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3单元 10 游褒禅山记
加入VIP免费下载

18-19 第3单元 10 游褒禅山记

ID:1073406

大小:419.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 游褒禅山记[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褒禅山(  )  庐冢(  )   盖音谬也(  )窈然(  )咎其欲出者(  )好游者(  )昏惑(  )始舍于其址(  )有碑仆道(  )萧君圭(  )孰能讥之(  )无物以相之(  )王回深父(  )【答案】 bāochán zhǒng miù yǎo jiù hào huò shè pū guī shú xiàng f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长乐王回深父(     )【答案】 “父”通“甫”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道(2)文(3)至(4)盖(5)乃18/18 (6)其【答案】 (1)路,道路/说,讲/方法 (2)文字/同“纹”花纹,纹路/文章/掩饰 (3)到,到达/达到极点的/与“若”连用,表示另提一事 (4)大概/泛指器物上的遮盖物/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超过,胜过 (5)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竟然/于是/才 (6)代词,它的,代华山/代词,那/助词,无实在意义/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代词,他们/难道,表示反问语气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________(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________(3)有泉侧出(    )________(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__(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__(6)而其见愈奇(    )________(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________(8)火尚足以明也(    )________(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________【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筑舍定居 (2)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称呼 (3)名词作状语 在一侧 (4)形容词用作名词 深度。(5)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尽,走到头 (6)动词用作名词 见到的景象 (7)动词用作名词 到达的人 (8)形容词用作动词 照明 (9)副词用作动词 尽兴 (10)形容词用作名词 险远的地方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18/18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5)于是余有叹焉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答案】 (1)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古义:不平凡。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古义:相当于“……的缘故”。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略句 应为“不随(之)以止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 应为“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然力足以至焉。(省略句 应为“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 应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句 应为“古人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2)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了。(3)有了志向,18/18 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4)又因此感叹古代书籍的失传。(5)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而未能达到)。(6)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7)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常识·速览]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我国古代杰出的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为宰相,废除新法,王安石忧愤而死。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四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1.文学常识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18/18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平常人家的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2.文化常识(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是梵语“佛陀”的音译。因为“佛陀”与“浮屠、浮图”的声音相近,所以,翻译成汉语,便转为“浮屠、佛图、蒲图、休屠”。古代称佛陀为“浮屠氏”,称佛教为“浮屠教”。西晋初年,洛阳一带造立寺塔者不少,达官显贵多有舍宅为寺者。译经三藏竺法护亦于长安青门外营建寺院,精勤行道,教化远近道俗。又有将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故浮图又成为佛寺、佛塔的别名。(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3)褒之庐冢也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4)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前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作者叙述了他和几个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文脉·梳理]18/18 【答案】 ①深思慎取 ②尽志无悔[文本·深读]■自主探究···········································································1.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前洞和后洞的?这样的比较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从洞的位置、距离、环境的危险程度、游人的多寡几个方面对前洞和后洞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目的之一是为自己游后洞的经历做铺垫,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后文的议论张本,使自己的观点有根据:“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作者出洞时,说自己“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听信别人懈怠之话,“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本来就有后悔之意,再加上有力气,火把还可以照明,却失去了观赏洞中更深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机会,那后悔的程度就更强烈了,为后文关于“志、力、物”尤其是“志”在成功中作用的论述作了事实准备。3.作者为何由“仆碑”而“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呢?“仆碑”和“古书”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并不只想就“仆碑”上的文字进行议论,而是想议论人们对所有“不存”的“古书”上知识的误传而带来的危害,从而得出“18/1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结论,因此作者自然由“仆碑”过渡到“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仆碑”和“古书”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是“斑”和“豹”的关系。■合作探究···········································································4.游记这种体裁主要在于记所游历程,于水光山色中尽享天然的乐趣,写景抒情。如初中时学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请谈谈《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般游记,多抓住景物特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出山水之美。本文根本就没有写褒禅山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感受。即使是记游部分,也是“轻描淡写”,简之又简。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没有写景,并不表明褒禅山非秀色可餐。它并非名山,的确不像黄山奇松、怪石、云海、飞瀑,令人心向往之;也不像泰山磅礴雄伟、突兀峻拔,使人襟抱顿开。但泰山虽自古知名,亦有西岳华山、南岳嵩山、北岳恒山与之抗齐。“世上名山僧占多”,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可知褒禅山亦“风景秀丽”;从下文“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知它也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写景,缘于作者的别有用意——在记游中生发大段的议论,借游览华山洞的见闻,抒发他对人生的感悟。5.王安石在随众出洞之后,说“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与其前行会遭遇未知的危险,不如及早返回。做学问亦如此,如果不辨明方向与结果,一味蛮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从探幽寻胜本身来讲,深入洞内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深入洞内,就探寻不到更奇妙的景观。如果从生命意识上来讲,生命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继续深入洞中会有人身危险,那么还是不要继续深入为宜。(示例二)如果要说到做学问,“蛮干”当然不行,文章作者并没有谈及“18/18 蛮干”的问题,作者只是想说“有志”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有志”固然重要,但是不顾客观的“力”与“物”的条件,就硬来、乱来,是会失败的。  18/18 18/18 18/18 [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叙议结合《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由事见理,前面的事和后面的理紧密相扣,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谈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文章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与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做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这样使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融为一体。2.写法指导运用叙议结合“三注意”叙议结合是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若只叙不议,则是论据的堆砌;若只议不叙,又会流于空洞的说教。好的议论文,往往要做到叙议结合,即把叙事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句子或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更真实,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或者某件事或某个人或某个环境的特点。叙议结合主要有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运用叙议结合时要注意:(1)讲究条理。一个论证段落,是由叙带出议,还是由议带出叙,怎样巧妙地引出,动笔之前应该考虑清楚,有序地阐述。(2)讲究照应。即达到叙议照应周全,论述全面,逻辑严密。(3)讲究交融。议论要紧扣叙述的内容而展开,叙述要紧扣议论观点进行,否则叙归叙,议归议,叙议则完全脱节。3.迁移运用以“舍得”为题,写一段叙议结合的文字,120字左右。18/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示例】你坦然地“舍弃”过吗?你能做到坦然面对“舍弃”和“获得”吗?你能悟透“舍得”蕴含的智慧吗?你有达到“舍得”这个人生境界的勇气吗?其实,舍得是对荣辱成败的超越,是对名利金钱的抵制,是比获取更为艰难的抉择,是一种更为智慧的处世方式。[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人生要有目标王安石游历了华山洞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在他看来,成功在于有目标、坚持和有外物相助。其中目标是成功的基础,目标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来源。王安石所说的“志”正是我这里所说的“目标”,首先,“志”的选取是尤为重要的。有了一个坚定的“志”后,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见自己需努力的方向,然后为其拼搏。【应用角度】 “人生的目标”“拼搏”“努力的方向”“目标与成功”等。2.精彩应用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但真正可以踏上成功彼岸的人却为数不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探寻“志”的过程正如入华山洞的过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会发现路变得越来越窄,兴许有时还会碰上电闪雷鸣的坏天气。大多数人会被这样的情景吓坏,或是埋怨暴雨后的小路过于泥泞,因此不愿再前进,于是,他们就背离成功而去。而那些“不怠”的人一旦在柳暗花明处找寻到落脚点——志向,就会全身洋溢生机、活力,奋勇向前。古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映雪读书的孙康;今有凛然正气直对敌人枪口的夏明翰,使中国摆脱贫油国之名的李四光,身残志不残的张海迪等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他们哪一个没有立下壮志?他们勇于奋起,他们敢于拼搏,他们执着追求,其内在动力也就不言而喻了。[佳作·领悟]导读:这篇散文虽短,却充盈着一种饱满的艺术张力,给人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享受。纵观全文,18/18 那纵横奇特的想象就不必赘言了。单说那语言的表现力就让人惊叹不已,例如词性的活用:“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自然的拟人化:山可以“谁也不待见谁”,可以“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比喻的诡谲:张家界如文学作品,可以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通篇笔调活泼,文字瑰丽,修辞丰富多彩,使文章显得十分灵动又充满气势,具有一种挡也挡不住的艺术冲击力。张家界卞毓方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②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地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唯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③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附近的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脱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那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左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18/18 ——”,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④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拣一粒卵石做镇纸,留得这红尘之外的秋波,伴我闯荡茫茫前程。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欣羡之余,也聊存一丝自慰,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遥感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⑤是日,我乘缆车至黄狮寨的峰顶,沐着蒙蒙细雨,凝望位于远方山脊的一处村落,云浮翠涌,忽隐忽现,疑幻疑真,恍若蜃楼,想象它实为张家界内涵的一个短篇。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力,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起勇气试它一试。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文字;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悟亮点】1.凤头精彩(1)第①段作者是如何巧妙引入写作对象的?提示:一开篇,作者就用一个奇兀的暗喻,把张家界比作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其大美就如令其获奖的动人语言。把一个景观比作一部世界顶级的文学作品,这一开篇不仅令人称奇,而且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力量。2.巧用对比(2)第②段是如何来描写张家界的美景的?提示:运用对比的手法,分别拿别处的山、峰来与张家界的山峰进行对比,突出张家界的山峰的独特秀丽之美。3.运用插叙18/18 (3)第③段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张家界,而是转入回忆中的遥看张家界,为什么?提示:第③段转入回忆中的遥看张家界,这是作者运用了插叙的记叙方法。虽是遥看,那“超尘脱俗的风姿”已尽入“法眼”:山景是那么富有人情味——峰与云“识得人情”,竹与草“清新熟悉”;山寨是那么奇丽迷幻——古道骈峰飞瀑,似真似幻;燃着蹿着飞舞着的火焰火苗火星,犹如山中的精灵;山影是那么森然诡秘——魅力惊人,“魂悸魄悚”。其中有远景,有近景,有背景,让我们全方位地领略到了那距离之外迷离神奇夺人魂魄的意境之美。4.意蕴深厚(4)第④段作者想通过“枫叶”“卵石”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提示:第④段文字意蕴深刻。作者没有淋漓地宣泄感情,也没有昂扬地疾呼,而是蕴藉地撷取枫叶、卵石作为记忆中的珍藏,然而当他留住了“这脉秋波”时也就留住了山的精神;他把这处“灵性的山野”种在了心田,由此感觉到了,原来“伴我闯荡前程”的是山的灵性,山的精神啊。5.首尾呼应(5)文章结尾为何要把张家界的岩缝比作文字、史诗?提示:作者在结尾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再一次把这一片风景想象为文学作品,与开篇遥相呼应。村落是表现力惊人的短篇,它诠释了张家界精妙的内涵;岩峰是值得一读再读反复吟味的散文、史诗和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想象的奇特,洋溢出情感的激越;抒写的厚重,则投射出襟怀的大气。[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导学号:14522089】A.褒禅(chán) 庐冢(zhǒng) 仆(pú)道 漫(màn)灭B.平旷(kuàng)窈(yāo)然懈怠(dài)瑰(guī)怪C.幽(yōu)暗昏(hūn)惑讥(jī)刺谬(miù)误D.慎(shèn)取引咎(jiù)洞穴(xuè)罕(hǎn)至C [A项,“仆”应读pū;B项,“窈”应读yǎo;D项,“穴”应读xué。]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   文:同“纹”,纹理18/18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C.何可胜道也哉胜:尽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感叹A [文:碑文。]3.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4522090】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 [①③④⑤⑥⑦⑨均为代词“它,它的”;②助词,无实在意义;⑧难道,表反问语气;⑩自己。]4.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4522091】A.“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第一个“君”是对人的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中,前一个“某”指日期,后一个“某”代王安石的名,“临川”是籍贯。C.“长乐王回深父”中,“长乐”是籍贯,“王”是姓,“回”是名,“深父”是字。18/18 D.“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中,“安国”“安上”是名,“平父”“纯父”是字。A [“君圭”是名。]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作者以古喻今,可见今人若要有收获,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B.作者通过论述心得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C.作者写仆碑上的文字,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其目的也是表现有志的主题。D.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双重否定,强调“有志”;提出“力”“物”这两个条件时,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志”。C [不是“表现有志的主题”,而是表现“不人云亦云必须深思而慎取的主旨”。]6.翻译下面的句子。(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称呼它。18/18 (2)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3)但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4)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了。18/1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