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2.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馒头,听诊器,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图片学生准备:小馒头及搜集到的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谚语。教学过程:一、引入1.创造情景,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大都比较喜欢出去旅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好吗?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去哪里呢?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馒头),今天我们将馒头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去哪里呢?2.学生猜测后导出本课研究内容,食物的消化,并且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1)提问,旅游时旅客可以跟着导游走,我们怎样才能跟着馒头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2)学生咀嚼馒头,并且体会馒头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3)学生汇报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认识消化器官。(1)讲述:当馒头导游进到胃里的时候没,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馒头导游,还会带我们到哪些地方旅游呢?现在请同学们猜测并绘制一幅旅行图吧(2)提出要求,绘制的景点名称,消化器官路线清楚。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旅行图。交流、展示绘制的旅行图个不幸同,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小组设计的旅行图最准确路线组合理,其实馒头旅行的景点是固定的,履行的路线也是固定的,怎样才可以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是正确的呢。交流讨论。(3)我们找来了最精确的旅行图,和标准图比较找出差异。(4)各小组学生对照正确的消化器官进行自我修正。各小组在一次绘制旅行图。(5)各小组进行比较先后画的旅行图,找出先后两次的差异。(6)小组交流,比较那个同学绘制的消化器官明确。消化顺序清楚。学生汇报对消化器官的认识。老师提问: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不同的消化器官分别起到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汇报。教师通过计算机可将向学生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消化过程。对学生有争议的胰脏和肝脏是否属于消化器官进行分析。三、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1.提问:我们看过人倒立吃东西的表演,你想过为什么人能倒立着吃东西吗2.学生猜测,做出假设。3.知道学生做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
4.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5.学生回答,老师讲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四、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1.辨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2.讨论:因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及怎样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3.教师小结。板书设计: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听课记录执教:谢晓静(温州)时间:xx年4月7日地点:海宁市实验小学(课前谈话)1、 今天早上你们吃饱了?2、 吃饱了,你有什么感觉没有?(上课开始)带了温州的特产,枇杷梗,给大家吃。有目的地吃(课件出示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安静感受)随着食物进入嘴巴,你的感觉要跟着去体验,食物到了哪里了?然后猜想:它得到哪里去?(体验完毕,马上记录)请把你认为食物在体内经过的地方在人体图上,画出来。(组织汇报:出示学生的记录单,并让学生讲述)(等学生说完后)老师把刚才大家说到的词语贴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贴词语卡片)请大家讨论一下,都比较认同的是那几个器官?学生汇报:——喉咙、舌头、嘴巴、食道、胃……科学家发现:我们人类的这些器官是……食物吃下去后的路线是一样的。器官是长在身体里面的,我们看不到,今天老师吧模型带来了,认识一下。
(教师一一出示图片,随意摆放在黑板上)——胃——小肠——大肠——食道——头(纠正:口腔)观察这些模型,他们的样子有什么特点?请选择一个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胃)——胃就是把吃进去的事物消磨成小粒(追问:胃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有点像月亮教师补充:胃可以蠕动什么是蠕动?——(其他学生答)软体动物的运动方式(学生介绍:口腔)——是第一个经过的。(追问:里面有什么?)里面有牙齿。(学生介绍:食道)——像一根线(教师:管子)教师补充:长约25至30厘米的管道。(教师演示:卷一个长度相当的纸管)(出示词语:运输)(介绍小肠)——样子像一条弯弯曲曲的蛇教师补充:……(课件出示)问:你们长得又多高?你知道5至7米有多长吗?(教师出示一段和小肠差不多长度的软管,让一个学生和老师合作拉着)
说说看:有什么感想?——感觉特别长,不可思议——太长了,如果伸直的话就从嘴巴里喷出来了(出示:绒毛的图片)有什么感受?——像蚯蚓——像……(学生介绍大肠)大肠有小肠比,有什么不同的?——像正方形(师:大肠罗列后的样子有点像)——食物从小肠……大肠……排出(组织讨论:把提供的器官图片放在人体的轮廓图中)(讨论后,学生到黑板上摆放。第一位学生把其中小肠和大肠的位置摆错了。第二位学生纠正)现在,我们来说说食物经过的路线——(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说)再来看看我们的第一张图,是不是还有许多漏掉的?再用一分钟直接画第二张图(学生活动:画食物经过的器官线路图)刚才咱们吃进去的食物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形状后来有没有变化——变小了——变成了颗粒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请用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活动:画)(展示1)
——先嚼成小片,因为被牙齿磨(追问:口腔里还有什么?)唾液。(那你说说口腔有什么作用?)做得软一点——(其他学生补充)把食物变软变小,就不会妨碍食道的内壁我们把这个称作咀嚼功能继续介绍:食道里面没什么变化(追问:为什么)——因为运输到胃里——(其他学生补充)很光滑为什么胃里有变化?——因为胃里有胃液——(其他学生补充)被胃液融化——(其他学生补充)可以帮他消化(组织模拟实验)(教师出示一袋面包片)这是面包的小碎片,没有完全弄碎,你知道为什么没有完全磨碎吗?——(……)现在倒一点水,模拟什么?——胃液胃的外面有三层肌肉,老师的双手模拟第一层(教师把手放在袋子外面)。第二第三层呢?(两名学生把手贴在袋子外面)想不想体验一下?(四人小组合作活动)(汇报)——变得像浆糊——颜色像牛奶了(为什么?)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胃的消化食物接着要到哪里了?
——小肠小肠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来回顾一向小肠的特点——食物会一点点流失(有点听不懂,什么叫流失?)——就是吸收掉了——磨得又细又小这个过程叫什么——进一步消化。绒毛起到了什么作用?——把水分吸走,把营养带走,不是全部吸走大肠有什么作用?——(……)请把刚才食物形状变化没有完成的,补充好。展示学生的画说说这两张图有什么不一样?——第一张不太了解时画的,第二张是了解乐以后画的:长长的食物经过嘴巴变成小碎片,经过食道进入胃后被胃液磨成小点,在小肠里吸收了部分,最后经过大肠,再排出体外其实,小肠里面吸收了大部分营养布置任务:相互合作,在自己或同学身上找一找消化器官的位置。(学生上台指着自己说一说)说说课前吃到的枇杷梗,现在可能到达哪里了?——小肠(为什么?)小肠很长,还没到大肠——在胃里,因为食物在胃里要呆两到三小时。食物的消化是不是就像今天我们学的呢?课外可以探究:找找关于……的资料。
【陈晓萍评课】优点:l 三次作图,第一次暴露了学生的前概念,后两次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l 生物课特别强调直观手段的运用,在直观手段的运用上,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是:器官贴图的运用、三层肌肉发热模拟、自身的运用。非常符合生物教学的设计。l 在知识点的处理上,生物教学要有一个整体的观念,l 无论从教学思想还是策略上,都是到位的,立意很高。不足:l 学生暴露出来观点后,教师要基于这一方面进行调整教学设计。如:学生提到了小舌头、扁桃体,后来教师没有处理l 学生展示的:大肠在前面小肠在后面,但教师自己交换了一下,没有处理。要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教师要思考孩子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大小说起来比较顺,大在前小在后。平时看到的整体人体器官图,大肠是包围在小肠周围的,学生就会以为大肠在先小肠在后。 板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