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_张中丞传后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五节_张中丞传后叙

ID:1074272

大小:298.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五节古文运动与唐代散文 一、骈文、古文与古文运动骈文双句对偶,声律、词典故。华而不实,晦涩难懂。古文奇句散行、长短不限。古文运动韩柳恢复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文学革新。尝试改变文体、文风与文学语言。目的:宣扬儒家正统思想,挽救社会危机。已经有两百多年历程:西魏宇文泰——隋文帝杨坚——陈子昂——萧颖士、元结、梁肃——李观、欧阳詹、刘禹锡、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 二、古文运动的衰落四六文兴起逃避现实危机,追求享受;形式华丽、内容空洞。李商隐“自编樊南甲集乙集各二十卷,体皆四六。”鲁迅《小品文的危机》:皮日休、罗隐和陆龟蒙,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三、古文运动的影响重要里程碑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势磅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书》)柳宗元散文奠定了讽刺性散文和山水游记的基础。 四、古文运动的理论1.“文道合一”、“文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志道”、“明道”就是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和等级观念。2.“因事陈词”、“辞事相称”(《进撰平淮西碑文表》),“言之有物”,“不平则鸣”。即反映现实,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韩愈《师说》:对贵族地主堵塞贤路、禁锢思想不满;公开招收门生,以“传道、受业、解惑”为己任。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害人有甚于毒蛇。3.强调创新,“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张中丞传后叙一、韩愈简介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继承者自居。创作上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成就卓越。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杜诗韩笔。 二、作品背景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五月,长安沦陷。真源县令张巡入睢阳,与太守许远合兵一万阻击叛军。757年10月上旬,因兵尽粮绝,尹子奇攻入睢阳,张巡及部下36人同时遇难,许远被俘送往洛阳(安庆绪所在地)。《资治通鉴》记载:经过近十个月苦战,“睢阳士卒死伤之余,才六百人,张巡、许远分城而守之,巡守东北;远守西南,与士卒向食茶纸。”“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继以男子老弱。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 诋毁张巡,许远的几次言论安史乱后,死守睢阳是愚蠢的,人吃人现象是罪过。反驳:李翰《张中丞传》、《进张中丞传表》——这是“遏恶扬善”的功绩,叛军“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十年后大历年间,张去疾上书代宗——许远有降贼嫌疑,请求追削许远的官爵。反驳:朝廷——决议张、许都是忠烈,巡死时,去疾年幼,尚不晓事。(《新唐书·许远传》)五十年后,即唐宪宗时,流言再起。反驳:韩愈——??? 三、课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原由。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驳斥中伤许远的论调。1、驳斥“许远畏死降敌”说。2、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说。思考:这段话里运用了哪两个比喻?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的?有什么作用?3、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睢阳论。对比:“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立论:“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 驳斥“许远畏死降敌”说首先从“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落笔抒发感慨。——庸劣子弟之所以会如此,无非是受到小人流言蜚语的惑乱。——当年张、许同生共死,而今子弟互生是非。——令人痛心的事实,显现中伤者之险恶用心。然后设身处地分析许远不怕死,不可能投降的理由:(1)自甘奉献--“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2)形势险峻--“外无蚍蜉蚁子之援”“而贼语以国亡主灭”。(3)品德高尚--“授柄”贤德,不可能“独蒙愧耻求活”。 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说此诬蔑更恶毒,更有迷惑人心作用。批判:愤怒、尖锐、深刻——无知小儿之见。两处比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回击: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2、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比喻的道理:外无救援、内无粮草、敌我力量悬殊,睢阳城陷,不可避免。比喻的作用:——归谬法,不顾实际,以破城点非议许远,是不明事理、不近情理胡说!引出结论,抒发感慨:“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小人的议论实在可恶、可怕、可恨!“如巡、许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为下文设伏。写作特色:摇曳生姿斥责矛头归向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引起人们的共鸣。 睢阳之战的相关资料睢阳是江淮的屏障,唐朝廷军队给养主要依赖江淮地区。因此,坚守睢阳,对制止叛军南犯,保障给养由淮河、长江溯汉水进入唐军后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史家认为,张巡、许远坚守睢阳之功,不亚于郭子仪、李光弼的用兵。睢阳之战张巡以6800对敌13万,城邑保卫战中歼敌12万;嘉山之战郭子仪、李光弼兵力不详——对敌5万,歼敌4万 第三部分(5、6自然段):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在雎阳保卫战中的英勇事迹和有关轶事。思考:1、文章用什么方法塑造张巡和南霁云?行动细节、语言细节、神貌细节、生活细节2、张巡、许远、南霁云的性格特征。张巡博闻强记、从容镇定、视死如归、仁爱士卒许远为国让贤,宽厚忠贞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3、文章写于嵩事有什么用意?以小英雄的悲惨结局呼应前文,表达作者对不公平社会观实的强烈批判。 四、艺术特点:1、议论、叙事、抒情、描写融于一炉,笔法多变。韩退之穷文之变,每不循轨辙。——宋张耒《明道杂志》“守一城捍天下”一节,读之有“轩昂突起,如崇山峻岭,矗立天半”之感。——吴闽生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3、人物间相互映衬和对比。4、韩愈主张以“气”主“文”。5、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本文写作的背景动机:韩愈出于正义感和对投降派以及腐朽势力的憎恶,更是出于希望改革朝政,重振大唐雄风,强烈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抱负,于“安史之乱”的四十多年后,写下了这篇文章。主题:本文通过驳斥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以及记述南霁云的事迹与补叙张巡、许远的其他轶事,赞美了安史之乱中抗击叛军的英雄,斥责了安史叛军以及畏敌怕死的将领和诬蔑英雄的小人。 守睢阳作张巡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①,分守若鱼丽②。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③。裹疮犹出阵,饮血更陴④。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①侔:如同。此句说敌军围城,像月晕围着月亮一样。②鱼丽:春秋时郑庄公创造的新型阵法。所谓“鱼丽”就是像网捕鱼似的捕捉对方。③黄尘:指兵马荡起的尘土。白羽:白羽扇,表明张巡的儒将风范④陴:指城上的女墙。资料链接 当时,宰相、河南节度使张镐知睢阳军情急,下令离睢阳最近的、浙东、浙西、淮南、北海四镇节度使、谯郡太守闾丘晓火速发兵救援。闾丘晓一向自高自大,拒不发兵。当张镐亲率大军来到睢阳时,睢阳仅陷落三日。张镐打跑贼军,看到城内惨状,听到张巡和众将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之余,怒从心生,下令将闾丘晓乱杖打死。这闾丘晓全没有了先前的骄横气焰,趴在地上求饶,说什么家中有老母在堂之类的话(和假李逵一样的腔调)。张镐冷笑说:“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张镐传》)注:诗人王昌龄回乡时,因才高被闾丘晓害死。资料链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