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表格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教学流程:一、导入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的多大呢?(预设: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二、新课(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注意强调:(1)杯子的形状要求是直筒透明(2)制作刻度纸时注意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3)0刻度线与杯内底部对齐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1)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2)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模拟降水,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1)喷壶与雨量器有一定间距,并记录好时间(2)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3)收集完“降水”,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上(4)读数时,视线要与雨量器的液面最低处平视(5)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表2.读图:书本第13页柱状图3.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板书设计:5.降水量的测量降水量——雨量器:直筒、透明、15厘米以上测量:换算成24小时核对降水等级表课后反思:知道测量降水量用雨量器,但是降水量的单位容易混淆。强化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读取能力,但因时间有限,此块内容仍需继续练习强化。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教科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形式、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等级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确立以下目标:1.科学概念: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并能在课后积极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亲身实践,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课将采用“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启发为辅,以问题为情境,结合模拟实验,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图示法、实验观察法等方法。1、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以设问的情境引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图示法:本节教学将采用直观的图示,加深学生学习印象。3、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观察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知识技能,本节将实验模拟观察,教师引导为辅,总结归纳知识。 2、说学法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三、说教学过程新课程开始,抛出降水的形式,引发同学们的思考。通过图示,直观的展示给同学们,利用课堂提问、互动,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准备:(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玻璃杯,带刻度的纸带,胶带,水盆,矿泉水瓶,毛巾。说板书设计课堂板书要分为三版,一次为:降水的形式、降水的测量、降水的等级。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什么新的本领?2.老师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天气日历记录中,能够记录下每天的降水情况。如果你是每天测量的,就可以写下具体的降水多少。3.作业。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