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word说课稿 四年级上科学说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这一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2、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 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三、说教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教师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 四、说学法
1、探究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透明的玻璃杯、食盐、面粉、沙、搅拌棒、滤纸、漏斗、铁架台、水等,记录纸。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重点突出探究的层次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课始,我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糖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糖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糖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我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设计实验展开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活动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让学生利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自己尝试做实验,
自行观察食盐、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并将它们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通过研讨和汇报初步渗透溶解的概念。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 让学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测面粉在水里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猜测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 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 活动二的验证中学生们能很容易感受到面粉的溶解特征处于食盐、沙子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