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读:学生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二节。2、说:学生能结合课文下注释和教师指导翻译课文。3、议:师生共同讨论,理解此封书信是怎样打动韩太尉的。4、练:向你仰慕的人写一封求见信。【学习重点】熟读课文,并借助其他工具翻译课文。【学习难点】练习写一封求见信。【学习方法】1.自学:预习、感知2.研学:交流、释疑3.群学:展示、生成4.笃学:提升、检测【知识链接】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后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为文以策论见长。工诗,亦能词,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预习案【快乐自学,感知文本】1.请自主查阅资料,尽可能的搜集整理除“知识链接”以外的有关苏辙相关资料。2.说起书信,一封书信应由哪几部分组成?(称呼、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大家迅速扫描一下课文,此封书信都有这几部分吗?徒弟说,师傅补充。3、解题:组内共同完成此文系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4、自读课文:组长督促要求:对照注释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的音,不能通读的地方做上记号。5、交流自读情况:组内解决生字读音:辙生好(hao)为文 动向乎其言而见( xian)乎其文 嵩、华(hua)之高难读通的句子:根据学生提出的不能通读的地方,或请学生帮助读,或教师作范读指导。6、快乐有感情组内朗读课文。
探究案【研学互助,交流释疑】合作探究1、指名徒弟分节翻译课文,师傅纠正。2、徒弟通过其他工具整理下列词语:(师傅补充)一词多义:生:(1)生性、平生。辙生好为文(2) 出生。 辙生十有九年矣见:(1)拜见。 而辙也未之见焉 (2) 同“现”。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然:(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故决然舍去 (2) 连词,但是。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虽:(1)虽然 虽无所不读
(2) 即使 虽多而何为顾:(1)看、望 北顾黄河之奔流 (2) 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 (3) 拜访 三顾茅庐古今词义:党:古义:五百家为党。 邻里乡党人 今义:政党、集团。向:古义:以前,先前。 向之来 今义:方向。游:古义:交往。 其居家所与游者 今义:游览,游泳。(我的疑惑)(师傅评价)【群学展示,拓展生成】3、再次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能背诵课文第一、二节,然后小组讨论,苏辙是怎样向韩太尉表达希望得到他接见这个意思的呢?派代表回答。
4、、提问:苏辙在文章开篇即提出了“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对作者的观点说的明白些就是:文章要有“文气”,写文章的方法不是学会的,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文气”是就作品而言,指充盈于作品中的充沛的精神力量;“养气”是就作者而言,指文章作者培养自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修养。苏辙的观点说的再明白一些就是:文章要有充沛的精神力量,写文章的方法不是学会的,写文章的人要善于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和提高艺术修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这个问题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5、提问:作者在第二段中为什么说“决然舍去”呢?首先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作者马上道明了“决然舍去”的目的,是什么呢?作者“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我的反思)检测案【笃学善思,提升检测】1、后两节中作者进一步将希望得到韩琦接见之意明确表达了出来。请说说是哪些地方?2、练笔:试借鉴苏辙的做法,请给自己仰慕的名人写一封信,表达希望你去拜访时能得到他的接见之意。【阅读链接】韩琦对这封信为什么会击节称诵,归纳写作上的特点:1、作者的切入点好,从自己独到的见解问题写起(还可以从名人感兴趣的话题谈起);
2、对太尉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没有过分的吹捧之嫌;3、作者非常尊重太尉,委婉地提出见面请求。《林笋》朝代:宋 作者:苏辙[竹林遭冻曾枯死,春笋连年再发生。天与岁寒终倔强,泽分淇澳转敷荣。狂鞭已逐草侵径,疏影长随月到楹。嵇阮欲来从我余,开门一笑亦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