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读资料链接知能创新导学情感价值提炼素能综合检测
二、以“懂得放弃”为主题,采用叙议结合写法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片段。要求:观点明确,事例典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中国历史上不乏懂得放弃的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放弃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赢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潇洒与从容;文天祥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舍弃荣华富贵,赢得了后人的敬仰……看看前人的做法,再看看自己的行为,我们会不会感到汗颜呢?
画线处句子写得不够具体,请加以扩展。要求:表现“帆”的坚强,不少于40字。帆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困苦,它以坚强的意志与怒涛搏斗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它呼啸在暴雨中,腾跃在波谷里,喧嚣在狂浪中,穿行在礁石间,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年年月月与怒涛巨澜搏斗着。
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碑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往往有得得:心得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胜:尽盖音谬也谬:错误﹒﹒﹒﹒﹒﹒﹒﹒【解析】选A。“文”应为“残存在石碑上的文字”。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孰能讥之乎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析】选D。D项与例句中的“其”均为副词,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A、B、C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3.下列加点词语词性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入之甚寒,问其深②火尚足以明也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④往往有得⑤有泉侧出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⑧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⑨则其至又加少矣A.①③⑧/②⑥/④⑨/⑤⑦B.①②⑥/③⑧/④⑨/⑤⑦C.①③⑧/②⑥/④⑦/⑤⑨D.①②⑥/③⑦/④⑤/⑧⑨﹒﹒﹒﹒﹒﹒﹒﹒﹒﹒【解析】选A。①③⑧均为形容词作名词,②⑥为形容词作动词,④⑨为动词作名词,⑤⑦为名词作状语。
【解析】选A。古今都是“所说的”之意。B项“于是”古义是“对这件事”,今义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件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C项“非常”古义是“不平常”,今义是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十一”古义是“十分之一”,今义是数词“1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于是余有叹焉。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此余之所得也④所谓前洞也⑤遂与之俱出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⑥/②③④⑤【解析】选B。①⑤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判断句,⑥状语后置句。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让,叫)B.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全部,都)C.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互相)D.人之否也敢自逸(穷而不达,即不得志)﹒﹒﹒﹒【解析】选A。“令”应为“县令”。
【解析】选D。“以”是用来,表目的的连词。A.代词,它/助词,的。B.语气副词,表疑问/代词,自己。C.表并列,可不译/表顺承,可不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了本。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为“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C.俗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解析】选C。“玩水”不是“仁”的表现,“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不能必然得出是“仁”的体现的结论。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政令没有大小的区别,不施用道德教化,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被教化,不会顺从统治。(2)建造亭子的意图,是这样的呢,还是不是这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