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说课稿教科版 一、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教材安排了2大活动:一是"让小灯泡发光",安排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是通过“图中的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亮”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2大优势:1、迎合学生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习兴趣。2、有利学生掌握电路的具体连接方法。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材分析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科学知识:认识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掌握电流、电路等概念,特别是要知道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并能清晰地描述出电流的流向。科学探究: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体会电流的路线,用自己的方式初步学画电路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安全用电知识,意识到电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观察灯泡,正确连接电路并想象电流的路线。教学难点:想象电流的路线。三、教法指导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四、学法指导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本课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五、教学准备每生一根电线,一个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不同颜色的笔2支,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过程要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才能发挥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所以我立足学生认知结构设计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激情1.出示台灯,创造场景。2.
我让它亮起来。(故意动作)啊呀,灯坏了?可能什么原因?让谁来修?你敢?就算你敢我也不敢让你来修理的,研究科学需要勇敢但不能莽撞。我们小学生是不能随便修理电器的,否则会发生触电的危险。不过在这堂课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操作没有危险的材料,都有机会来当一回小小电工,有信心完成任务吗?3.板题:点亮我的小灯泡。此环节设计理念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明确的目的,使学生既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又懂得要安全用电。(二)观察研究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已经观察的干电池、小灯泡、电线的构造和特点。2.各组汇报观察结果,可以到实物投影仪中边指点边解说,也可以到黑板上边画边说。教师随机通过课件展示实物图和干电池、小灯泡的解剖图。重点点明干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灯丝、两个连接点。此环节设计理念是通过结构观察法和课件展示法把学生粗略的、无序的观察引导到有目的、有序的观察上来。(三)连接电路1.各组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用一根电线、一个干电池来点亮小灯泡的任务。2.统计成功的小组。此环节设计理念是让学生自主操作、小组合作更能发挥学生创造性的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四)研究电路1.让学生观察点亮小灯泡的装置,明白他们现在的连接就叫做电路。2.引导学生找到小灯泡发光的部位就是灯丝,灯丝能够发光可能是电流在灯泡中流过的缘故。3.小组探讨并比划电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然后用红笔在事先发给大家的连接装备置图中画上电的流动路线。4.各小组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电路图并进行讲解电在电路中怎样流动灯丝才能发光。5.在各小组充分发言,同学们各抒己见、补充意见后,教师小结:只有当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并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电池的负极,才能使灯泡发光。边小结边用课件模拟电在灯丝中流过让灯泡发亮。使学生获得更清晰的认识。6.小组尝试更多的点亮小灯泡的连接。要求学生画出新的连接电路图,用红笔画电路图,蓝笔画电流方向。此环节设计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共同建构健康的科学素养。(五)解决问题1.用课件展示短路和断路两种实物装置电流图,让学生模仿实验并讨论小灯泡不会亮的原因。2.教师介绍短路和断路的知识。(用一根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级连接起来叫做短路。电池的一端与电线没有连接叫断路。短路会使电池和电线在瞬间发热变烫,甚至还会引起灾害,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这样的连接。)3.视频展示废旧电池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树立学生环保意识。此环节设计理念是强调结合生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六)总结延伸1.再次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2.课外请同学研究,你能不能用一节电池和两根导线点亮两个或者更多灯泡?此环节设计理念是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下文铺垫。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我的小灯泡6教案教科版
一、教材简析:《点亮我的小灯泡》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二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小灯泡的构造:认识小灯泡的结构,(2)并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的材料及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为点亮小灯泡做准备。(2)让小灯泡发光:利用材料用不同的连接方法让小灯泡发亮,观察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说一说里面电是怎样流动的;了解通路、短路、断路。(3)课后延伸部分,调查家里的小电器:安排学生课后对家里的用电情况进行查。二、教学背景: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电流动的路径叫做电路。为了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例如灯泡。电必须从电池的一端经过用电器流向另一端才能建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电在电路中的流动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如小灯泡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电池或电源,是电路中电流的“推动力”。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使用干电池来完成各种有关电的研究。电池有两端,一端标着正极,另一端标着负极。正极的那一端有一个小的突出金属帽,负极的一端是扁平的。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利用电来点亮一只灯泡需要一个完全的电路;一个完全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二)过程与方法: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与点亮小灯泡有关的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对电流的流向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对周围食物作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电线一根,小灯泡一个,1.5V电池一个,纸模型
教学流程认识电器元件————点亮小灯泡————判断亮与不亮的原因————拓展延伸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材料导入:1.桌上有些什么材料?(电线、电池、灯泡)2.出示电池、电线,说说你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的哪些方面?3.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补充介绍电池和电线的一些特点。4.仔细观察小灯泡,把观察到的、发现的告诉其他同学,把小灯泡的构造图画在纸上。5.生生交流,课件展示:老师画了一幅小灯泡的构造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件展示小灯泡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猜想一下电流在小泡里会怎样流。)6.看到这些材料,你们想做什么?(板书:点亮我的小灯泡)二、初步尝试点亮小灯泡1.利用桌上的材料点亮小灯泡,比一比哪组最先点亮。(小组实验)2.交流:不亮的把连接方法贴出来,亮的也贴出来(黑板上贴,不亮的图保留,等会要用)3.讨论:亮与不亮的区别在哪里?三、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1.我们已经发现怎样连接会使小灯泡亮起来,你们能小组合作寻找点亮小灯泡的更多方法吗?发现一种及时把连接方法画在表格里。2.学生实验3.汇报:两位同学投影展示,两位同学贴模型。4.归纳相同的方法。这些连接方法都能点亮小灯泡,你能总结归纳一下吗?(板书:两极连亮点)5.这样连接后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从灯丝流过,那你觉得电是怎样在电池、电线、小灯泡里流动的呢?6.学生猜测;你能上来用手比划一下吗?7.课件出示:你看,电从电池的这端出发,流经灯丝、电线、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了回路,这样小灯泡就亮了。四、认识断路和短路
1.指着学生第一次不亮的图,说说不亮的原因:这个小灯泡怎么不会亮呢?2.像这样电从电池的一端出发没有经过小灯泡直接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发生了短路。(板书: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瞬间发热发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3.像这样电从电池的一端出发没有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发生了断路。(板书:断路)这时候灯泡也不会发亮。4.老师这里有几种电池、电线和小灯泡的连接图,你能来判断一下:这样连接灯泡会亮吗?5.课件出示四种情况,学生判断。五、延伸拓展1.学了这节课的收获?2.安全用电教育。3.拓展:回家调查家中使用的电器。附表:家用电器调查表电器名称电源板书点亮我的小灯泡小灯泡构造图学生的各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