⑥句与山水无关。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答案:A解析:A项中的“有财富”在原文中没有体现,不能看作入蜀的条件。参考译文: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惧。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一点点,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年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浙江天台籍人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士游览登临、饮酒射箭、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面对庭学的变化,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到了壮年可以出游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光老大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精神世界中自有的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出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候,庭学君将一定会给我更多的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自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