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1

ID:1073737

大小: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吉水县文峰小学曾玮花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教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在这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的特征,并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铺垫。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教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能力目标:学习使用过滤方法,从而对溶解的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情感目标: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重点: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引导学生描述它们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三、教法与学法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演示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利用观察法、比较法去三种物质在水中的不同状态,从而对溶解的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四、设计理念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在科学学习中,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探究”为核心,以活动操作为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培养学习科学的能力。五、教学准备因为这是一堂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所以我为每个小组准备6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1根搅拌棒、3张滤纸,1个过滤装置、3张记录表六、教学流程为体现探究的层次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歌曲导入,揭示课题;设计实验,展开活动;总结课堂,课后延伸三个环节。(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一开课,我就请学生欣赏动画歌曲《不动脑筋别发言》。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盐化了,而棉花不会化。我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随即板书课题)(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我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歌曲入手,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设计实验,展开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个实验活动: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比较简单,重点是怎样描述它们在水中的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细致地观察了:首先是刚放入水时,食盐和沙是什么状态?用搅拌棒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最后静置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了这样的分层指导,描述状态就容易多了。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孩子们应该很容易判断出“食盐溶解了,沙没有溶解”,可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不好表达了,这也是一大难点。此时,需要教师利用导学法提醒学生注意教材上的两句话,这两句话是:“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这样表达起来就容易多了。正因为观察到食盐在水中渐渐消失,我们才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而沙子在水中始终不变,我们才说沙子没有溶解。(板书溶解的特征:会消失)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下面就请拿出第一张记录表,把刚才实验中的观察与发现写下来。对写得既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设计理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对儿童来说,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把动手动脑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食盐、沙子的溶解特征。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在经历了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这个实验的流程学生就轻车熟路了,边做实验边完成第二张记录表。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既不像食盐,又不像沙子,而是分散于水中。那么面粉到底是溶解于水吗?这时,我鼓励孩子们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至于结论,我们还待下一个实验才能揭晓。(设计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当碰到疑问时,千万不要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应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因此当学生发现面粉的溶解介于食盐和沙子之间时,我不急于发表看法,而是鼓励他们互相交流,积极探究。要知道,任何的发明、发现都是建立在猜想的基础上。)活动三: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在第二个实验中,学生对面粉的溶解特征还是模糊的,在这里引出“过滤”就顺理成章了。我先拿出一张滤纸,给学生讲解它的作用,并演示使用方法:对折两次,沿一条边打开,呈漏斗状,你能看到其中一面是三层滤纸,另一面是一层滤纸。之后我出示过滤实验示范图的课件,告诉学生过滤讲究“一贴二低三靠”,并作具体介绍。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2)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不然就起不到过滤的作用)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靠着三层滤纸那边。(以免刺破滤纸)(3)上面的烧杯紧靠玻璃棒。播放完课件后,我马上演示实验过程,演示完以后再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加以指导和帮助。在巡视中要及时提示学生科学操作要注意观察,而今天的过滤实验就要观察留在滤纸上的物质。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原来,面粉的过滤和沙一样,都留有颗粒,而盐就没有留下颗粒。这下,结论就显而易见了,再填好第三张记录表。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1、溶解了的物质通过过滤不会留下颗粒。 2、不能溶解的物质通过过滤后,颗粒会留在滤纸上。并板书溶解的第二个特征:过滤后无颗粒(设计理念: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过滤这个难点变得形象直观。播放课件后的教师演示,又能为下一步学生的分组实验提供帮助。学生们在实验活动中,不但能加深对溶解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三)总结课堂,课后延伸1、课堂的总结可以交给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这堂课的收获。2、根据教学内容,我布置了两个作业(1)、自己动手做一做味精能溶于水中吗?(2)、上网查一查什么东西应用了溶解的性质?(设计理念:这样的练习题的设计是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搜索资料能力的综合培养,也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