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送李愿归盘谷序【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2、了解序文的特点。3、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4、对照手法、讽刺。【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因官吏部侍郎,又称。谥号“”。在文学成就上,同齐名,称为“”。他是唐代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文为诗”。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二)解说题目1、盘谷:原称盘古,即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他在一个混沌的大鸡蛋里孕育成人,出世以后,开天辟地,造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六畜树木、花草虫鱼、人类生灵等等。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就在盘古出世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盘古寺。后因音讹,传成了盘谷寺。据考,盘谷寺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经唐朝扩建以后,成为一处知名胜地。此说与韩愈文对盘谷的释义有所不同。2、赠序:古人在朋友临别时,常常赋诗以赠,“序”是阐述赠诗的缘由和意旨的。本文末段“歌曰”所歌就是赠诗。赠序在唐代初叶开始盛行。韩愈写的赠序,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见解,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颇有价值。后人说他的序文。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姚鼐《古文辞类纂•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序目》)。以后人们所写的赠序也有不附诗文的,内容多是赞许、勉励之词,已和序的原义有所不同,是为变体。本文末尾附有赠诗,应属前者。3、背景:《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三十五岁正在京师长安赋闲,等候调官。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故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吐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这篇序是送别李愿回盘谷的。李愿,生平不详。隐居于盘谷,号盘谷子。韩愈曾有《和卢郎中送盘谷子诗序》一篇,所谓“盘谷子”即指在盘谷隐居的李愿。这篇序把盘谷这一地名写在题目上用意是强调李愿的去处。在韩愈写的三十多篇赠序中,题目上标有地名的比较少见;本文一开头就从盘谷地名写起,跟题目用意一致。【整体把握】:(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便体()轻裾()黜陟()趑趄()旗旄()罗弓矢()稼()翳长袖()美可茹()嗫嚅()膏吾车()秣吾马()才畯()(二)研读文本:1、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文章开头写盘谷得名的缘由,对表达全文的主旨有什么样的作用?2、文中描绘了哪三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三)总结课文。1、构思是独特,别开生面的。本文未对送别者李愿的事迹作任何介绍,也未对李愿的行为给以直接赞美。只是引用了李愿的一大段话。对李愿的话,作者是称赞的,但也只用了一个“壮”字来赞叹。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全在于李愿的那一段话之中。作者借别人的话当作自己文章的主体,用别人的思想当作自己文章的主题,是别开生面的,构思是独特的。作者并不为习俗写法所限,而是突破了传统的格局和表达方法。这就是作者的创新。2、善于运用对照的写作手法作者在写遇于时的“大丈夫”时,突出了权势和声威的炙手可热和不可一世;写趋炎附势的人时,突出了他们伺候公卿、奔走权贵的胆战心惊和可叹可悲。这是一组对照,是一组在高位和不在高位的对照。作者在写隐士的时候,突出了他们起居安适、无毁无忧的可贵可乐。隐士和以上两种人又形成了一组对照,在这组鲜明的对照中,作者唾弃了前者,赞扬了后者,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形成了文章的主题。【文本疏通】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车舆礼服,代指官职)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