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2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1.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2.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3.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4.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5.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6.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7.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三、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1.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2.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3.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1.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2.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3.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四、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与气温》参考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随机课件)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三、气温的测量: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