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中内容是这样安排的。第1—4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第5—7课研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本课教学思路:影子的长短这个活动是第一个活动且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第二个活动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已经有了前一个活动的基础,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验证猜想。第三个活动影子的形状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只做简单的探究。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实际地去观察、整理数据、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演示:课件、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体的小木块。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体的小木块。板书设计光和影光挡光物屏影子斜射长直射短离光源近大离光源远小光照面的形状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来看一段演出,一边看一边思考:1、这是什么表演?2、表演时需要准备什么?(手影表演的视频,在此处运用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直观的展现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的教学铺平了道路。)播放视频。哪位同学来回答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光、遮挡物、屏(遮挡物在光和屏之间)有了光就能产生影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板书:光和影二、组织活动开展探究(一)、认识光源教室里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光?学生会说电灯、手电筒,引导必须是打开的。(目的在于揭示光源的概念中“正在发光”这个要点。)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投影机里的光源。给出光源的概念:像电灯这样正在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不是?(学生在列举了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太阳后还可能说到月亮。学生已经认识到月亮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从而明确:“必须是自己发光才是光源”这个要点。)(二)探究活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1、出示五张照片,这是老师分别在早上8:00上午10:00中午12:00下午2:00下午4:00拍到的照片,说说照片中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物体。(照片中光源是太阳,遮挡物是接力棒,屏是地面。出示这些照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很容易发现影子的长短、方向的变化,并有利学生推测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什么有关)2、你发现了影子的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短。哪一幅照片中的影子最长,这时光源在哪里?哪一幅照片中的影子最短,这时光源在哪里?你能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吗?你推测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只要教师出示合适的材料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材料,学生能够提出影子长短与什么有关,并且得出合理的推测。)3、教师演示:把纸放在桌面上做屏,放一个小木块代表遮挡物,手电筒模拟太阳从不同位置照射。讲述光源从不同的位置照射,照射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4、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呢?我们需要做几次实验才能得出不同长短的影子?要研究影子长短与光源照射角度的关系,每次只能改变几个条件,哪些条件不改变?演示光源始终保持和遮挡物相等的距离,能不能忽近忽远?(学生在实验的时候,经常会使光源与遮挡物距离发生改变,这个环节是专门针对对比实验中变量、不变量的控制而设计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素不变来研究这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学生开始实验,填写实验记录。附实验记录单:光源照射的角度(填直射或斜射)影子的长短长
短我们的结论:影子的长短和有关,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就。5、小组汇报,形成板书:斜射长直射短6、在实验中你还发现影子的方向有什么特点?(三)、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大小呢?你能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吗?你们能以小组设计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吗?学生以小组设计,教师巡视指导。附实验计划表格:我们的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我们的推测影子的大小和有关。不改变的条件要改变的条件(学生自己先设计实验计划,避免了一开始就让学生实验的盲目性,成为有目的、有控制的探究。)交流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实验过程。附实验记录单:遮挡物离光源的远近影子的大小大小我们的结论:影子的大小和有关,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时,影子就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时,影子就小。(第二个实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验,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汇报实验,总结形成以下板书:离光源近大离光源远小(四)研究影子的形状影子的形状与什么有关呢?出示长方体,有一个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这个面是长方形,这个面是正方形。用光源照射不同形状的两个面,得到的影子形状一样吗?照射长方形的面影子是什么形状?照射正方形的面呢?学生猜测之后教师演示。总结后板书:光照面的形状形状(五)投影的应用1、学习投影的意义我们把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2、学习投影的应用
出示卫生间标志、紧急出口标志。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利用投影,出示手影图片。还有皮影、电影、数码投影。依次出示皮影、电影和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图片。解释鸟巢碗边上投射的火炬接力画面是用了和教室里的投影机一样的技术。可以投射活动画面,只是大一些。而且有63台这样的投影机。设想如果李宁是在空空的白屏上奔跑,最后点燃主火炬,点火仪式还精彩吗?3、小结从手影到皮影到电影再到数码投影,人类对投影的认识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把人类对投影的运用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了展投影,创造美的生活。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投影带给我们的美好时刻。播放奥运会点火仪式视频。一、全课小结拓展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影子你还想了界解什么?教学反思:从“影子的产生”到“影子的特点”的整个探究活动中,我深深的认识到:一、兴趣是学生科学探究的潜在动力,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原始要求。只有在学生想探究科学奥秘的志趣被充分激发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慢慢发现实验的美丽。科学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求真的审美过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他们体验到了探究的艰难与快乐。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隐藏在实验思想、实验仪器、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等背后的美的因素,这些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二、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能力。
学生的创新对社会来说不一定是新的,但对自己来说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事物,因而创新对学生意味着自我实现。主要表现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成果等方面,如“影子特点的探究”。作为教师,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感到困惑并产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欲望,随之才谈得上创新能力的养成。三、学生的合作意识还需进一步培养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校与家庭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养成十分看重,在此背景下,学生对作为个体的人的意识也非常强烈,而合作意识则相对缺乏,这在课堂上不断呈现,因此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加强。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因为参与是合作意识的起点与基础,只有参与,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才有机会与他人交流和切磋。其次,要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因为倾听是合作的前提与保证。如果只有参与,学生依然可以只展示自己的个性,无法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只有认真倾听了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才是真正将个体融入团体之中,开始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再次,要引导学生虚心接纳,因为接纳是合作的目的与结果。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认识和看待问题,从而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成为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