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记》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游褒禅记》教学设计

ID:1073350

大小:3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五中学沈顺葵教学情况分析《游褒禅山记》是本文言文单元中的一篇游记。高二的学生在经过高一的学习后,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悟能力。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本文,并模仿本文思路创作文言文游记。本课设计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思考、合作讨论的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尽吾志”及“深思而慎取”的思想;2、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并通过创作实践来体验;3、领会通过自己经历反思人生,总结经验,从而更好选择未来的人生精神。教学手段和方法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合作讨论、写作教学媒体:电脑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尽吾志”及“深思而慎取”的思想;难点:学习本文“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并通过创作实践来体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扫除文字障碍。(略)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王安石的一首诗——《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此诗是作者因登山有所感而写下的,而同样《游褒禅山记》也是作者因登山有所感而写的。古往今来,登山的人无数,但记下自己游览感想,记下自己心路历程的人则不多,王安石是这少数人里面的一个,所以王安石是善感的,也是伟大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的所感所想。(二)回顾课文内容【明确】本文先写未尽兴的游山经历(1、2段),然后由此引发议论(3、4段),第5、6段是游记的结尾。(三)重点品读3、4段议论部分1、诵读课文:老师背诵3、4段,然后学生齐读。2、探讨文章思想内容(1)第3段:学生思考、回答: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联系以前学过的文言文游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如:《醉翁亭记》——太守真正的乐:“与民同乐”《岳阳楼记》——“设计意图回顾以往所学诗歌,创设情境,明确本课内容。回顾课文结构内容,复习课文,整体感知。教师示范背诵,增强学习信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古人游山玩水后确实“往往有得”。为什么会“往往有得”?【明确】“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本文中作者的“得”又是哪些呢?】③感悟一:作者认为,通常人们游览山水都会有什么特点?【明确】“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④感悟二:“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句话表面说的是观察事物、观赏风景,(联系我们人生)它实际上是说明了一个什么客观规律?【明确】作者以“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某种最高成就的境界,而要成功就要到达“险远”,要付出、奋斗。因而这种境界是很少人能够达到的。⑤感悟三:那么,要达到那些“人之所罕至”的境界,必须要有哪三个条件?【明确】“志、力、物”⑥感悟四:三个条件中,作者认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哪一个条件?文章中哪句话说明?本段议论的中心是什么?【明确】“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本段议论的中心:要有志,尽志而为。(2)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引导】作者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请举例说明。(3)研读第四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明确】治学要深思而慎取(4)学生齐读3、4段(第3、4段写了由游山中具体的小事悟出的人生道理,通过读去再次领受。)3、探究写作特点(1)3、4两段都是由游山中具体的小事悟出了人生哲理。作者是从哪些具体的小事、游山细节感悟到的呢?请找出前文所一一照应的句子。理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有穴窈然…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则其至又加少矣。”从旧知识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探讨文章思想内容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把课文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深刻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再次感悟文意。梳理文章“事”与理的对应关系,明晰作者写作的别具匠心。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疚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2)总结本文写作特点——从文章事与理的一一照应,我们感受到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板书)这样写跟直接陈述道理相比,有什么好处?【明确】因事见理、叙议结合。让道理有据可依,使道理更有说服力;前后呼应,结构谨严。(教师引导:要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四)学习收获1、教师小结两个道理:(1)要有志,尽志而为(2)深思而慎取一种方法:因事见理,叙议结合2、拓展思考:我们除了要学习课文提到的两个道理,以及“因事见理”的写作方法外,在王安石创作本文的层面上,我们还领悟到作者的什么精神?【明确】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的“写作精神”——慎取生活,深思人生。有关资料——“他(王安石)让感觉到的东西走出晦暗,把行为的意义揭示出来,变成一种精神,解释为规则和思想,从而使一次不完美的未尽兴的游山活动,在“重温人生”中,也就是在回顾过去的过程中,臻于完善。”我们应学习的还有王安石的人生精神:懂得思考,善于总结,从而收获经验,收获丰盛人生!3、分享学习活动成果(文言游记创作)【明确】分享在对每一种游历的回顾和重温得到的经验和启示。学生朗读自己作品,然后让学生评价作品的事与理。(见附录)附:(预习)练笔题目——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游记,不少于300字,文章思路可参照《游褒禅山记》。(五)教师总结:我们这次文言文创作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很惊喜地发现,大家可以写得如此精彩!你们作品中的旅游观光已经成为一种经历,你们的创作正是重温、回顾它们,做到了“因事见理”,在重温、回顾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得”,这种写作手法希望大家今后能熟练运用。更希望在这次练笔中,我们能“亲近文言文”,并爱上文言文,加强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质量。(六)布置作业:1、背诵第三段2、以“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感悟、归纳写作特点,水到渠成。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受到双重启发。意简言赅,阶段性小结收获,引导感悟深层意义,思考人生,指导人生。鼓励创作,亲近文言,通过语句的锤炼,增强语感。明确意义,鼓励学习。通过写作深化中心,并锻炼写作能力,提升自我。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力图达成高中语文新课程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通过朗读、思考、讨论、写作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亲近文言,提高文言语感。并且培养其思维习惯,懂得去思考人生。以学生为主体,由感性的文言知识开始,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往更深的层面去发掘文章蕴涵的美感,从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附:学生文言文作品游汉阳琴台记高二(11)班李诗茵古琴台居汉水南岸,月湖之滨,北临龟山。有传其为俞伯牙抚琴遇知音之地,亦谓之曰“伯牙台”。四面环树,古松张覆,曲径通幽。其中亭台楼榭,石碑桥廊,形神各异,其雕镂之精,非工笔所能描也。跨彩门,穿甬道,见一石碑迎面而立,上有清道光帝手书“印心石屋”四字。入厅,豁然开朗,见一汉白玉石台,有伯牙抚琴像矗然。匾额高悬,书“高山流水”以记钟俞之情。推窗远望,绿水荡漾。湖畔春花,若倩女红装;垂水杨柳,如依依青丝。柔梢披风,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好山好水收眼底,深情厚谊藏心中。余眼观此景,心念友情,高山流水之意,不胜唏嘘。余有所叹焉:今之众人,其友伴众多,然知己者少,如钟、俞之生死之交则益少。或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以知己难得,宜珍之重之。乙酉年九月二日,李某记。游庐山记高二(1)班李梓莹庐山,江西名山也。其景壮美,人至南昌,无不游之。远眺犹一翠绿屏障,近观犹一美画。其下有溪,水清澈,鱼欢跃。顺溪而上,有碑曰“庐山”。由山以上五六里,有桥卧然。立于桥上观景,不胜壮丽。绿水青山,白云萦绕,如诗如画,若真若幻。攀之愈高,其行愈难,足见其险。至山巅,其观宏壮。白雾茫茫,犹一江愁容,望之不禁出神。于是予有叹焉:古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有不至庐山枉此行哉!观其景,叹其壮丽,乃人生大乐事也!时近黄昏,山景尤壮。远望之,喋血残阳洒于眼前。六时,幽暗昏惑,五指难见,遂去也。乙酉年九月四日,李某记。游白云山高二(1)班谭启舜白云山乃岭南之名山。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盛名。可谓俗市之世外桃源也。会国庆佳节,享七日长假。吾在家,甚闲,于是邀数知己游山取乐。辰时出行,假借车舆,至于巳时。但见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游人欢颜满面,洋洋喜气,热闹非常。吾置身其中,与众同乐,既享节日喜庆之欢,亦有如释重负之感也。少顷,至山顶公园,但闻数十老者引吭高歌,其声悠扬,绕梁三日。又数十老妪挥剑起舞,且剑势凌厉,令人称绝,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又数壮丁踢毽,其乐融融。山峰之巅,名摩星岭。清风拂面,其意甚适。俯瞰全城,领受“一览众山小”之高。望天色已晚,遂尽兴而归。乙酉年九月初三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