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送董邵南序用

ID:1075116

大小:6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送董邵南序韩愈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背景介绍 序: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如欧阳修《伶官传序》。赠序: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送东阳马升序》宴集序: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第一段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第二段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凭你这样的才能,而不得志,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起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两样呢?姑且凭你此行去判断吧。董生,努力吧! 第三段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替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告诉他们:“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问题探讨1.董邵南去河北的原因是什么?明确:(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问题探讨2.作者说“吾知其必有合也”原因(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2)怀抱利器(3)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问题探讨3.文中作者赞不赞成董邵南游河北?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历史资料自从安史之乱以后,河北各地掌握了军政大权的节度使,都成为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当时的朝廷对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种封建割据破坏了唐朝的统一,违背了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韩愈反对封建割据,在当时是进步的。他既然反对封建割据,自然要反对董邵南到河北去帮助这些封建小王朝。 4.韩愈是否赞同董邵南去燕赵?为什么?不赞同。因为河北乃是分裂势力最猖獗的地方,董生却欲为其所用,实无异于助长了分裂势力,而危害国家统一这是韩愈一贯反对的。 问题探讨4.文中两处“董生勉乎哉!”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明确:含义不同。前一句表祝愿,后一句则是语重心长地告诉董生应有所警惕。5.作者委托董生做哪两件事?(1)凭吊望诸君乐毅之墓。(2)向隐居的感慨悲歌之士致意,希望他们出来为朝廷效力。 乐毅,战国时赵国人,曾受燕昭王重用,破强齐,成就霸业;如果昭王不死,乐毅完全有可能在灭齐之后占领整个中原地区,进而与秦、楚相抗衡。可惜昭王一死,燕惠王就听信谗言,收回了乐毅的兵权,迫使他离燕归赵,终于郁郁死去。乐毅的命运尚且如此,董邵南又怎能肯定遇到明主或知音呢?韩愈请董代表自己去凭吊乐毅的坟墓,既切合董游燕、赵的生活实际,又暗示董应当反躬自省。 问题探讨5.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图?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希望董生不去河北。 问题探讨7.本文三段话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层,层层相连,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委婉、含蓄、巧妙地表情达意。 总结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而主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