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战守策教案资料演示教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教战守策教案资料演示教学

ID:1077096

大小:192.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战守策》教学设计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邱艳楠课题教战守策课型文言新授课课时二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主旨。2、了解对策类文体的主要特点,体会文章说理透辟的特点。3、梳理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点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教育点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心忧天下、关心国事的襟怀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重点语句。2、把握文章要旨,学习从多角度论证的说理方法。教学过程1.经验引入,明确目标我们学习过苏轼的很多诗文,看到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其实苏轼还是一个有政治敏感性的人,早在宋仁宗嘉祐年间,苏轼就向上进献了一篇奏议,根据当时战争必不可避免的形势,建议早做准备,以免发生不测之患,有先见之明。这篇奏议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战守策》。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PPT)展示北宋中叶以后,辽和西夏成为宋朝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随时可能发动侵扰。但北宋统治者却依旧是醉生梦死、歌舞升平。苏轼心忧天下,指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危险性,从而论述教民战守的意义,提出了教民习武、能战能守、以备外患的主张。本文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见解精辟,表现了苏轼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远见,对维护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能学到哪些知识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PPT)展示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主旨。2、了解对策类文体的主要特点,体会文章说理透辟的特点。3、梳理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二、初读文本,自学质疑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自主学习丛书·自主积累》刈()豢()钝眊()狎()狃()痿蹶()三、再读文本,合作探究1、学生自由诵读文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标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2、小组合作解决和筛选疑难字词。3、师生共同解决筛选出的疑难字词。 4、落实基础字词,完成《自主学习•过关检测》。(提问学生说明做题思路)(PPT)展示通假字:1、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畋)2、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钝)3、卒有盗贼之警(猝)4、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餍)词类活用:1、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用作名词,安乐)2、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用作名词,建议)3、四方之民,兽奔鸟窜,(名词作状语)4、天下之势,譬如一身。(数词作形容词整个)5、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名词作状语用力)6、轻霜露而狎风雨(形容词作动词轻视)7、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用作名词逐步训练的实力)8、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形容词用作名词危险之境)9、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名词作状语每年)古今异义1、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逃跑)2、盖尝试论之(曾经试着)3、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在野外劳动) 4、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活动操作)5、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挺身而出)文言句式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宾语前置)2、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状语后置)3、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判断句)4、战者,必然之势也(判断句)5、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定语后置)6、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定语后置)重点语句翻译师生共同确定几个重点语句,学生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翻译,学生交流后找代表展示。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译文:民的祸患究竟在哪里呢?在于只知道安乐却不知道危难,能享受安逸却不能劳累吃苦。2、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译文:这种祸患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将来会看出的。现在不给它想办法,那以后就有无法挽救的危险了。3、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 译文:秋冬农闲的时候,召集人民打猎借此教练武事,教他们学习前进、后退、跪下、起立的方法。4、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译文:一旦忽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惶恐,传布谣言,不战就逃跑了。5、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译文:因此小小的安禄山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象鸟兽奔窜一样,求作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6、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译文: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被雨雪霜所浸渍,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风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病害。7、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译文:慢步快走活动操作,使自己的四肢习惯于寒冬炎暑的变化。8、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译文:现在国家用来奉送给西夏、契丹的财物,每年的财物,每年以百万来计算。奉送的财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满足的,这种形势必然导致战争。课下作业:1、复习巩固文言知识。 2.思考问题:这篇奏议的主要主张是什么?作者是针对什么情况提出这一主张的?3.再读课文,尝试概括本文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四、重点品读,理性提升(PPT)展示课时目标1、交流作业  (1).这篇奏议的主要主张是什么?作者是针对什么情况提出这一主张的?  明确:这篇奏议的主要主张是“教民战守”。作者是北宋存在严重的外患而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这一情况提出的。  2.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在文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本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第二、三段主要是援引史实、举例论证;第四段主要是浅近设喻,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几个段落中,无论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其中都有正反对比论证。这既丰富了说理的角度和层次,也加强了说理的力度,使主张更容易为人接受。 2、探究文本  (1).既然本文的主张是“教民战守”,那么在苏轼看来应当如何来“教”呢?  明确:“ 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乡里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  (2).图解“教民战守”之策。层层“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教”庶人之在官者以行阵之节递进“授”役民之可盗者以击刺之术  注释:  “庶人之在官者”为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倒装句。调整后为“在官之庶人者”,翻译为“在官服役的平民”。“役民之司盗者”句式同。“教以行阵之节”为特殊句式,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倒装句;省略句,动词“教”的后面省略宾语“之”。调整后为“以行阵之节教(之)”,翻译为“将列队布阵的法度交给(他们)”。“授以击刺之术”句式同。(3).摘录本文中富含意蕴的语句并加以点评。  例句: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典故之名,则掩耳而不听。点评:用妇人孺子暗嘲天下之人的“骄惰脆弱”,别有意味。论战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作“掩耳”之状。语言形象生动,可谓将世人胆小懦弱的情态画得入木三分。   3.分析本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生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兵不可去(昔者先王/今之迂儒;安史之乱可证)分析问题—不可养之太过(天下之势,譬如一身)战不能免(四方有事,西北二虏)“使”士大夫尊崇武勇、讲习兵法;解决问题—教“庶人之在官者以行阵之节”;  授“役民之司盗者以击刺之术”。4、概括写法作者综合运用了援引史实、浅近设喻、正反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作者在首段提出了中心论点,第二段援引“先王知兵之不可去”,“天下虽平,不敢忘战”,“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的史实。第三段分析“后世”“去兵”的危害,并且举出盛唐“开元、天宝之际”安禄山之乱的例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申说“兵不可去”。第四段以“天下之势,譬如一身”来设喻,拿王公贵人与农夫小民来做比较,重在申说“能逸而不能劳”的危害,说理深刻而设喻浅近。第六段进一步用教民讲武与“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作对比,说明“教民讲武”的正确举措。 总结:苏轼的这篇议论文,全文始终置疑着“教战守”这个中心,援引史实,纵论古今,层次分明,巧设比喻,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语文言流畅,读来朗朗上口。遣词造句每有新意。善用对比,且各具情态。排比句式形象有力,文章上下衔接自然。论析时文笔纵横,处处照应,层层深入,舒卷流畅,语意精警。总之,这是一篇文采斐然、笔意充沛,说理透辟的对策。四、课堂检测,个例验证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顿眊(mào)翩跹(qiān)庇荫(bì)先妣(bǐ)B、蹊跷(xī)浸渍(zì)罹难(lí)拜谒(yè)C、狙击(jū)踽踽(jǔ)巨擘(bò)薄暮(bó)D、氛围(fēn)分外(fèn)渐染(jiàn)溯流(sù)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甲兵顿弊(2)痿蹶而不复振(3)渐不可长(4)而用之不以渐(5)为患必有不测(5)天下果未能去兵3下列句子句式辨别正确的是(D) (1)“庶人之在官者”⑶“役民之司盗者”(2)“教以行阵之节”⑷“授以击刺之术”A(1)⑶不同(2)⑷相同B、(1)⑷相同(2)(3)相同C(1)(2)相同(3)⑷相同D、(1)⑶相同(2)⑷相同4下列句子中与“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中“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B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C)(1)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2)涉险而不伤。(3)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4)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A两个“而”相同,两个“固”也相同B两个“而”不同,两个“固”相同C两个“而”不同,两个“固”也不同D两个“而”相同,两个“固”不同6、翻译下列句子(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2)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3)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附:板书设计教后记:这篇文章虽是文言文,但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分析起来得心应手。因此不管是文言知识总结还是课文结构分析学生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这篇文章无论在结构上还是说理方面都为正着力训练文言文的高二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范式。罗振宇2019跨年演讲精华版全文(略有删减)2018年12月31日20:30,深圳“春茧”体育馆座无虚席,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罗振宇曾发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今年,是第四场,也是倒数第十七场。在历时四个小时的演讲中,罗振宇通过对过去一整年的回顾和未来的展望,连发“扎心五问”,最终揭示出——比起普通人无法把控的大趋势,真正能给所有人带来机会,从细微处引发大变化的,恰恰是我们身边的各种“小趋势”。以下是精华版全文(略有删减):第一部分:开篇12018年,一些大公司干着干着突然遇到危机了,多少被公认有前途的行业,干着干着突然就遇到了拐点。甚至好多事和自己是咋干的,都没有关系。我们不操心行业和公司层面的事,就想想咱们自己。2018年过来之后,我多少感觉,所有那些曾经看起来坚固牢靠的东西后面,现在都想打一个问号: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