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

ID:1077771

大小:6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科版【教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今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了解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增强避震的意识。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板块平移学具等。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1、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地貌?这些地形地貌是不是永远不变的?2、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使北川地形地貌发生的变化。3、借助多媒体资料认识火山也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4、讨论: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二、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1、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2、教师讲解: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2)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3)观看模拟实验录像: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多媒体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4)做板块碰撞、平移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书本的变化。图片展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模拟实验二:用泡沫块模拟两大板块的上下、水平移动,观察地形发生什么变化?如抬升的地方会形成山脉或高原,河流会形成瀑布等。4、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造成地球表面的地形也在不断变化。猜测未来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三、总结延伸1、小结所学知识并揭示课题。2、避震知识介绍。【个人简介】陈芬红,女,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为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科学教师。自1995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曾获柯城区第八届教坛新秀,浙江省首届“新生代”(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市、区优质课一等奖;多次承担市、区教学观摩课及送教活动;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奖。遵循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关于地球与宇宙科学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小学《科学》作为新课程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承担了国民科学素养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在整个《科学》教育体系中,虽然只是基础与启蒙,但课程涉及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所涉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地球与宇宙科学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等,在该类课程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空间思维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在教学时, 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规律,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与空间思维来认识奥秘无穷的地球与宇宙空间,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宇宙空间与大自然变化的无穷魅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以便于学生的感知与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正确把握微观与宏观关系,让学生通过微观来认识宏观。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是相对的。相对于地球与宇宙空间浩淼而言,客观的宇宙世界是宏观的,学生现实生活认识是微观的。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领域中,有许多研究的对象是宏观的事物和现象。这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有的只能观察到极少部分,如宇宙中的天体、星球等;有的根本观察不到,如地球的构成、地球板块运动等,加之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十分有限,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微观的现实生活认知入手,把学生实际能观察的此事此物与宏观遥远的彼事彼物联系起来,沟通起来,形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广阔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球和宇宙,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中,教材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山脉、高原、裂谷、海沟等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导致地表巨大变化”是个宏观现象,既观察不到,又难以察觉,如果光靠教师讲解或阅读资料,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让学生把两本书想像成两块大陆板块,用两本书的相互碰撞模拟大陆板块的碰撞,观察碰撞结果,借助错位的叠层、互相的爬升等现象,体会领悟山脉的形成(如喜玛拉雅山脉);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向水中吹气,使水运动起来,想像成两大板块漂浮在不断运动的软流层上,两张纸分离即大陆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把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从中间斜着切开,两块小泡沫块上下、水平错位运动即两大板块的运动,再让学生观察现象,想像山地、峡谷、瀑布等地形的形成。又如《是清晨还是黄昏》一课,学生通过《昼夜交替的解释》和《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学习,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并且伴有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但要具体判断“当我们中午12时正在观看北京奥运会比赛时,法国巴黎是清晨还是黄昏?”就必须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借助这一科学知识来想像。这时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观察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其实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坐车、坐船时,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的体验,使学生认识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关系,从而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二、正确把握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让学生借助具体来认识抽象。小学生思维正处在 以形象思维为主,并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抽象思维仍然占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由于学生这一思维特征和宇宙地球等空间知识的高度抽象决定了学习的艰难性。地球与宇宙空间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教师就按课本言传口授,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即使通过强化记忆也易于忘记,而且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索然无味,体验不到宇宙与地球的无穷奥秘,更加不能激起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与课程教育的主旨背道而驰。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识水平及思维方式,采用形象化手段,通过借助直观教具、模拟实验、多媒体课件等途径,破解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便于学生识记与理解。如《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要在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基础上介绍地球内部状态,而地球内部结构在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这一单元中有,学生对此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为本课学习作了知识铺垫。但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掌握得较差,有的班级学生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按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的顺序清楚地讲出地球内部结构。究其原因,这一结果直接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关(由于小学科学教学在当前的教学安排中,仍然处于次要地位,科学专任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仍有不少的兼任教师,因此科学教学效果差异性也很大)。有的教师对科学教学往往还是停留在识记的层面上,教学时,只要直接告诉学生地球内部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通过强化记忆记住;而有的教师借助熟鸡蛋这一具体的直观事物,告诉学生,地球内部结构可以分成三层,类似与鸡蛋一般,并让学生通过观察熟鸡蛋的切面,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到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这一具体的直观形象,让学生不难理解地球这一“庞然大物”的内部结构。三、正确把握整体与阶段的关系,准确定位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科学》课程是我国首次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3-6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中学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中学科学课程承担把学生领进科学之门任务,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的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是中学科学课程的基础。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虽然中小学教材中都涉及了地球与宇宙空间等内容,但这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是知识的加深、拓宽,是有一定梯度、螺旋上升的。作为承担科学基础教育的小学科学教学,不能脚踩西瓜皮,而应站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准确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定位,进而准确定位每个知识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否则就极可能出现以知识为本而不顾学生认识水平的“拔苗式” 教学。如小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和中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都涉及火山和地震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站在整个知识体系的角度,科学预设教学目标。由于中学科学课程侧重对科学的本质的理解,所以教学的重点是火山与地震的成因分析,让学生达到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火山与地震的案例形成原因。如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主要是由欧亚两大陆板块运动造成的。而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地壳运动会发生地形地貌的变化,火山和地震与地壳动动有关。当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该知识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在课外延伸等方面作出引导。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课堂实录教科版一、导入新课  (课前在讲台前摆放一只地球仪)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各式各样。反映在这地球仪上,我们通常说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绿色代表(平原)。像这些高高隆起的地方往往就是一座一座的(高山),地球仪表面一条条小小的沟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大江大河)。那么,生活中,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  生:不是的。  师:你认为是变化着的。那你认为呢?  生:变化着的。  师:你呢  生:变化着的。  师:诚如同学们所,地球并不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内部外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二、了解地震和火山  1、火山改变地形  师:地球的内部运动我们见过吗?  生:没有。  师,是的,我们谁都无法看见。那我们又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是运动着的呢?  请看大屏幕:1963年一艘渔船漂泊在漫无边际的大西洋中,忽然间有渔民看到远处海水汹涌翻滚,转眼间升腾起数十丈烟柱,弥漫了整个上空。结果一昼夜之间在海面升起了一座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了一块新的土地。  师:谁来说说大西洋的海域里发生了什么?  生:发生了火山。   师:你怎么知道是火山而不是地震呢?  生:有浓烟产生,海水汹涌  师:你对火山还是蛮了解的。的确,滚滚的浓烟就是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非常的肥沃。火山爆发结果是什么?  生:产生了小岛。  师:这种变化来得猛烈吗?  生:猛烈。  师:何以见得?  生:一昼夜产生了一座岛屿。  师:换句话说在火山爆发的第二天,冰岛共和国的地图上要多加一座(苏尔特塞岛)。是吗?  生:是的。  师:(小结)如此足见,火山带给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是多么猛烈啊。  板书:猛烈火山  2、地震改变地形  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组卫星拍摄的照片。请关注。这是同一个区域不同时期拍摄的两张照片。可能不是很清楚,老师做一些大概的描述:这是蜿蜒曲折的河流,两边是高山,在高山的峡谷间是城镇与村庄。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两张照片上地形地貌有什么不同。  生:河流堵塞了。  生:山体滑坡了。  生:村庄掩埋了。公路塌陷了。  师:一句话地形地貌变化非常的(大)。  师:这是哪儿呢?(屏幕出示:四川青川县)同学们应该明白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形变化如此之猛烈?  生:地震。  师:是的,就是让我们还历历在目的汶川大地震。(板书地震)  三、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  导语:每年全球有震感的地震不少于上百次、火山不少于50次。科学家们对每一次地震和火山都进行了跟踪调查。慢慢的他们发现这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  地球内部怎样运动着呢?运动又造成了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从地球构造说起。  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我们人类居住生活在哪一层?  生:生活在地壳。  师:是的,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生活在地壳。地壳是有岩石组成。它包括岩层上面所有的陆地和海洋。往下是地幔。地幔主要有流动的物质岩浆组成。我们来看一段火山喷发的情境,请注意岩浆的特点。  (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   师:说说岩浆有怎样的特点?  生:很热,冒着气。  生:它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师:还注意到其他特点了吗?  生:它是从地底下翻滚出来的。  师:火山爆发的岩浆从何而来。  生:从地幔而来。  师:是啊翻滚着的岩浆从地幔而来。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地球内部在运动。  师(小结):你和几百年前的科学家想得一样。他们认为地球内部在不断的运动着。(视频播放:模拟地球内部的运动)  师:(简介板块漂移学说)这种不间断的运动使得原本一个整体的岩石圈分裂成了好几个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及我们国家所在的亚欧板块。(有序的介绍),这些板块就如同漂浮在湖泊上的树叶也在运动着,唯一不同的是运动很慢,我们不易察觉。这一学说称之为大陆漂移说。开始很多人质疑不相信。可慢慢的找到了很多很多的证据证明这一学说。(板书:大陆漂移说)  1、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师:现在我们来仰望一座高山。它是(喜马拉雅山)  师:对,世界最高的山。瞧,科学家们在这作座高山上发现了什么?(出示:喜马拉雅上上发现的各种海洋生物化石。)  生:说明高山曾经是海洋。  生:原来这一带是海洋。  师:的确,许多证据表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你们推测推测:喜马拉雅山是如何产生的?  生:火山爆发产生的。  生:我也认为是这样,就像火山产生小岛。  生:我认为是地震产生的。  师:。科学家们认为它是怎样产生的呢?请让我们关注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图上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他处在哪儿?(出示:地形图)  生:它整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师:注意这交界处。我们刚才知这两个板块是运动着,它们之间会发生(碰撞)碰撞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来看一段模拟实验。(观看:印度洋板块碰撞亚欧板块的模拟实验录像)  师(简介):下面是印度洋板块上面是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撞击亚欧板块,并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我们就看到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出现了什么现象?  生:交界处升高了。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两个板块碰撞,交界处就会抬升,隆起。(板书:碰撞抬升隆起  高山)其实这个抬升过程是很缓慢的。是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壳运动才造就了今天如此伟岸的高山。同学们相对于地震、火山改变地形的猛烈,这样的板块碰撞改变地形要来得(缓慢)。(在碰撞前加上缓慢一词)  师:根据科学家测定伟岸的喜马拉雅山现在每年还在以0.33——1.27厘米上升的速度上升。这说明?  生:印度洋板块还在撞击亚欧板块。  师:是的,这种碰撞就没有停止过。也是因为这种碰撞,导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  2、预测非洲大陆的未来  师:了解了高山的崛起。我们一起到非洲大陆随同科学家预测这块神奇大陆的未来。(屏幕:出示非洲大陆地形图)  师:科学家们在卫星传来的非洲大陆照片惊讶的发现了一条大裂缝。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读图及相关文字)在非洲大陆的卫星照片上,科学家惊讶的发现有一条大裂缝。纵穿非洲东部。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xx米,谷壁如刀削斧劈一般。总长超过8000公里。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  师:从这些数字当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大裂缝非常的宽,最宽处达200公里。  生:大裂缝还在继续变宽。  生:大裂缝非常的深。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地球的大伤疤。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裂谷呢?原来大陆板块除了相互的碰撞,自身也会在岩石圈脆弱的地方产生分离。东非大裂谷就是一个典型。那么预测一下,几百万年之后,非洲大陆会出怎样的情境?  生:裂谷会更大。非洲大陆分成两块。  生:有可能会出现很多小岛。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我跟他想的一样。  师;老师告诉你们,你们很很能干,你们的预测和科学家预测几乎相同。我们先来看大屏幕。(观看板块分离的模拟实验)  师:再来看看科学家的预测。(屏幕出示)  小结:大陆板块分离产生裂谷。那么在海洋深处板块分离会产生?  生:火山。  师:有一定可能。  生:海沟。       师:是的。大多数情况产生海沟。(板书:分离裂谷、海沟)。这样的地形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是很(缓慢)的。  总结:同学们我们看黑板,地球内部的运动带给地球表面地形变化有时会猛烈比如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发生。而有时候却很缓慢,比如板块之间的碰撞,分离。实际上除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各种地形变化,地球表面在自然力作用下,地形地貌也在缓慢发生着变化。这部分内容下节课学。  四、作业:  科考题(自主作业:随意选一个。)  1、请课外收集有关某次地震和火山的资料,探究形成的原因。  2、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1页共11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