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ID:1074285

大小:8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韩愈(768—824)一、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年),唐朝三镇节度使12 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率军15万南下,很快打到洛阳。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756年6月,潼关失守,玄宗逃蜀。叛军进入长安。公元757年正月,叛军为了打通去江南的道路,调集了10多万人马,由安庆绪的部将尹子奇率领,猛攻睢阳(今河南商丘县),结果遭到唐地方官吏张巡、许远的顽强抵抗。睢阳保卫战一直持续了10个月,经历了大小战斗400余次,杀敌12万,蔽障江淮地区,并且为唐朝军队重整旗鼓、发动反击,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后,因弹尽粮绝,救兵不至,城被攻破。睢阳城破3日之后,唐朝官军就赶到了,后10日,洛阳即告收复。张巡、许远无疑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可是,在他们殉国以后,那些曾经为叛军淫威所震慑的文武官吏,为了替自己逃跑和不战的可耻行径辩解,反而散布流言,指责张巡、许远不该死守睢阳,应该转移阵地,声言与其人吃人,不如保全人命等等12 。张巡的友人李翰当即写了《张巡传》,上呈肃宗,褒扬张巡的忠义,为受诬的英雄作了有力的申辩。可是,到了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又有人议论所谓许远后死的问题。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以谣传为信,上书代宗,认为许远死于张巡之后有问题,说“城陷,贼所入自远分”,还说张巡及部将三十余人都壮烈牺牲了,而许远独生,有降贼的嫌疑,请求皇帝追夺许远的官爵。代宗令百官议此事,结果认为,许远为睢阳太守,被叛军押往洛阳报功,故死于张巡之后,无可非议。而且,许、张死时,张去疾尚年幼,并不了解详情,成年后又根据传闻上书,因此不足为据,所以认定张、许同为忠烈。在张、许殉国50年后,对许远后死的问题,社会上又有议论。因为经过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盛世一去不返,藩镇割据,抗拒中央政令。此时,他们又借50年前睢阳保卫战之事,诬陷诽谤英雄,实际上卫护那些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拥兵自重之徒,进一步制造分裂舆论。有感于此,韩愈写了这篇文章,有力驳斥了小人对英雄的攻击,歌颂了抗击安史叛军的英雄,澄清是非,伸张正义。12 二、写作特点1、叙议结合,前后照应,气盛言宜。全文分为三个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一为补不足,二为辩驳)(2)驳斥对英雄的诽谤(三个观点)“许远畏死辞服于贼”事实论证“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类比论证“责二公以死守”对比论证(3)叙述南霁云事迹和张、许轶事南霁云:乞师贺兰;与张巡同时被俘后的表现和对话。张巡:博闻强记;与部将慷慨就义。许远:宽厚为人。于嵩(讲述张、许轶事的人)之死。12 本文前议后叙,看起来是两大部分,但对英雄的崇敬和赞美,对小人的憎恨和斥责这一精神贯穿始终,因而毫无脱节之感,而有融会贯通之妙。在议论中,也有对睢阳保卫战的叙述,以议为主,议叙结合。而后半部分对英雄乞师和壮烈献身事迹的描述,也是对形形色色无耻污蔑的有力否定,对造谣中伤者的无情鞭挞,实际上是一种形象的议。2、场面描写生动,细节刻画传神。主要有三个场面:南霁云乞师贺兰;南霁云与张巡被俘后的表现和对话;张巡与部将慷慨就义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和行动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乞师贺兰一段,体现出南霁云刚烈无比的气概和激愤难抑的情感,场面之生动、形象之传神,可与《史记》中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描写相媲美。对张巡博闻强记及其肖像描写一段,看似与保卫战无关,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丰满了英雄形象。三.传主生平补充1、关于张巡12 张巡,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进士出身。由京官出任县令,先任清河(今河北钜鹿县)令,调任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令。安禄山叛变,他的上司谯郡太守杨万石投敌,张巡便带兵进入雍丘(今河南杞县),作为抗战的根据地。降敌将领令狐潮劝降,遭到张巡的驳斥。张巡守雍丘11个月后,转移阵地,驻扎宁陵。这时,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太守许远告急求援,张巡便带着3000人马赴睢阳,与许远共守睢阳城。张巡守睢阳时,朝廷授予他御使中丞之职。2、关于许远许远,盐官(今浙江海宁)人。从高要尉升睢阳太守。许远原统兵近7000人,连张巡的3000人,共10000左右。安庆绪派兵10余万来攻,张巡督励将士,日夜苦战,在半个月内,擒获敌将60余员,杀敌两万多人,敌将尹子奇暂时撤兵。许远知道张巡长于用兵,便对张巡说:“12 我生性懦弱,你智勇兼备,今后作战任务,请你全权主持,我来担任补给任务吧。”这就是韩愈文中所说:“授之柄而处其下”的史实。韩愈一.生活经历:1.世族文士家庭,叔父韩云卿、兄韩会皆有文名。2.3岁父母双亡,由兄嫂代养,12岁兄亡。生活开始流离迁徙。3.科举考试三次落第,25岁中进士。后博学鸿词科考试又三次名落孙山,四处上书投文以求举荐。4.28岁始从政,36岁才得监察御史之实职。但又因关中旱饥上书“苦宫市”而被贬。5.38岁重返长安任国子博士,又因严惩宦官僧道而被贬。6.48岁因平蔡州之乱升刑部侍郎。7.50岁因上书讽谏唐宪宗迎佛骨而被贬潮州。12 1.51岁被唐穆宗召回长安,官位渐高生活富裕。9.56岁病逝长安。二.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他是从佛学隆盛到理学兴起的转折过程中的重要思想家。1.儒学的脉络: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两汉黄老儒学谶纬的混杂——魏晋玄学——北魏、梁、隋佛学独尊——唐代并争——宋元明清独尊2.韩愈生活的时代的哲学背景:佛——道——儒,但总的来说还是兼收并蓄的。“儒”未能达到“唯我独尊”,佛的兴盛也只是个别阶段的现象;“道”作为一种宗教比较稳定,因为算是唐朝皇帝的祖先而受礼遇。3.韩愈的哲学思想(1)建立道统。提倡儒家正统思想12 。他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大凡物不平则鸣”的进步思想。但他也宣扬了儒家学说中的等级论,并且更恶劣地补充认为这种等级性的人格是天理自然,不可改变的。(2)形成《大学》、《中庸》的儒学体系,开谈性理。三.教育学贡献:奖掖后进,开启来学,重视发现和培育人才。(和他同时代的人相比,他比元稹的官小,比白居易的寿短,但门生比他们多,名气比他们大)四.文学贡献:(1)古文运动:从唐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由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散文革新运动。魏晋以后骈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辞华丽。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继承了秦汉传统又有别于秦汉古文的新型散文。12 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后又得到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和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韩愈学古文是为了学古道。道是目的,文是手段;道是内容,文是形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古文理论:其一,文以明道。其二,重道亦重文。其三,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其四,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2)诗歌方面:“反美”的特征:内容——不美之美;形式——非诗之诗,在极盛难继的文学局面下的勉力发展。(3)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杂文,如《原毁》、《师说》、《杂说四》。叙事文,如《张中丞传后叙》。12 碑志文,如《柳子厚墓志铭》。抒情散文,如《祭十二郎文》(前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名篇)。(4)立言不朽。韩愈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新的文学语言。他的散文词汇丰富,绝少陈词滥调,句式结构灵活多变。他新创的许多语句至今仍在广为使用。如细大不捐,佶屈聱牙,动辄得咎,俯首贴耳,摇尾乞怜,不平则鸣,杂乱无章,落井下石,进寸退尺,一发千钧,垂头丧气,弱肉强食等;五、参考书目1、童第德:《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2、吴文治等:《韩愈及其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一次考试4月13日12 论点提纲:一、自己对某事、某人、某书、某观点等的思考。二、提纲形式,文通句顺即可。三、交卷时间:4月19日四、试卷纸要求:如是手写卷,请用武大400字/页格式的信纸。如是打印卷,请用A4纸。1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