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欧阳公言,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谓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苏轼做出这样高的评价呢?
送李愿归盘谷序
1、掌握文中相关的字词及句式。2、了解序文的特点。3、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教学目标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送李愿归盘谷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一)盘谷:原称盘古,即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他在一个混沌的大鸡蛋里孕育成人,出世以后,开天辟地,造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六畜树木、花草虫鱼、人类生灵等等。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就在盘古出世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盘古寺。后因音讹,传成了盘谷寺。据考,盘谷寺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经唐朝扩建以后,成为一处知名胜地。此说与韩愈文对盘谷的释义有所不同。盘谷
这篇序是送别李愿回盘谷的。李愿:李愿是韩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详。隐居于盘谷,号盘谷子。这篇序把盘谷这一地名写在题目上用意是强调李愿的去处。本文一开头就从盘谷地名写起,跟题目用意一致。解题
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鲜少( )旄() 才畯( )便体( )轻裾( )黜陟( )趑趄( )嗫嚅()秣马()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xiǎnmáojùnpiánjūchùzhìzījūnièrúmò
送李愿归盘谷序
文言知识巩固翻译下列句子(1)道古今而誉盛德(2)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3)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说古道今,赞誉他的美德)(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润滑我的车轴,喂饱我的马,跟随你到盘谷去啊,让我一辈子在那里安闲自得)
研读课文第一节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思考: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盘谷在太行之阳。“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写出了盘谷的富饶、美丽和幽静的环境,韩愈的友人李愿就住在这里。
问题探讨文章开头一段写盘谷得名的缘由,对表达全文的主旨有没有关系呢?
研读课文第二节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⑴得意人“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树旗旄,……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曲眉丰颊,……争妍而取怜”作者对这种人的态度:“逃之”(鄙弃)——取悦皇帝——追求名利——手握重权飞扬跋扈——大讲排场——喜怒无常——生活荒淫第二节第一层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第二节第二层⑵闲居人“穷居而野处……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惟适之安”“车服不维……黜陟不闻”作者对这种人的态度:“行之”(肯定)—淡泊名利无拘无束—安闲自在—不问政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第二节第三层⑶奔走伺候人“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作者对这种人的态度:“恶之”(厌弃)——趋炎附势——懦弱卑琐
赏析第二节内容回顾:该段陈述了三种人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⑴得意人(用力于当世者)——逃之(鄙弃)⑵闲居人(不遇于时者)——行之(肯定)⑶奔走伺候人(不择手段的干谒者)——恶之(厌弃)探析:作者描写的这三种人,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明确:第一和第三种人实际是和第二种人进行对比,突出隐者思想行为的高尚。
问题探讨文章开头一段写盘谷得名的缘由,对表达全文的主旨有什么样的作用?通过介绍盘谷的社会和地理环境,强调盘谷是隐者盘旋的好去处,将人和地相联系起来,点明送别的题旨,侧面表现了李愿归隐盘谷高尚清雅的思想品质。
研读课文第三节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问题探讨说说最后一段中歌词的内容与前文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明确:紧扣第一段,赞扬盘谷的景物,紧扣第二段,赞扬了归盘谷的李愿,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板书设计盘谷简介——特点、谷名由来↓声威显赫的显贵三种人物——高洁不污的隐士↓趋炎附势的官迷古歌收束——祝福友人
拓展思考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归隐精神绝大多数“士大夫”都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道德使命感。因此,政治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要务。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屑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意愿进入腐败的官场。任凭别人留名青史风光无限,却甘心归隐深山从此与世无争。他们埋葬了自己非凡的能力和智慧,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有无限疑惑和惋惜,似乎背后的那份执着与信仰,更值得我们学习。
陶渊明苏轼孟浩然王维白居易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知识分子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不管他们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听到那可贵的忧国忧民的声音,感受到那令人震撼的浩然之气,看到那颗超凡脱俗的清净本心。而这,才是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所应该从中领悟的真正的哲理。
板书设计盘谷简介——特点、谷名由来↓声威显赫的显贵三种人物——高洁不污的隐士↓趋炎附势的官迷古歌收束——祝福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